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公务员作为掌握公共权力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科学地分析了营口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和目前公务员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个行业竞争和压力逐步加大,不同职业的人群都曾受到过心理压力过大的困扰。公务员作为掌握公共权力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国内首份《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调查发现:县、乡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尚在老百姓之下;市、区"官员"心理健康水平也仅仅相当于社会一般人群。[1]关注并研究我市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加强公务员群体健康心理素质建设,不仅便于公务员更好地服务社会,更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此,本课题组开展了一次针对营口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方法有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1、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抽取了来自于全市各职能部门参加营口市委党校和行政学院培训的公务员为调查对象。无记名发放问卷127份,回收127份,回收率100%。
  2、调查问卷采用了台湾学者郑泰安研制出的中文心理健康问卷(CHQ-12)。该量表是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多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之一。国内一些学者对其作过检验,证明其比较适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群心理障碍的筛选。
  量表共12个题项,包含三个因素:躯体症状(包括失眠、疲劳、情绪沮丧等);焦虑(包括对事物的感觉应对、紧张程度等内容);抑郁(包括对自己失去信心、自卑等心理症状)。
  3、访谈对象和方式:分别在县处级、科级、科员三个级别、四个班次中,无记名抽取不同性别、年龄、职级的公务员,设计了10余个问题,针对其压力感受、心理健康知识等问题,在无压力状态下进行的个别交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公务员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CHQ-12量表为4级记分量表,得分范围在12-48分、总分≥27分者,视为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为阳性。
  调查结果显示,有123名公务员总分<27分,为心理健康者,占总被测试者的96.8%;有4名被测试者总分≥27,筛选为阳性者,占总被测试者的3.1%。这组数字统计显示我市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2、对不同性别的公务员的赋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后显示:从公务员在"抑郁" 、"躯体症状"、"焦虑"三个维度上的得分上看,女性要略高于男性。表明从公务员的性别上看,女性心理健康状况略差于男性。另外,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层级中公务员男女比例并不平均,所以这一调查结果,只是在整体上,初步反映了男女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具体针对某一层级的公务员。
  3. 比较对不同级别公务员CHQ-12得分情况,结果显示:科员级别公务员参与无记名测试54人,筛选为阳性者1人,占总被测试者的1.9%;科级公务员参与无记名测试47人,筛选为阳性者1人,占总被测试者的2.1%;处级公务员参与无记名测试26人,筛选为阳性者2人,占总被测试者的7.6%。从三个班次三个维度的得分和总分的结果分析来看:处级公务员在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程度上略低于其他级别的公务员,但是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三、公务员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探析
  公务员的工作压力是环境与个人交互作用的产物,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形成心理压力的客观因素
  1、时代迅速发展变迁,引发的心理压力
  时代发展越快,对公务员的整体能力素质的要求就越高。人类社会技术、经济的迅猛发展,已进入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势必引发一系列的改变:人们会对未来的预期产生很多不确定性,传统的管理、工作、生活、思维等方式乃至道德观念都发生变化,知识结构体系的快速更新,网络的普及改变着传统的交际方式。这些巨变会给社会全体成员普遍带来不同层级的心理压力。
  2、角色冲突、职责与情感对立,引发的心理矛盾
  (1)多种社会角色的冲突。公务员首先要完成人民公仆的角色塑造,社会各方面期许他们具有高于常人的能力和道德,公务员自身作为丈夫、妻子、家长或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也同样不可忽视,当多种对其有意义的角色不能同时兼顾或对某一特定角色的期望出现分歧时,就会引发心理矛盾。
  (2)公务员掌握公权力的职业特点,也常使其陷入情感职责的矛盾。公务员在正当行使公共权力时,就必须摒弃私心、掩饰情绪,压抑情感,这种职业要求与人的自然情感之间的冲突也容易转变成心理压力。
  3、机制体制不够健全,职业发展碰壁带来的压力
  目前的公务员管理体制尚无法解决官场"潜规则"、升迁"天花板"效应等问题;现行的行政官僚体制中,"人治"现象仍旧比较严重、监督机制尚不完善,使得官场上唯领导者马首是瞻的不良风气盛行;在干部选拔过程中,竞争、公开和民主的程序还不够完善,前途的不可预期为公务员带来了心理压力。
  4、人际关系复杂,难以协调带来的压力
  努力协调好与领导和上级的关系是每个公务员的共同心愿。但成功地应对领导和上级,并获得青睐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为处理好官场人际关系,不少公务员"绞尽脑汁",心理压力因此而生。
  为了积累良好的人脉,公务员在人际交往中,不得不"左右逢源", "费尽心思"。公务员在各种社会场景和社会角色之间频繁转换,内心世界往往被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体系撕扯,造成心理疲惫,情绪低落。
  (二)形成心理压力的主观因素
  个体自身内在因素的不同也会给公务员带来种种心理压力。
  1、人格特征差异
  人格特征差异是指个人在稳定的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对待周围事务的会有不同的态度,从而导致不同的心理健康状态。例如,对具有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来说是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的事情,对粘液质气质类型人来说,可能根本就构不成压力。
  2、个体认知偏差
  所谓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表面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作出的判断,从而使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或者出现判断失误。例如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那种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光环效应"和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第一印象的"首因效应"。认知上的偏差,会导致公务员对自己以及他人工作业绩的不正确评价,高估自己低估他人,失败之后不能做出客观分析,无端猜测、怨天尤人等。
  3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
  (1)缺乏正确的心理健康认识和心理调适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公务员缺乏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对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但对自身的心理健康却关注甚少。一些公务员甚至不知道工作压力过大会导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更不会选择适当地调适方法,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压力的困扰。
  (2)缺乏现代、科学的心理健康意识。随着社会和政府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视,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意识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有很多误区,如:认为心理健康标准是一成不变的;以为今天心理测试没有问题,以后就没有必要再关注心理健康了。实际上每个人心理健康状况都是动态的,积极努力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终生任务。
  四、对策建议
  公务员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既从需社会和政府的关心与帮助,也需要其自身的努力。一般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智力正常;②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③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⑤意志品质健全;⑥积极的自我评价;⑦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2]。只有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公务员,才能应对繁重和复杂的工作。
  (一)完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从本源上降低心理压力
  1、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通过制度建设、法律保障,建立一套科学、公正、有效的公务员选任和提拔的制度。以科学化的方法进行人事管理和操作,尽可能降低因职级晋升带给公务员的压力。如《公务员法》的出台,为公务员正常晋升提供了法律保障,尤其是双梯制使得不能晋升职务的公务员可以通过晋升级别的渠道来实现个人的理想。
  2、转变管理方式,发挥公务员的主体性。公务员属于知识分子阶层,有着较为强烈的参与意识和互动需要。在现代的管理体制中,如何发挥公务员作为一个有生命、有主见、有感情的人的主体性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在科学、严谨、机械的制度体系上,有效发挥公务员的个性优势,使公务员的工作具有主动性、创造性,以减少枯燥、乏味、机械工作的不良心理效应。
  (二)树立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开放的沟通系统
  政府部门管理者应尽可能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尽可能为公务员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实现"三个一":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系统,为公务员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搭建公务员情感交流和情绪表达的平台,培养公务员的归属感;建设一个团队,增强公务员的合作精神。以促进上下级意见交流、工作任务有效传达、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三)注重心理健康培训,防范于未然
  1、坚持把心理健康作为公务员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和专项培训,促进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2、建立一套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系统,组织部门和专门培训机构要及时掌握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及行为特征,以及时为改善公务员成长环境提出建议和意见。
  3、考虑选人用人引进心理测评机制。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和尝试在公务员的选任和提拔上引进心理测评机制,提拔、选择心理素质好的人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
  (四)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意识,建立合理的心理支撑体系
  1、强化意识,端正态度
  公务员要强化心理健康意识,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心理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防御能力。要树立心理健康的是相对的、发展的理念;要明确必要的心理求助是强者的行为,敢于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并勇于改变;要意识到关注他人的心理健康,就是为自己的和谐生存环境做贡献。心理健康教育绝对不是少数心理学工作者的事,而是每个人都应该志愿关心、积极参与的。只有关注自我和周围的人的心理发展,才能共同创建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
  2、认清自我,摆正位置
  当前,中国的心理干预机制尚不完善,公务员要善于根据个人的能力特点,设置合理的职业目标;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肯定、客观地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既不估计过高也不估计要过低。要努力缩小"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的差距,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让自己真正适应公务员的职业要求。
  3、恰当定位,解决角色冲突
  公务员在工作上容易面临道德抉择上进退两难的情况。公务员要恰当为自己定位,正当行使公共权力,不能以权谋私;在生活中,要学会肩负,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学会成功地为自己的各种角色定位,减少心理矛盾和压力。
  4、用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加心理健康的免疫力
  科学研究证明,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具有的重要影响。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心理疾病的免疫力,所公务员要认真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作息规律、劳逸结合、合理用脑、科学健身,养成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等。
  参考文献:
  [1]公务员心理"难以承受之重"卞文超 大众日报 2007年 5月7日
  [2]刘志宏:《现代心理导读》,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07页
  作者简介:赵淑莉(1972-),女,黑龙江绥化人,营口市委党校行管法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中文;潘虹玮(1969-),女,辽宁营口人,营口市委党校行管法学教研副教授,研究方向:领导干部心理调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544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