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
摘要:经济类院校实施双语教学对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适应国际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意义重大。但师资、教材、学生英语水平等因素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开展。经济类院校实施双语教学应有点到面逐渐推进,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同时应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
关键词:经济类院校;双语教学;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6-0069-02
一、经济类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实施双语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需要。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赢得竞争,赢取国际合作的成功,关键就是培养和储备具有国际意识和适应国际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英语是国际社会的通用语言,提高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对促进我国的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类院校是经济专门人才和国际化高级人才培养的基地,培养既掌握现代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的专业外语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目前该类院校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2.实施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一所学校的生存之本。很多经济类院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多年来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一大批经济与管理人才,在学科建设、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实施双语教学,对进一步挖掘潜力,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思想和办学环境,提升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起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3.实施双语教学是提高教师和学科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学习国外最新的优秀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应用到教学中,同时教师还能及时了解国际上学科专业发展的新动态,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科的国际竞争力,以满足学生所需、社会所要,进而保障非语言经济类院校人才培养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二、经济类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
1.师资的制约。由于我国的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比较重视语法而忽视了听说读写的训练,目前经济类院校的许多经济专业课教师在英语运用能力上存在严重缺陷,口语表达能力较低,远没有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不能在课堂上用英语自由、准确地传授专业知识。而外语专业的教师一般又对经济专业知识较为陌生或研究不够深入。双语师资的严重缺乏是导致双语教学难以推广的关键因素。
2.教材的制约。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标准的双语教学应该使用外语原版教材,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教材,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的环境。但是,外国原版教材一是普遍价格昂贵,即便是影印版,价格也比较高,学生难以承受;二是许多原版教材的内容太多,与教学计划很难适应,为适应教学计划,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不得不对原书的内容进行删节,从而使得以高价买来的书却只讲其中部分内容,还极有可能使学生听不懂,对此,学生一般也是不能接受的。自编教材可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要使自编的教材能够达到使用外语原版教材的效果,就必须具有很高经济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的人才,这对许多院校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3.学生的制约。作为教学活动的对象,学生英语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国学生的外语能力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大。中小学外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升学,大学外语教学主要是为了考四、六级,学生和老师都没有直接把英语当作一个获取知识并进行交流的必备工具。虽然高校学生已学习外语多年,基础词汇和阅读尚可,但是最欠缺的是听说能力。双语教学需要大量的专业词汇和较强的专业教材阅读能力及听说能力,因此,许多学生对双语教学难以适应。从一些已经尝试采取双语教学的经济类高校的实践来看,很多原来开展双语教学的专业课,在进行一阶段的双语教学之后,学生都认为学习困难较大,要求改用汉语教学。他们认为采用双语教学的原版教材往往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看懂英文,更别说完全理解课本内容了。所以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与学生的外语水平关系甚大。
4.专业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冲突。由于受到学生外语基础参差不齐的限制,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用双语解释一些专业名词术语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释一些基础词汇、短语、语法和疑难句子。这样双语教学就陷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即在进行专业教学的同时,还不得不用很多精力进行语言教学,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进度。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也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经济类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相关对策
1.双语教学应有点到面逐渐推进。双语教学的经验是需要不断积累的,目前一般非语言类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条件还有待完善,双语教学的经验也相对不足。对于不具备全面开展双语教学条件的院校,应先选择一些国际化较强、英语要求较高的专业或课程进行双语教学试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进行双语教学由点及面的推广。
2.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当前经济类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重点,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和自己培养两个途径实现。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双语师资引进与培养计划。包括引进鼓励措施、引进的方式以及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校内双语教师培养方案。尤其是对率先实施双语教学的专业和课程所需的教师,更应着力引进和培养。
3.课程教材的选择。对于双语教学的外文教材,可以尝试由教育部牵头组织全国经济类院校优秀专家编写。编写的双语专业课程教材应适合在校大学生使用,在质量上严格把关。目前有些院校已尝试编写了部分双语教材,其他院校也可以选用,但必须适合本学科专业特色的要求或方向。
4.按外语水平分班开展双语教学。按照学生的外语水平分班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避免因学生外语水平不同而导致的教师难以组织课堂教学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能满足部分学生渴望提高外语水平、接触原版教材和了解国外文化的愿望,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达到教与学双赢的结果。双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比如通过案例设计、小组学习和专题讨论、适时播放全英文录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英语发言,创造学生发言的机会;学校通过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双语教学的氛围,使学生自然地融入英语交流的氛围中。同时非语言经济类院校的下属院系应积极组织安排各种活动,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除了举办英语角外,还应积极组织各种英语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
5.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进行双语教学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手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这包括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要能真正体现出公平、公正,以此起到指导和激励的作用,这就需要学校针对双语教学的特点探索和建立一套新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同时还应制定奖励措施,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对学习效果的考评。根据双语教学的目的,评价机制应该鼓励学生向多元化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文化、语言、知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养评价,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能力和潜能的评价。
责任编辑、校对:卢艳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4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