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乡村振兴战略应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就业下降问题,乡村振兴应是城市反哺农村,围绕城镇发展,建立起城镇-农村在产品市场和就业市场的协同。
  一、文献综述
  对于城镇化的研究,学者们研究和分析乐已完成城镇化的国家城镇化道路以及中国在城镇化中面临的问题,总结了美国以发展小城镇实现城市化,英国是发展乡村工业从而带动城市化更进一步,而日本的城市化是通过促进以大都市圈为主、大中城市与中小城镇并存的模式(孙红、张乐柱,2016),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英国的城镇化道路能提供更多的借鉴思路,英国为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问题,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模式的改变,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工业化(万远英,2014)。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刘登强,王欢欢(2016)认为从人口城镇化角度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不均衡,城乡二元制阻碍人口城镇化;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固定,难以转变;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难以向农村地区推广城市文明的进程,解决方法包括促进农村环境和城镇化人口质量,创造出吸引新一代人回乡发展。袁中许(2018)提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在社会主义本质体现和城乡资源要素协同方面存在共同质态属性,客观存在这“共生演进”和“互动演进”的规律关系,这种内在关系使以新型城镇化为动力引领,形成双螺旋式共同发展模式应成为未来城镇发展的选择。
  在进一步讨论乡村振兴与城乡发展的关系时,王成礼,薛峰(2018)认为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城市和乡村共享社会进步和改革开放的“红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不仅要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困境外,还要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保障结构的形式。而在城乡就业问题上,王会娟、曲双石、陈锡康(2016)提出无论从直接还是完全就业群体乘数角度来看,城市就业对就业市场、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大于农村就业。蔡继明(2018)在“新常态下的增长动力及其转换”,在研讨会上提出要必须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数据和模型
  (一)数据说明
  本文数据中的就业人员、农村就业人员、城市就业人员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农村人均收入数据、人均消费数据和消费结构数据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二)模型建立
  1.分析城乡就业关系。
  (1)对城乡就业数据进行单位检验。
  对城乡就业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表示农村就业数据、城市就业数据为X、Y。
  由于ADF的值-1.648378、3.877734分别大于其临界值,即存在单位根,表明城镇就业数据和乡村就业数据为非平稳序列,而一阶差分ADF的值为-3.768443、-4.745675分别小于其临界值,即没有单位根,它表明城镇就业数据和乡村就业数据是一阶单整序列。
  (2)对城乡就业数据构建ARDL模型。
  y=c+α*y(-1)+β*x+γ*x(-1)(1)
  调整后方差为0.987028。从长期分析来看,当城市就业增加一个单位时,会减少-4.37个单位农村就业,这与王会娟、曲双石、陈锡康(2016)运用完全就业群体乘数测算得到的结果相反,一个完整的就业群体乘数是,城镇就业增加可以拉动0.83个农村就业,推动城镇新增就业0.35个。测度结果不同可能来源于乡村人口和就业的变动。
  (3)分析城镇就业和乡村就业变化趋势。分析1978-2016年的城乡就业变动趋势,城镇就业人数和总就业人数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乡村就业人数自1978年增加到2000年左右开始下降,到2008年左右,城镇就业人数超过了乡村就业人数。
  但从就业占比分析,1978年-1990年城镇就业占比高于乡村就业占比,1990-2016年城镇就业占比低于乡村就业占比,乡村就业占比一直保持着稳步上升的趋势,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民工的出现导致农村人口就业率提高。
  从人口總数上来看,农村人口占比从1978年的0.8逐年下降到0.4,城镇人口占比自2010年左右超过了农村人口占比,城镇化进程推动了农村人口迁移到城镇。
  农村人口自1978-2016年间自城镇化开始后,人口数目不断减少,这是城镇就业数据对农村就业数据有负向关系的原因。自城镇化进程,城镇居民不断增加,农村居民不断减少,虽然城镇居民的增加带动了城镇就业数目的增加,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农村就业岗位,但农村居民数目的减少使得农村就业数目不断减少。
  2.分析农村收入与城镇化关系。常见的研究方法多构建固定参数的回归模型,在估计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模型时可能存在误差,本文利用估计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农户收入与城镇化的关系。
  量测方程构建因变量和状态向量、自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函数。
  (2)
  t=1,2,3…,表示样本长度的是t,表示k*m矩阵的是Zt,称为量测矩阵,表示k*1向量的是dt,表示k*1向量的是ut,是不相关扰动项,其均值为0,协方差矩阵为Ht.
  状态方程构建状态向量与其滞后阶的回归函数。
   (3)
  t=1,2,3…,Kt表示m*m矩阵,称为状态矩阵,ct表m*1向量,Rt表示m*g矩阵,t表示 g*1向量,它是一个连续不相关的干扰项,平均值为0,协方差矩阵为Qt。
  模型构建
  在分析城乡就业问题后,进一步分析农村就业率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构建状态空间模型:
  量测方程:
  状态方程: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对农户收入和城镇化进行单位根结果如下:
  检验结果说明农户收入和城镇化均是一阶单整,可构建状态空间模型。   状态空间模型:
  根据表可知,城镇化对农户收入的推动效果,90年之前不断上升,90年之后不断下降,近年来已呈现负面影响。
  三、结论和对策
  自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提出了五大任务: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去杠杆、补短板,加上我国劳动力工资上升,导致一些高劳动力需求和低技术需求的制造业寻求转型。
  (一)近年来导致就业市场出现两大新发展:产业转型;人才争夺战
  1.产业转型——东部产业升级,西部产业承接。东部城镇就业市场正处于低技术型人员过剩,高技术型人员紧缺的情况。改革开放40年来,城镇就业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给乡村就业人员,中国也正是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世界工厂完成了初始的资本积累,但随着经济发展,城鎮的经济支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在谋求机械化高科技化转型。如近年来资本市场中大热的独角兽公司,这些独角兽公司代表了这些年来来城镇公司发展的趋势,依靠着高科技的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不再依靠人力作为竞争方面的优势。因此,对于城镇就业市场,市场需求经历了结构性变化。
  2.人才争夺战。产业结构的调整,反映在去年到今年的引人注意北京疏解计划,昭示了超大型城市及大型城市对大量未就业的低技术劳动力停留在城镇的担忧,中国城镇化开展至今并未出现严重的贫民窟问题,但对于无法在城镇找到合适就业岗位的大量劳动力而言,长时间后是否会贫民窟以及后续的问题都值得城市管理者深思。“签证永居”“真金白银”等招才引智利好频出,城市管理者相信人才是未来几十年发展的基础。
  (二)乡村与城镇矛盾
  乡村振兴战略要为城镇化进程解决农村相关产业问题以及农村人口就业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发展矛盾,农村文化与城镇文化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开始显现。
  1.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发展矛盾。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为城镇发展提供了资金以及劳动力,但在40年的改革发展中,城镇居民享受到了大部分的城镇发展便利,而农村地区长期以来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牺牲品,污染排放等问题影响着农村地区的发展。
  2. 农村文化与城镇文化之间的矛盾。传统的农村文化中包涵着大量的糟粕思想,对女性的压迫思想和父权思想与城镇文化不断冲击,体现为“凤凰男”群体以及“滴滴事件”。凤凰男群体表现为农村传统糟粕思想强行与城镇文化融合,压迫女性,维护传统父权等思想与城镇文化中男女平等思想不断出现冲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55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