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扫地僧的智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观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
  小时候读金庸《天龙八部》,觉得其中“扫地僧”一段(第四十三章)好生精彩:扫地僧气度神秘,和光同尘,高深莫测,能够瞬间以高超的武功、高深的修为,化解萧远山的“家仇”和慕容博之“国恨”,并从不同层面点化在场的诸色人等,真乃神仙般的高级存在。
  时至今时,才忽然意识到,读小说时忽略了其中一个重要细节:为什么扫地僧要在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等人从“藏经阁”盗取少林寺武学绝技(《伏魔杖法》等)的地方放置佛家经典(《法华经》和《杂阿含经》等),希望能让这些人也一并借去研习参悟呢?
  其实,扫地僧在情节推进中将道理讲得很透彻:“修习任何武功之间,总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功夫练得越深,自身受伤越重”,“但如练的是本派上乘武功……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则戾气深入脏腑,愈隐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本寺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须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于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制掣。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
  这个细节有什么实际意义呢?难道不就是小说家为了丰富情节引人入胜而杜撰的素材吗?上面这些说法也没有科学根据啊!
  是的,上述情节的确是小说家言,也谈不上科学性。但是,其间所渗透的专业技术与人文素养的辨证思维才是根本,才是“扫地僧”的大智慧和高修为所在。领悟不到这点,如此精彩桥段的社会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人文之失
  我们的生活日常中,有很多的情绪、态度、行为方式往往容易伤害自己或者伤害别人。例如,无尽的焦虑和紧张压迫自己造成失眠乃至情绪失控和行为失措。例如,想尽办法在激烈竞争中直接或间接,明显或隐性打击和贬抑旁人、想象中的对手和敌人,以提高自己。例如,为了达成目标取悦自己或他人而不惜采取短视的方式和耻辱的手段掠夺别人的资源或攻击他人。例如,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拼命利用任何可能的机会攫取超额利益,导致为人所唾弃,甚至违法犯罪。例如,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不假思索和选择地盲从于光怪陆离的言论和行为方式,以博取“眼球”彰显自我或者获得利益等。类似的例子和情形实在太多,没法穷尽。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没有妥善处理好专业技术和人文素养之间关系的结果。每个人的存在,就是一部绝世武功秘籍。个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所掌握的资源、所具备的体能和智力等综合强化并决定了这部武功秘籍的江湖地位。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作为支撑、导引和化解,必将导致戾气深入脏腑,大干天和,最终伤人、伤己、害社会。
  具体言之,如果医生、律师和教师这些“良心”职业人,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他们手中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就是杀人工具(想象“杀人医生”、“讼棍”和“叫兽”等称谓);如果政府官员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没有发自内心对民众、民族和国家的热爱,很难想象其手中的权力能够为民所系(想象“政客”、“官僚”和“密室阴谋”等称谓和现象);如果金融从业人员没有“知止”或“知所欲求”,他们的聪明才智就会沦为财富掠夺和扰乱市场秩序的工具(想象“野蛮人”、“大鳄”和“屠夫”等称谓)。
  有学者指出了人文素养在疗救人类弱点,防止危害人间方面的意义:文学仿佛是白杨树的湖中例影,哲学帮助我们在迷宫中望见星空,史学如同沙漠玫瑰的开放,人文素养能避免出现“会弹钢琴的刽子手”。
  价值之思
  不要以为强调人文修养和价值观只是文史哲类学者的沽名钓誉,相反,人类社会学问的终极莫不都会指向人文、道德和价值观。以工具价值相对比较明显的法学和经济学为例,就能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在法学领域,法律适用脱离不了法律解释,因为无论是判例法还是制定法,很多情形下不能直接套用于新的案情,需加以解释后才可能适用于新的更多的案例事实。在法律解释领域,方法论极其重要,文义解释、反对解释、扩大解释、限缩解释、体系解释等方法不一而足,其适用领域和顺序均有一定的规律和规则。但是,当体系庞大的众多解释方法仍然不足以解决实际法律适用难题时,不得不采用法律解释的终极方法“价值解释”。简言之,即对标法律规定的价值倡导(公平、正义、自由等),向法律所宣扬的价值观方向去寻求恰当的法律适用路径。
  在经济学领域,绝大多数经济金融和管理人员应该都读过200多年前“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代表作之一《国富论》。因为该书聚焦于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探寻,因而不少人将其奉为圭臬,反复研读,试图从中掌握财富密码,探寻致富之路。这恐怕也是这本书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而持久影响的主要原因吧。
  但是,恐怕国内只有较少人知道,亚当·斯密的另一著作《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此作品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的基本原理出发,讨论了善恶、正义、美丑、责任等概念,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亚当·斯密在其学术生涯中不厌其烦,反复思考,醉心于“同情感”的研究,他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思考写成了这本十分罕见的,也可以说是至今唯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可能就是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观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場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要正确理解真正的“市场经济”,《道德情操论》这本巨著是必读作品。
  辩证之道
  很可惜,在很多成功人士、专业人士和职场人士看来,谈论人文素养、道德和价值观,就是幼稚好笑,就是空谈鸡汤,就是书生意气。在很多人身边很难看到人文类的书籍,反倒是专业书籍或者某个领域的“速成秘籍”之类的书籍还有些。在很多人看来,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等都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或者有钱有闲人的“交际圈”。无需生气,我们需要怜悯、同情、关心并尽可能帮助这类人。因为他们的成功、专业和职业,要想持续、长久、稳固和伟大,必然还得回到人文、道德和价值上来。
  在历史的滚滚尘沙中,我们能否体会到世事的因循和个人的渺小?在《战争与和平》中我们能否看到沙俄旧贵族的责任、担当和骄傲?在古希腊的神殿雕塑面前我们能否震惊于神性和人性之美?在尼采的世界中我们能否体察人类的终极价值?在久石让的《天空之城》旋律中我们能否感觉到世界的敞亮和人类的无尽情愫?在任伯年的《酸寒尉像》面前我们能否体察到落魄小人物人生境遇的“酸”与“寒”呢……答案的是与否或者其他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在其中找到了自我的慰藉。人文素养、道德修养和价值观的终极表现就是真善美,是包容、怜悯和厚重,是内心的宁静、富足和坚强。
  金庸先生所创作的《天龙八部》中凝结了很多佛家智慧,而其中以佛经化解绝世武学所生之戾气和伤害的内容,犹如亚当.斯密之《国富论》必然要辅之以《道德情操论》为之导引方能大成,两者“双璧辉映”,直指工具观和价值论的辩证法。如果能够体察这一点,那么,我们每个人是否也该悄悄在自己身边放一本文史哲类书籍,并在有空时时时参研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15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