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雪玫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叫做同义词。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的辨析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初期的基本语法完成后,阻碍学生学习进步的便是词汇量。词语扩展是迅速增加词汇量的好方法,但学生常常因为不明白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而混用,因而时常闹笑话。特别是到了中高级,词汇量的增加使留学生在使用同义词的过程中有了更多困扰,因此同义词对比一直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同义词除了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以外,同时肩负的任务还有准确地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情、态度。以及适应各种语体风格的需要等等。正因如此,同义词的辨析工作就变得更为重要了。
  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词的不同方面的差别。辨析的角度可为“意义、用法及其语法功能、色彩”三个大方面。其中又包含了若干小项。另外还有方向感等方面的差别。下面我就来一一举例说明。
  在意义方面的比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词义的轻重不同。比如“希望、盼望、渴望”,词义由轻到重。“希望”只是一般的态度,“盼望”就加强了主观的意愿,“渴望”则更进一步表示了主观意愿的强烈程度。再比如“安静、寂静”,单从形容环境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表示没有声音。但在词义轻重方面却有不同的表现。
  第二方面:词义的着重点不同。有些同义词的它们的意思虽然相同,但各自的侧重点却不同。如“正确、准确”。它们都有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或者预定要求、没有误差的意思,但“准确”的侧重点在于“准”,主要是从效果上看的,而“正确”的意思着重在“对”,主要是从性质上说的。再如“兴旺、兴盛”,“兴盛”的着重点在于“盛”。即事情的昌盛,而“兴旺”着重于“旺”,即事情的旺盛,如“人丁兴旺”,“家业兴旺”。
  从用法及其语法功能这个角度来看,同义词的辨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同义词的适用范围不同。
  如“抵御、抵抗”,二者都是动词,都可表示用力量制止进攻,区别在于:“抵御”常用于自然界事物或敌对力量,“抵抗”一般用于敌对力量。也可用于病菌、寒冷等。
  再比如“面临、面对”,“面对”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使用范围较宽,而“面临”一般指抽象的事物,使用范围较窄。
  第二方面:适用对象不同。
  如“倾注、倾泻”,“倾注”的比喻义用于抽象事物,指把精力集中某一目标上或把感情心情地吐露出来,多用于爱的感懒“倾泻”的比喻义只能指把感情尽量地吐露出来,多用于恨的感情。“倾泻”还可用于被比拟为能流动的东西,如月光、光华,而倾注则不能。
  再如“勤奋、勤恳”;二者都可以形容工作,“勤奋”还常用于学习,“勤恳”还常用于劳动。
  第三方面:词语的搭配不同。
  如“保持、坚持、维持”,“保持”搭配的词语不仅可以是是“水平、水土、传统、习惯、性质、本色、作风、局面、状况、关系、卫生”等等名词性宾语,而且还可带“警惕、沉默、联系、先进、安静”等等动词或形容词宾语;“坚持”所带宾语可以是“真理、原则、路线、立场、主张、方向、道路、方针”等名词性宾语,也可是动词性宾语,如“学习、进步、团结、领导、斗争”等;“维持”一般只能带“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水准”等名词性宾语。
  第四方面:语法功能不同。
  如“赶忙、赶快、赶紧”,都表示动作行为迅速而急迫,但“赶忙”一般只用于陈述句,不能用于祈使句,而“赶快、赶紧”既可用于陈述句,也可用于祈使句。
  再如“万万、千万”,都表示“绝对”、“无论如何”,但“万万”多用在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子中,“千万”则是肯定句、否定句中都可使用。
  再如“突然、忽然”都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但二者词性并不相同,“忽然”只能是副词,而“突然”既可以是副词,又可以是形容词。
  再如“舒服、舒适”。“舒适”只能重叠为AABB的,而“舒服”可以重叠为AABB,也可以重叠为ABAB。
  同义词关于色彩的对比可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
  第一方面: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
  如“成果、结果、后果”,分别是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再如“气势汹汹、威风凛凛”都有声势大的含义,但前者是贬义词,后者是褒义词。再如“气概、气势”前为中性词。后为褒义词。
  第二方面:语体色彩不同。
  如“愣神儿”是口语,而“发呆”是书面语。“整一顿”是方言。“吃一顿”是普通话。
  另外,也有人从方向感上对同义词进行区别。
  如“关心、关怀”,“请示、询问”上级与下级的差别;“传递”与“传播”的差别是:“传递”是单向的,“传播”是多向的;“抱怨”和“埋怨”的区别是:“抱怨”只对别人,不对自己,“埋怨”可是别人,也可是自己。再如“和气”和“慈祥”表示的是人的外貌表情,而“善良”多表示的是人的内心。
  以上便是在作同义词区分时的各个角度。所选的词也多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
  一组同义词要从多角度进行比较,以上不同方面,只要有差异,都可加以对比说明,细致的比较工作对于学生掌握两词的不同点有很大的帮助,对比越细致,学生对词汇的了解就越充分,但同时又会产生一个负面问题:学生在使用这些词时的反应时间会很长。在使用一个同的时候,学生会在大脑记忆库中先搜索与之相近的词语,进行比较,选择,然后才能做出决定。这远比机械记忆来的时间长,因此,为了避免麻烦,很多同学到了中级的时候,说话、写作仍旧保持着初级词汇的水平,只有在做题时才去动脑筋分辨那些同义词。即便这样,由于同义词的相似性,学生对它们还是非常容易混淆的。我们都有这个经验:如果学生只学了一个词,说句子时可以不假思索,但只要是这个词与其它词对比过了,就总是有学生犯错,如“于是”和“因此”,虽然它们的所用之处完全不相同,“于是”后是连接另一件事,“因此”后连接的是同一件事的结论,但即便是最好的学生,也会在使用时发生错误。由此看来,如何教授同义词更是应该好好思索的问题。
  看起来有些两难:教得太细致,会不便于记忆;教得太少,又会使本来就很相似的同义词在某些时候无法区分。因此,“度”很重要。重点突出是一定要把握的。
  使学生自己会区别同义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因此在平时授课时要注意对词素的解释。同义词的辨析方法虽然多,但我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因词素不同而造成的词之间的意义的细微差别,就是因为这些细微差别,所以才引出词义轻重不同、适用范围不同、适用对象不同、搭配不同等各方面的不同,因此区别词素义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对那些意义实在相同的词,可不可以用记忆词语的搭配来代替条条框框的记忆?这样的好处在于:在造句时,学生可以拿来就用,不必绕圈。当然。有时记忆量也是惊人的。
  如何教好同义词是我今后想继续探讨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5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