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新梅

  【摘要】 新教材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在编排设计上体现了教材只是教学的基本资源,为教师留下了较大的改进空间,并提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学生的条件,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教材;过程;师生关系
  【Abstract】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 has truly manifested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idea,has manifested the teaching material in the arrangement design is only the teaching basic resources,has left behind the bigger improvement space for the teacher,and prompts the teacher to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experience and the experience,simultaneously also provided a display education wisdom space for the teacher,the teacher should act according to own condition,student's condition,creatively the design teaching process,could cause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effect like this to be better.
  【Keywords】mathematics;Classroom instruction;Teaching material;Process;Teachers and students relations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09-0118-02
  
  新课程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更有效呢?
  
  1领会教材内涵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因为实验教材已经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总体培养目标,体现了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
  1.1注意教材为学生提供的现实背景。实验教材的编者费了很多心思在现实生活中寻觅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了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教师只有深入地理解、研究和挖掘教材中提供的信息资源,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教材,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比一比”中的“小兔盖房”,教材就提供了较完整的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背景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情景,让他们进行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1.2注意教材体现的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新教材的内容编排非常注意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富余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对教材的延伸与拓展。
  如“分类”教学,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去观察商店物品的摆放。“认识时间”教学,可以让学生为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这些都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数学知识,又“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生活的情景资源。课一开始,我们可以问:“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星期天有许多小朋友来到这儿,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学生开始观察整幅图,回答出有的买气球、风车,有的猜谜,套圈。再引导学生观察单一的情景图如买气球。在学生感受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问提出“还有多少个”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学生的注意力又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来。
  这样的数学题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不仅感兴趣,学习热情高,而且可以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需要掌握它。
  1.3重视教材提供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标准课程指出,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在“位置”这一知识教学时,可以把书上的电影院的画面放回到实际中来,先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排数以及座位号的排列规律,为下面找位置的实践活动做准备。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在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完成以后,活动开始,学生每人一张电影票自行进场找座位,允许有困难的学生与同伴交流,这时候,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新教材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在编排设计上体现了教材只是教学的基本资源,为教师留下了较大的改进空间,并提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学生的条件,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2重视学习过程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使之经历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
  2.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未经学生体验和内化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内化和认可的知识,才是真正有效的知识。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平均分”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明招待客人的情景,首先出示10瓶可乐,每2瓶放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每份都一样,都是2瓶。再出示没有摆完的面包,要学生说说还有一个面包应该放在哪儿?为什么要这样放?最后出示一幅每份不一样多的橘子的画面,要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同样多。”然后要求学生取一个恰当的名字,学生在取名的过程中又经过了自己的主动思考,“公平分、一样分、平分”等等脱口而出,接着揭示名称“平均分”。我觉得这样设计能使学生对“平均分”这一概念有真正深刻的理解。
  2.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这一知识时,我让学生先观察整幅“游乐园”图再引导观察“例1”图,让学生收集图中给出的信息,再提出问题。这时学生发现问题“现在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再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一切教学都应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以前,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稍有背离教师的思路和想法,教师就想方设法把它拉过来,根本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我们要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以真正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为组织者首先要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合作中给小组成员一定的分工,使每一个学生都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检查者、记录者、操作者、报告者。小组内角色经常轮换,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作为合作者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进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参与小组的讨论,对各小组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作为引导者,在参与学生小组活动时还应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引导,就能避免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更有效。
  收稿日期:2007-07-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5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