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旅游语篇的英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五九

  【摘要】汉语旅游语篇英译中存在的“过度”和“不关注信息接受者”的现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过度”,就是“不关注信息接受者”的表现,这与译者不了解汉英语言不同的修辞特点紧密相关。汉英语言不同的修辞特点要求译者在翻译汉语旅游语篇的过程中要注意视角的转换和调整,变“过度”为“适度”,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的修辞要求,以得到目的语读者这一信息接受者的认同。
  【关键词】汉英语言修辞特点,旅游语篇英译,过度,信息接受者
  一、引言
  在全球化语境和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背景下,旅游翻译与实践、旅游翻译教学与研究、应用翻译与旅游翻译、中国国家形象、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营销推广等诸多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探讨。其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发挥对外开放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促进国际化都市、旅游目的地的语言、人文环境、促进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
  在这一大背景下,笔者将从汉英语言各自不同的修辞特点的视角,探讨旅游语篇英译中存在的“过度”和“不关注信息接受者”的问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对全国公示语翻译使用情况的实证研究表明,外国来华游客发现公示语翻译错误中占前三位的分别是“胡译(61.5%)”、“过度(33.3%)”和“表达(27.5%)”。其次,目前的公示语翻译研究对“信息接受者”缺乏足够的关注。其实,旅游语篇的英译中也存在着“过度”和“不关注信息接受者”这一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过度”就是“不关注信息接受者”的表现。这种问题的出现与译者不了解汉英语言不同的修辞特点关系紧密。
  二、汉英两种语言不同的修辞特点
  由于文化差异,不同语言的读者长期在各自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熏陶下,养成了一种固有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这种心理和习惯自然而然地制约着他们对语言刺激的注意和使用语言的方式,也造就了各自语言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写作修辞风格和美学标准,即一种“体载规约(genre conventions)”。对此,德国翻译功能学派人物之一的诺德指出:“体载规约是交际活动标准化的结果。既然某些多少具有同一(或多种)功能的文本能在某些场合反复使用,那么,这类文本亦即获得了规范的形式,这种规范有时甚至可上升到社会规约的地位。这些体载规约和社会规约继而能在文本表达和文本接受这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如果作者想要实现他的交际意图的话,就必须使文本形式与这些规范一致;另一方面,文本接受者也只能从文本的形式规范中推断出作者的意图。”汉、英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因此汉英两种语言在修辞上有不同的规约,形成了不同的修辞风格和特点。
  中国人推崇以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以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和以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中国文化历来主张“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强调客观融入主观,重形象思维,喜欢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书画、建筑、诗歌都讲究“神似”重于形式,追求简隽空灵的风格。长期以来,对文体风格与辞格的关注也一直是中国修辞学研究的重点。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提出“情欲信,辞欲巧”,主张文采和言词美巧。六朝骈体文的盛行更是把“美文”发挥到了极致,其影响统治至今。另外,中国历史上“泱泱大国”的民族自豪感和喜热闹,好面子的传统民族心理,以及传统和当代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也影响着我们汉语的修辞话语方式。这些都使得汉语修辞讲究词语整齐对仗,声韵和谐,重视凝练概括,含蓄浓缩,喜欢辞藻华丽,渲染烘托,大量使用比喻意象等辞格。
  与此相反,西方哲学强调分析型、抽象性的理性思维,在主观和客观的物象关系中,更多地注重模仿和再现,体现了“天人各一”的思想。这种趋势形成了英语语言表达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造就了其句式构架严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描述突出直观可感的风格特点。另外,建立在论辩和说服之上的西方修辞的最高核心的原则之一是:“不示人以其艺术性的艺术是最高的艺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这位西方修辞鼻祖认为修辞者应该:“精心构筑修辞文本而不使人注意现在文本里的匠心”,侃侃而谈而“听起来却自然而然毫不造作”。他认为惟有如此才有说服力,而不这么做则谈不上说服受众。因为如果词章的造作明显可见,受众就会好像见到某个对他们使心计的人一样,产生反感。这些因素造成英语修辞推崇表面上看似平白无华、质朴自然,实则精心构筑的修辞文本和语篇,倾向于使用质朴自然,无雕饰不造作,有真情实感,在平实中显生动,重客观表述事实和传递具体信息的文字,不提倡文字表达中过分张扬,空洞无物,重复堆砌。受这一修辞文化熏陶的西方受众,自然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对词语的过分雕饰将冲淡话语的感染力,令人感到虚情假意,华而不实。他们不喜修辞中充斥大话,假话,空话,忌口气过于严厉过于夸张,不喜用词强烈华丽,感情色彩过于显露。
  汉英修辞方面的这种差异,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在汉英旅游文体中。汉语的旅游语篇往往用词华丽,喜欢使用抽像、铺张的比喻、形容词、套词和诗词成语,大量使用均衡对称的并列结构、修辞性词语和渲染烘托的语言,常有夸大拔高、煽情的倾向。请看下面的汉语旅游文本语篇:景区内有七星岩,是桂林经典“三山两洞”之一洞,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自古以来就有“第一洞天”之美喻,它以那美轮美奂的洞中奇景,诠释了岩溶洞穴的瑰丽。大自然这位独一无二的艺术家,以他巧妙的鬼斧神工,为你雕琢了这似幻似真的奇妙景观,七星岩导游独特的知识性讲解,让你感情到七星岩的不仅仅是美丽……
  上面这段有关桂林七星公园的文字在描述美丽景色时旁征博引,堆砌辞藻,极尽夸张渲染,汉语言的信息接受者接受并认同这样的风格,而这在英语国家的读者看来则是非常“过度”的,这样的描绘不适合他们的胃口,符合他们的接受习惯。如果照直翻译,译文不仅达不到译者希望取得的效果,往往还会使译文读者觉得空洞和夸张,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相对于汉语旅游语篇,英文旅游语篇简单实用,其语言风格平实直观,描述客观,没有形容词堆砌实用的习惯,体现了英语语言的修辞特点。
  三、注意汉英语不同修辞特点,以目的语读者为出发点
  汉英语言不同的修辞特点要求译者在翻译汉语旅游语篇的过程中要注意转换视角,站在目的语读者的角度进行视角调整,变“过度”为“适度”,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的修辞要求,符合目的语读者这一信息接受者的要求并得到他们的认同。具体来说,译者需根据汉英旅游语篇不同的修辞特点,进行“变译”。首先,应去虚存实。保留原文的实质性信息,去除冗词赘语的无实际意义的话语。根据语篇所传递的主要信息,对原文过度渲染夸张的文字信息进行审读和甄别,确保译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汉语中惯用的华丽辞藻和一些修辞往往并无多大实际意义,大多出于讲究声韵对仗、渲染情感气氛或顺应汉语行文习惯等方面的考虑,所以译者翻译时可去掉这些不必要的虚华之词,而按英语的习惯传达,使译文通达流畅,符合读者的欣赏习惯。其次,去华丽存朴实。汉语的旅游语篇材料中有许多华美而又无意义的言辞,对英文读者来说显得索然无味、含糊不清,甚至不可理解。在翻译时为了凸显信息的简洁性,译者可以运用更加通俗易懂而简练的表达方式来实现,真正实现传达信息的目的。此外,译者还须时常打破原文结构,使译文符合英文行文习惯和审美情趣等风格,从目的语文化角度考虑,使用符合目的语文化的观念和语言结构模式,对原文做必要的增删和改动。
  先看以下上面例子的译文:Seven Star Cave in the scenic spot is one of the caves of Guilin classical “Three Hills and Two Caves”,magnificent, marvelous,fantastic and vigorous,named“the Broadest Cave Sky”from the ancient times.It annotates the magnificence of rock and cave by its wondrous and marvelous cave scene. Nature,a unique atrist,with his extremely skillful workmanship,elaborately carved wondrous and magnificent Karst scenery for you, like reality like illusipon.Seven Star Tourist Guide whoes unique and particular guiding and explanations will make you feel and experience Seven Star Cave:There are not only beauty……
  汉语修辞所讲求的用词华丽,堆砌辞藻, 渲染夸张的风格特点及行文习惯在例1的译文中得到了表现。译者用词繁复堆砌,比如“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被翻译成“magnificent, marvelous, fantastic and vigorous”,这些英语汇意义接近,用一个就足以说明问题;译者按照汉语思维影响下的修辞特点,将“第一洞天”译做“the Broadest Cave Sky”,让英美人士不知所云。另外,句子结构繁杂混乱,逻辑不清,如译者翻译最后一句时用了不必要的定语从句,谴词造句上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这是修改后的参考译文:The fantastic Seven Star Cave in the scenic zone, known as one of the classical“Three Hills and Two Caves”in Guilin, has long been reputed as“the most wonderful cave in the world”.The gorgeous scenery in the cave,created by the almighty nature,is what one sees in a most typical cave of Karst formation.The special and knowledgeable cave guide brings you not only the beauty of the cave……
  奈达(Nida)、纽马克(Peter Newmark)和德国功能译派的赖斯(Katharina Reiss),弗美尔(Hans J Vermeer)等许多著名的翻译研究方面的学者都明确指出翻译时必须重视读者。奈达在谈翻译的本质时强调,译者并非只需要把交际当作一支箭,直接射到一个靶子上而已。译文必须让人接受,而且接受还是关键一步,因此译者必须选择最适合目标读者的译文。
  赖斯和弗美尔从他们认定的翻译首要原则――目的原则(Skopos rule)出发,认为译文的接受者或读者是决定译本目的的“主要因素”(the main factor determining the target-text Skopos),而译员能做且应该做的,就是拿出的译文能让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目标读者理解,即译文“必须在读者所处的交际和文化语境有一定的意义”(The translation should make sense in the communicative situation and culture in which it is received)。
  旅游语篇兼具信息功能和引起读者反应的呼唤功能,目的性十分突出,译者在旅游语篇英译时要充分考虑到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修辞特点,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信息进行适度的调整,让译文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变“过度”为“适度”,重视译文对于目的语的“可接受性”。
  四、结论
  本文针对汉语旅游语篇英译中存在的“过度”和“不关注信息接受者”这一问题,从汉英语言不同的修辞特点的视角进行了分析讨论。受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影响,汉语修辞讲究词语整齐对仗、声韵和谐,重视凝练概括、含蓄浓缩,喜欢辞藻华丽、渲染烘托,大量使用比喻意象等辞格;而英语修辞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描述突出直观可感。汉英语言的不同修辞特点要求译者在翻译汉语旅游语篇的过程中要注意转换视角,站在目的语读者的角度进行视角调整,变“过度”为“适度”,采用变译的方法,去虚存真,去华丽存简朴,对原文进行结构等调整,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的修辞要求,符合目的语读者这一信息接受者的要求并得到他们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全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翻译,2007(5).
  [2]贾文波.“英译汉化”:对外旅游景介翻译之大敌[A].首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3]胡曙中.现代英语修辞学[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4.
  [4]陈小慰.外宣翻译中“认同”的建立[J].中国翻译,2007(1).
  [5]张海林,饶莉啦.广西旅游翻译探究[A].首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6]廖运刚,陶莉.重视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读者[A].首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4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7588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