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生产视角研究扬州市基地蔬菜的质量控制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蔬菜质量安全控制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互联网的出现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生产环节成为控制蔬菜质量安全的关键。本文以扬州市“菜篮子”蔬菜生产基地为例,通过对基地蔬菜生产现状以及组织模式优劣势分析,挖掘基地蔬菜在生产种植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模式弊端,由此探索高效的蔬菜质量安全控制方法。
  关键词:生产;基地;蔬菜;质量安全;扬州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扬州市农产品生产者主要靠提高单产实现增收,但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浪费了大量资源,农民增产不增收。实践反复证明,增产导向的农业发展很难持续,农产品如何提升质量、保障安全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然而现实中,农产品生产具有隐蔽性,问题不易被发现查处;进入流通领域后更加不易甚至无法识别,加之检验仪器昂贵、检测能力有限,容易形成“鱼目混珠”的局面。
  自2000年至今,扬州蔬菜种植基地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已极大地促进了扬州市蔬菜整体产量。2017年,扬州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86.4万亩,较上年增长6.2%。然而,基地蔬菜生产在质量控制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难以突破的瓶颈。2018年7月9日,扬州市政府公布了《关于2018年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平稳地提升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推进“粮食绿色增产1120工程”和“1161”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扬州本地新鲜蔬菜的供给能力,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能力。同时,意见要求强化“菜篮子”基地的调控保障,实施蔬菜动态储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供应的持续稳定。
  2.研究意义
  当今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蔬菜可以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但可以发现的是,蔬菜的质量安全问题仍无法得到保证,溯其根本,源头在于生产。因此从蔬菜的生产环节入手,加强蔬菜种植地区的环境和生产过程管理,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包装标识制度和追溯制度、安全承诺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质量安全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随着国家对农产品质量的重视,很多生产组织模式被研发并逐渐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扬州蔬菜生产基地因其“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优势,在解决蔬菜生产组织分散、信息不对称、监管困难等问题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实践证明,基地的质量管控机制仍存在一定缺陷,需要从理论研究与实践不断尝试与探索,以促进质量安全控制模式的完善与有效运用。
  综上,从生产的视角研究基地蔬菜质量安全控制问题,对于从源头提升扬州市蔬菜质量安全等级,持续实现规模效益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通过文献调查取得资料,从而正确全面地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各种学科研究中广泛应用文献研究法,其作用有:①了解有关问题以及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目标和方向。②形成有关研究对象的整体感知,有助于后续调查。③得到具有价值的比较资料。
  (2)实证研究法
  凭借现有的理论数据,结合实践的需要,再利用科学设备,有目的和步骤地进行调查。根据记录和测定相关现象的变化来确定因果关系。
  二、蔬菜种植基地的优势分析
  1.选址合理
  蔬菜的种植离不开适合的土壤、灌溉的水源和耕种的劳动力,在同一个城市不同的位置它们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别。同时,在采摘过后,蔬菜特殊的易腐性使它对于运输的要求较高,考虑到这类问题,交通的便捷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蔬菜的品质。蔬菜生产基地通常会依据其发展定位,综合考量土地、水源、劳动力、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结合政府指导,选择一个合理的地理位置,为蔬菜的种植提供最优条件。
  2.集中实行质量管控
  一直以來,扬州蔬菜生产者众多且分散分布。一方面,不同生产者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种类之间存在千差万别的异质,加之没有统一的准入机制,容易形成“鱼目混珠”的局面,使劣质蔬菜流入市场。另一方面,小规模的农民直接进入市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极低,不利于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蔬菜种植基地这一生产组织模式,将分散的农户进行合理组织,同时结合政府、企业、基地、农户四方力量,统一管理,输入技术,最终实现规模经营。在降低成本、实现农户增收的同时,有利于提升蔬菜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三、基于生产视角分析基地蔬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蔬菜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提高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条件。在调查过程中,部分基地反映生产地后期建设存在困境,一方面是农业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另一方面,基地扩建和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批地困难,国家土地政策对于土地流转和耕地的保护,非农用地和农用地的划分严格。
  2.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未建立
  种植户从前期种苗的选择到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投入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农户因为自身文化水平等条件,往往会在种植过程中误入歧途,建立统一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可明确引导蔬菜生产全程,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
  3.人才缺失和流失问题突出
  从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基地远离城区,条件相对较差,农业工作环境辛苦,科技人员很难招聘,也很难留住。此外,存在现实工作要求和学校专业学习的落差,大学毕业生培养三年之后才能适应园区的工作。专业人才的缺失影响着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从而影响着蔬菜的质量安全。
  四、探究生产环节中对蔬菜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
  1.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拥有完整配套的农业生产设备是保证蔬菜正常生产的第一步,及时地解决农户上报的问题,减少生产受环境影响大小才能够保证产量的稳定性、品质的优越性、质量的安全性。此外,为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提高服务效能,可尝试建立了经济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等机构。   2.建立育苗中心和完善的种苗培育体系
  由于传统的育苗方式存在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生产能力弱等诸多弊端,实施蔬菜集约化、工厂化育苗刻不容缓。建设蔬菜育苗中心,通过机械化精量播种,基质穴盘育苗,工厂化生产,能够提高蔬菜种苗品质,为优质品种培育提供保证。同时,建立完整的种子信息库,从源头保证蔬菜生产质量安全,记录生产过程,完成种植销售档案,实现蔬菜质量科追溯。
  3.农业投入品统一供应
  种植基地统一采购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各农户分领,并依据品种和规格单独贮藏,及时记录进出库情况。如若存在特殊情况,农户紧急要求自行进行投入品采购,必须实名登记并详细记录使用情况,及时向基地的管理人员上报。同时,农药包装物和肥料必须统一进行烧毁或掩埋,禁止随意丢弃。
  4.建立統一的生产标准体系
  按照“有标贯标、无标补标”的原则,积极修订蔬菜生产标准。同时,加快制订生产的技术规程,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标准的质量水平,并尝试建立一定规模的标准规范试点。
  5.强化风险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制度,有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以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对检测不合格产品及时开展溯源查处。严格执行“先检测后采摘再上市”的产地准出制度。
  五、结论
  蔬菜质量安全控制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因此,蔬菜质量安全控制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必然经历蔬菜的生产准备、种植、采摘和售后整个过程。本文基于生产视角研究基地蔬菜质量的控制模式,虽然从源头上保证了蔬菜的质量安全,但仍需在后续的各个环节中进行蔬菜质量的全程把控。
  参考文献:
  [1]蔡盛茂.泉州市蔬菜农药残留情况分析及质量控制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06):109-120.
  [2]张伶,李建,沙宏锋.创新发展模式,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J].蔬菜,2017,11:54-57.
  [3]张选芳.南京市江宁区蔬菜质量安全控制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7(18):240-242.
  [4]李春笋.抓好蔬菜源头生产 保证蔬菜食品安全[J].农业科技通讯,2018,3:35-225.
  [5]丁发强,刘建芳,桂承德,单伯信,付彬.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措施与成效[J].2018(11):8-12.
  [6]程晓丽,祝金.哈尔滨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探究[J].南方农业,2018(04):100-102.
  [7]邵珊,孙超斌,徐浪涛,吴洁云.路广新形势下宜兴市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8(03):239-241.
  [8]蒋露,段书源,戴崔云,贺玲.蔬菜质量与种植农户安全认知影响因素探究[J].农技服务,2017,04(34):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30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