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游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疆旅游是中国旅游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焦点。文章在对有关新疆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对新疆旅游资源与产品、特色旅游以及市场营销等研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新疆旅游 研究进展 综述
作者简介:王玉玲(1981-),女,山东人,硕士在读,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新疆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近年来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由于新疆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新疆旅游考察团曾说,新疆是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的主要后备资源基地,也将是21世纪旅游热点的地区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新疆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对新疆旅游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求对新疆旅游的发展有更深的认识。
一、研究进展
自新疆旅游对外开放,学者们便开始着手新疆旅游的研究,目前为止,新疆旅游研究的领域涉及新疆旅游资源、游客行为、旅游产品、旅游影响、旅游产业、旅游营销以及一系列的旅游活动。
新疆旅游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年以前)是起步阶段,主要从事新疆旅游资源的评述(郭来喜,1993)和区域布局(毛宝第,1990)的相关研究;第二阶段研究涉及内容逐渐广泛,开始针对新疆旅游市场进行分析(李翠林,1999),提出生态旅游(牟炳友,2001)和旅游环境问题,并提出如何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和开展一些旅游活动等。刘丹萍等人(2001)对新疆的旅游环境现状作了分析,并提出新疆应进行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潘秋玲(2000)提出新疆进行荒漠旅游是国际旅游迅猛发展的一个契机。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新疆旅游研究涉及内容逐渐完备,并且开始深入细致化,一些严峻问题得以提出。如,周源(2002)进行了旅游消费对新疆国民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不同于旅游发达地区,新疆旅游收入乘数为1。59,从而算得新疆旅游就业乘数结果为1。5;温江等(2007)对新疆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现状进行了分析。自此,新疆旅游发展和旅游研究得到蓬勃发展。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一)旅游资源与开发
新疆旅游资源的研究着重于描述旅游资源的分类和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在分类研究上,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阎顺研究员(2001)采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的旅游资源分类原则和系统结合新疆资源特点采用三级分类系统对新疆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在人文旅游资源中加入了民族风情类。新疆旅游资源的优势有:①地理位置特殊,边境线长;②自然资源别具风格,世界罕见、全国第一的奇特景观多;③生物资源多样,珍禽异兽和奇花异木分布广;④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⑤沟通中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⑥新疆旅游中的回归大自然,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沙漠旅游及特种旅游符合未来旅游发展趋势。新疆旅游资源的劣势首先是新疆的景点分布不集中;其次是与西北其他地区旅游资源的竞争压力大;观赏性受季节影响严重。
新疆旅游资源没有得以合理开发,还基本处于低级旅游资源开发状态。另一方面,在开发过程中,许多旅游资源开发处在粗放式开发,低层次经营,即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了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制约了旅游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当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因此,新疆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亟待解决。艾娣雅(2002)分析了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应当避免民俗产品庸俗化、保持民俗的“土味”,防止雷同化的开发。韩芳等(2005)提出基于共生思想的新疆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二)旅游产品
随着新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一批旅游产品逐渐变得成熟,形成以名胜古迹、大漠风光为特色的观光旅游产品;以丝绸之路、民俗风情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以登山旅游、沙漠探险为特色的特种旅游产品等。虽然新疆很多旅游资源品位很高,其中不乏世界级的精品资源,但是资源的高级性与开发的初级性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
郭复云等(1992)提出新疆旅游商品前景广阔,但新疆旅游产品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新疆的旅游商品仍千篇一律,缺乏具有鲜明的旅游目的地特征的旅游商品;旅游商品销售市场亟待规范和整顿;旅游商品相互模仿,不能反映新疆本地化内涵和特征。如何开发是旅游学者研究的主要问题,董琳(2002)提出旅游商品的开发中应注意利用新疆旅游市场淡旺季明显的特点,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智囊机构作为支撑;
(三)特色旅游研究
1.民族文化旅游
王鹏辉(2006)提出新疆的旅游属于民族旅游的类型。新疆丰富的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和浓厚朴实的民俗风情,具有发展民俗旅游的优越条件。然而开发民俗旅游的专题方案缺乏,使民俗旅游规模、民俗品牌、民俗参与水平和国际国内影响力等方面很不乐观。吴继华(2005)提出要建立民俗旅游企业集团公司,民俗旅游开发应与旅游局的总体规划紧密结合,民俗旅游产品品牌化、国际化;另外,新疆文化旅游景点的研究还欠缺,董琳(2000)提出新疆文化景点是新疆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国外旅游者产生很大的引力。
2.生态旅游
新疆沙漠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生态旅游研究涉及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存在问题以及对策。邱兰香(2004)提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是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强大优势,并结合新疆发展生态旅游存在观念落后、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资金缺乏和缺乏懂得生态旅游管理与经营的人才等问题,提出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建立旅游环境敏感性分析系统、建立相应的生态保护基金制度;牟炳友提出研究新疆生态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制定合理的环境容量、建立环境动态监测站、加大对新疆生态旅游工作者和开发者以及旅游者的培训;丁建丽(2002)提出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整体优化空间布局、拓宽旅游开发思路、恢复古时的丝绸之路。
(四)旅游市场营销
新疆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特色与垄断性强,为新疆旅游形象创造条件,因此新疆旅游营销应该为资源设立制式的旅游形象。再者新疆旅游市场并不是一个均一的整体,不同类型的旅游者之间有着重要的区别,旅游营销组织只有深刻理解各种类型的旅游者和他们的旅行动机、追求利益以及参与活动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提供给不同的细分市场。
旅游目的地营销是旅游营销的一种新的营销思路,白洋等(2006)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吐鲁番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进行调查(见表1),总结出吐鲁番地区是以观光旅游、古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旅游区,将吐鲁番地区旅游形象归结为4个梯次,逐级变化为“世界华夏西域人”。
表1 吐鲁番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注:B1=观光旅游资源;B2=文化旅游资源;B3=文化旅游资源;C1=观赏价值;C2=游憩价值;C3=文化价值;C4=科学价值;C5=历史价值;C6=人情度;C7=原始度;C8=区位便利度;C9=珍惜或奇特程度。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18]
温江等(2007)对新疆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目前新疆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其网站开发模式单一,功能建设滞后,信息更新周期长,实效性差,旅游产品信息不全面、集成度低,节庆活动信息量不足。
三、总结和展望
上文在对新疆旅游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与产品、特色旅游、市场营销多方面多角度对新疆旅游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新疆旅游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存在许多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新疆旅游资源丰富,特色多,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疆特色旅游;②需要研究新疆旅游形象定位与游客心理是否一致的问题;③新疆旅游应加强区域合作,多方面融资,同时旅游研究也应当涉及旅游区域合作等问题;④定性研究较多,需要建立完备的旅游资料数据库,进行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⑤旅游收入乘数和就业乘数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⑥新疆旅游研究内容不够综合、视野不够开阔,需要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方式和方法。
总之,新疆旅游的研究应该结合新疆旅游资源的优势,开发出切实有效的旅游产品,放开视野,结合国内外有关旅游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本人认为目前所做得最重要的工作是对新疆旅游形象、旅游主题等问题的研究,以便新疆旅游的开发与推销。另一方面,结合东部的旅游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区域性旅游合作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来喜,新疆旅游资源新评价和开发新方略[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3,5(2),16-22
[2]毛宝第。新疆旅游区划初探[J]新疆大学学报,1990,7(1),89-94
[3]李翠林。新疆旅游产品创新及其对策选择[J]新疆财经,2005,2:65-66
[4]牟炳友,赵文茹。新疆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战略[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1,1(4),33-34
[5]刘丹萍,阎顺。新疆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浅析[J]干旱区地理,2001,24(4):365-370
[6]潘秋玲。新疆荒漠旅游的开发前景与导向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0,23(1),81-85
[7]温江,熊黑钢等。新疆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491(8),128-129
[8]阎顺。新疆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干旱区地理,2001,24(4),297-304
[9]艾娣雅・买买提。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新疆民俗旅游开发[J]新疆大学学报,2002,30(1),44-46
[10]韩芳,吴焱,帕尔哈提・艾孜木。基于共生思想的新疆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5,24(3),251-254
[11]郭复云,蒋晓萍。新疆旅游商品发展的前景与对策[J]新疆财经,1992,4,14-19
[12]董琳。新疆旅游商品市场的开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2,21(4),44-45
[13]王鹏辉。新疆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7(7),67-74
[14]吴继华。新疆民俗旅游探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23(3),112-114
[15]董琳。新疆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0,19(4):63
[16]邱兰香。浅析新疆生态旅游[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11(1):12-15
[17]丁建丽,张滢。新疆的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新疆环境保护,2002,24(3),17
[18]白洋,杨丽等。新疆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以吐鲁番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6,8(6),74-7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621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