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和谐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华兵

  【摘要】 本文提出了以和谐理论为指导,坚持合作与民主原则,实行班集体和谐管理的总体构想,强调营造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管理氛围,创建能够充分体现出协调、均衡、有序发展态势的和谐班集体。
  【关键词】 班集体;和谐管理
  
  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集体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搞好班集体管理工作,对学校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对班集体进行和谐管理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
  
  1 和谐班集体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班集体管理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代表性研究成果有沈晓良、范兆雄、凌小云的《班集体管理概论》,钟启泉的《班集体管理论》,朱仁宝、蔡廉的《21世纪班主任工作艺术》,周鸿辉、马甫波的《中小学班集体管理策略集粹》,柳清秀的《班集体教育管理艺术》,班华、王正勇的《高中班主任》,班华、陈家麟的《中学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指南》等等。
  在我国,席酉民教授在《和谐管理理论》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和谐管理理论”。该理论将组织系统视为基于规则和单元自治的整体,来考虑组织如何在急剧变动的外部环境中发挥整体优势而非部分或整体的改进。该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它认为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遵循双规则,即用优化思路解决客观科学的一面,用减少不决定性的思路解决主观情感的一面,并设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组织有效性。
  
  2 和谐班集体的内涵
  班集体是一种组织形式,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本人认为,和谐班集体包括个体和谐、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班集体成员能与环境和谐共处等。
  2.1 个体和谐。心态和谐在于心态开放,心态开放是健康、积极的人格取向,是人走向完善的基本元素,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开放的心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敢于还原自我,做“原来的我”,是美好的。二是勇于面对现实,直面现实是人的求真本质所指,是人的务实本能所向,是人的发展本性所属。不敢直面现实,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尊严失落、事业失败,就不可能有当下坚实的步伐与执着的创造,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三是善于走向升华,保持开放、健康、平和的心态,改变自闭、消除自虐、放弃自杀,转向积极生活。能够看到和别人的差距,也能保持和谐,这既是个体自我和谐的标志,也是影响个体自我和谐的标志。所以,对学生而言,和谐的心态主要是指诚实、平和、勇敢、乐观向上心理品质等,在生活态度方面表现出来的和谐是崇尚科学、保护自然、珍惜资源、关爱同类、濡润人际,造就天、地、人和谐的理想胜境。
  2.2 生生和谐。班集体是一个小社会,学生是最基本成员,生生之间关系和谐、互相关心不仅关系和谐班集体建设,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不和谐的生生关系,。和谐的生生关系表现为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相处融洽,男生不结帮,女生不结派,男女生之间不划“三八”线。发生纠纷和矛盾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做到对自己缺点错误不掩盖,对别人批评诚恳,不包庇、不隐瞒等等。要建设和谐的生生关系,教师营造的舆论导向非常重要,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一个集体中,多名成员,个性不同,风格各异,难免会有些摩擦,所以相处中如何做到相互配合、求同存异就至关重要。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一个班集体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和谐的男女同学关系、和谐的优生与非优生的关系、和谐的城乡同学关系、和谐的干生同学关系、和谐的班集体内外同学关系等等。
  2.3 师生和谐。教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和谐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2.4 与环境和谐。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交流、对话,环境的优劣,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水平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环境就像一个磁力场,身在其中就会不知不觉地被磁化”。和谐班集体及每个孩子应该与自身所处的校园、家庭及社会和谐共生。
  2.4.1 与校园环境和谐。任何一所学校的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学生们发表着演说,而且学生们也的确会关注它,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和影响。校园环境具有良好的教育氛围会令人时刻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由它透射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校园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它会使置身于其中的成员兴奋和自豪。对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和意义。
  2.4.2 与家庭环境和谐。现在的家长大多都很重视教育,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但不当认识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重视知识学习,忽略品德教育;期望过高,限制过严;过分宠爱,提供锻炼的机会甚少;亲子关系淡漠,游戏的时间和机会极少;家庭气氛紧张,单亲家庭增加等。以上问题的存在,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所以,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等渠道指导家长学会科学从孩子成长的需要出发教养自己的孩子,帮助家长澄清一些看法。
  2.4.3 与社会环境和谐。随着社会民主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现代信息、文化事业的进步发展,上网成了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大多数人的消遣方式。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大众媒体不同层面的报道,对反面消极的东西不是加以批评并从中吸取教训,而是积极加以效仿,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着贪污受贿、损人为己甚至腐化堕落的丑恶现象,未成年的学生把握住自己更是颇有难度。教师自己首先要能把握时代的脉搏,看到社会发展的主流,自己做好表率作用,继而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能以社会主人翁的姿态从自身做起,发扬正气,与社会的中流砥柱一起努力,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3 班集体不和谐的现状
  要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首先要了解其不和的表现和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根据我的经验和研究,我觉得班集体不和的表现及其原因各有三大方面,下面对这些问题及其原因作出剖析。
  3.1 “五育”发展不和。长期以来,教师受应试教育,“智育第一”思想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升学,忽视对劳动后备力量的培养;只抓分数,忽视德育和体育;只抓少数,忽视多数,忽视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个性、创造性发展的关注,忽视德体美劳,忽视素质和能力。随着市场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社会对多元人力资本的需求增加了。差异性和特质性成为市场追求的东西。而在应试教育下,高考仍然是选拨人才的主要手段,分数又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因此,学校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管理方法,这样的教育正好是毁灭学生的差异性和特质性。
  3.2 师生关系的不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集体管理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虽然健康的主流不容置疑,但是传统文化倍加推崇的师生关系正受到严峻的挑战。现代班集体管理中出现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关系中存在疏远与冷漠现象及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比比皆是,主要表现为:
  3.2.1 身心惩罚。本文对某地区10所中学进行过一次《关于逃学和体罚学生的调查》,回收问卷600多份,结果表明:62.8%的中学生领教过教师的惩罚,班中以全部或大部分学生均受过一次以上惩罚的班集体占38.20%,从没有人受罚的班集体竟然只有1.1%。高达73.3%的班中受罚最多的学生一学期不少于4次,竟有些学生每天都受到一次以上的惩罚!中学生们列举出的校园惩罚“罪名”(原因)有近100种。

  3.2.2 情绪对立。学生与教师情绪的对立,造成学校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冷漠和集体的涣散,形成集体或小团体的消极凝聚力,使一些学生在违背教育要求的方向上,以冷酷无情和反抗为轴心团结起来。而人格尊严经常受到伤害的学生,由于缺乏安全,在课堂、集会或其他有组织的学校情境中,则更多地用顽劣和攻击行为作为捍卫自己的武器。经常有报道说一位班主任被学生用拳头打伤。教师的任务又是艰巨的,培养一代新人的工作,需要教师长期的、紧张的劳动,并且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教师呕心沥血、冥思苦想的去追求。
  3.2.3 学生关系不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到班集体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感中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班干部与普通学生的不和谐。班干部与普通学生为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而进行的互动中可能养成班干部的武断、骄傲的作风、养成普通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之间形成嫉妒心。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行为方式不同,极易产生矛盾,出现摩擦,甚至正面冲突,发生吵架、打架的现象。
  
  4 构建和谐班集体的措施
  和谐班集体需要和谐的管理方式。班主任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又是思想品德的培育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班集体的最直接管理者,构建和谐班集体第一实施人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应全盘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做起,建设和谐班集体。
  4.1 建立班集体学生档案。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了解学生班集体就是要得到全班学生的一般情况,学生德智体发展的全貌及班风与传统等;了解学生个人的情况,主要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业、品德、身体等德智体全面素质发展及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社会交往情况。了解学生个人是了解学生集体的基础,而了解集体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个人。在工作实践中,可以把了解班集体和了解学生个人同时进行。
  4.2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管理。班主任应协调各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一个班集体,大体上都是由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的。对不同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使他们在班集体中都能得到发展。如一些优等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常深得老师的器重。而一旦遇到挫折,他们极易产生感情的波动,苦、忧郁,甚至受到很大的心理打击和心理损害。这也是造成他们将来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作为教师重点应培养优等生坦荡的胸襟,不断地提高其对困难和挫折的认识水平,提高他们抗击挫折的信心和能力。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4.3 培养学生心理相容性。学生“心理相容”是指一个班集体的成员心理协调一致,是班集体成员之间内在情感相互承认并接纳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相容有助于学生们在其特性上相互取长补短,作最协调的结合,提高活动的效率。在看待社会方面,应该引导学生眼光多看社会的光明面,使自己适应社会,而不能让社会适应自己,在社会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学会在不如意中求如意,在“夹缝”之中求生存,在困难中求发展。并需要告诫学生,没有宽阔的胸怀,难以大有作为,难以和同事和谐相处,活得紧张劳累,还会误了国家与人民的事业。他要求学生要具有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能把自己内心深处狭隘、自卑、牢骚、愤懑的情绪,驱赶得少些、再少些。
  
  参考文献
  [1] 沈晓良、范兆雄、凌小云著:《班集体管理概论》,新疆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周鸿辉、马甫波主编:《中小学班集体管理策略集粹》,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 柳清秀著:《班集体教育管理艺术》,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收稿日期:2008-4-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