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案例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职学生来源参差不齐,出现厌学多、违纪多、逆反倾向多等现象,随着其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以及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职业能力全面提高,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对策研究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依据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他们施加系统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职学生来源参差不齐,出现厌学多、违纪多、逆反倾向多等现象,随着其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以及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职业能力全面提高,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案例介绍
  
  案例一:06级电子专业学生王某、李某、成某,自己总认为能力强,素质好,在学校推荐定岗实习时,三个月时间换了三个单位,最后申请学校再次将他们安排到第一个实习单位。
  案例二:08年12月底一个早晨,学校大部分住校生都起来做早操,07机械专业(4)班学生集体不出操,后查明是因为该班一位住校生前天晚上违纪受到该值班老师处理,想通过集体操让值班老师难看。
  案例三:一名职高二年级女生,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很是矛盾。
  
  当前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认识能力较差
   中职生大都是因升学考试失败、平时表现不良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常受歧视,老师不重视、家庭教育失衡、社会不良诱因影响,加之社会上对中职生的偏见等,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久而久之,便产生自卑心理,当自己有一点知识时又表现为不知天高地厚,不能正确认清自我。
  2.逆反心理强烈
  中职生从年龄上看,他们处于半成熟状态;从认知上看,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不全面;从心里需要角度看,他们有许多愿望很难实现。加之在中学阶段不受重视,老师经常批评,家庭教育失衡,社会也有偏见,使这些学生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从自身角度出发,对正面教育容易产生对立情绪。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朋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阴暗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3.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校相对于初中校是一个较为开放的、全新的环境,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学生的交往面也在扩大,大多数中职生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但主动性不强,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且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4.早恋现象增多
  中职生处在青春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性的认识由朦胧到渴望,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调查中发现中职生有早恋心里和行为约占45%,“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爱上了我的某某老师”,由此感到“烦躁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技能练不下去,成绩开始下降,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5.自控能力下降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体验丰富,容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富于变化,好奇心大,遇事缺乏冷静,易感情用事,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两极化现象明显,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情绪控制能力差,易冲动。
   6.个性表现强烈
  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缺少目标、缺乏动力,对所学专业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留长发、穿异服,叼香烟,求刺激,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原因分析
  
  1.学校教育偏差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偏重知识技能,忽视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者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道、授业、解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遵章守纪”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有时挖苦讽刺或惩罚,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少数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者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学生中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 同时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
  2.家庭教育盲点
  家庭是最初教育场所,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有喝酒、赌博不良嗜好,或忙于生计,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一些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
  3.社会环境影响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上许多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追求金钱、追求享受现象增多,部分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不断失落,对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青少年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受大众传媒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常出入电子游戏厅、网吧、影视场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影视厅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这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教育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心理素质良好的师资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首先要培训一批骨干教师,起示范作用;其次是轮训各班主任,增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再次是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促使他们转变教育观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2.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针对中等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计划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实际操作,增加心理训练活动所占的比重,通过角色扮演、人际交往等心理训练活动,优化中职生心理素质,开发中职生心智潜能,增进中职生心理健康,培养中职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进而提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全面自由的发展。同时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加深中职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便于他们进行自我心理反省,自我心理调节。
   3.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学校应根据专业设置需要,建立社会实践与实习基地,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重视校园教育阵地建设,多出反映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报、黑板报、宣传栏,结合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新生自进校门那天起,就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促使他们及时地转换角色以适应新的环境,而且也能帮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增进交往,增强自信,积极调整心态,进而明确自己生活的目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4.拓宽教育渠道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普及与运用,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利用互联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充分尊重中职生追求平等的个体需要,又能促进网上心理教育与网下心理教育的衔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营造一个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为中职生提供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精心挑选或编制包括心理专家最新理论成果及典型心理咨询案例为主要内容的相关多媒体课件,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化说教为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开设“心理聊天室”“在线心理咨询”等活动,精心设计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网页以吸引广大中职生参与。
   5.形成教育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是一个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日臻完善。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学校与家庭对中职生的教育与影响极为深远。所以,学校在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既能发挥各自特长又能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积极引导学生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实现对子女的民主化管理,使子女在民主、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其子女在校表现情况,针对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动与家长协商解决。加强与社会教育基地沟通,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报告,定期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接受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03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