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财税政策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这一历史阶段,为了提高经济体系的效率和质量,我国经济政策开始逐渐从需求侧刺激向供给侧转移。要提升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供给侧改革是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而对供给侧改革的分析研究有利于指导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路径选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化解过剩产能、调整经济结构。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盈利水平下降、经济风险上升、财政收入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但这些病症还只是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表象,病根却在供给侧,体现为较严重的结构性有效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因此,调整经济结构成为首要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突击点,减少无效供给、增加结构性有效供给,解决结构性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2.有利于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我国凭借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生产要素逐步得到优化配置,潜在的制度红利得以释放,生产力得到解放,生产效率逐步提高,物质财富明显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对市场化导向的改革还存在很多弊端,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和优化。“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方面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经济新常态情形下,改革已到攻坚阶段,各种矛盾交织凸显,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纵深性在不断加强。
  3.有利于提升有效供给水平。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与西方某些经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异,主要问题在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导致各地区、社会各阶层的消费水平的差异。所以在商品生产上,很难做出有效的销售策略,供求关系不匹配,时常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除此之外,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还有很多,如资源配置上的缺陷等。因此,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社会经济矛盾,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
  二、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背景
  1.中国的供给端改革。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调控需求方面,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其中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隐含在一些结构性矛盾中,这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且有时隐藏在经济发展的因素会与这些结构性矛盾发生错位现象。强调供给方面的改革,现在是对过去经济发展的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三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改变了家庭的收入与经济生产体系的联系,这改变了劳动者与劳动力产品的分配关系,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产率。第二次是改革开放的情况下彻底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改变,一方面直接引进外商的资金,使得我国在短时间内募集到了大量投资资金,并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大产业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中的廉价劳动力即低成本也吸引着外商在中国进行投资,外资为国家带来大量资金,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科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管理理念的健康发展。第三次是中国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即用市场调节取代市场化的规划和分配,赋予微观市场经济主体很大的活力,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灵活性,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加大资本市场建设力度,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供给侧改革提出的现实依据。从前面三次中国供给改革可以看出,通过对财政调整和财政政策的改变以及经济手段来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复苏和提高,是以基于供给作为传导机制的不同生产要素为基础的,这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这种供给侧的改革也是通过重新调整生产要素组合来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专家倾向于将供给分成四个类别: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经济体制的改变创新。
  三、现行财税政策对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1.降低企业税负。从供给角度看,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不仅意味着货物或服务的供给,还包括微观市场经济发展能力的培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管理体制的完善,促进了公司和市场经济发展能动性的提高,同时淘汰落后和生产能力较低的公司,并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中关键产业的升级改造工作,刺激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兴新行产业的快速成长,在目前我国宏观税收压力较高的情况下,高壁垒运营成本和缺乏盈利的企业会因为成本压力而导致产值率较低,并会影响外资的引进和科技发展技术的创新水平的提高。从生产税净额来看,生产税一方面是政府对生产经营单位征收的各种税费和附加费;另一方面是单方面转移政府财政收入。包括政策失误补贴,食品系统价格补贴,外贸公司出口减税收入等。中国工商部门生产税净值占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3%,这表明中国政府针对企业的税收远高于其他国家,表明公司的税负和各项成本过高,较高的税收会影响我国的收入水平的提高,阻碍企业积极健康地发展,不利于营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氛围。
  2.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调整的过程,问题购买力需求和有限的需求取决于房地产的数量和收入。因此,为了解决市场需求问题,有必要关注提高居民的收入和购买力。理论上,人口红利的消失,居民的偏好变化,资本回报等。造成雇佣公司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这些因素将导致企业减少雇佣劳动力,从而降低就业率,影响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3.增加科技投入。基于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旧动能的转变,管理体制和技术进步无疑是经济跳过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对于中国来说,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三大需求不断下降,企业经营者也必须寻求新的市场。对企业发展未来前进进行布局是企业的核心,创业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有效保证。科技创新技术的不断提高,服务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
  1.维护供求关系平衡。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一方面,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基本思想下,减少了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另一方面,扩大了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推动创新技术和创新行业的高速发展,使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缓解我国中高端供给不足的现状。尤其是随着创新引领作用的不断增强,我国通过宏观调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旨在扩大有效供给,支撑需求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产业结构优化,维护供求关系平衡,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所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维护我国的供求关系平衡,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2.提高供给质量,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总体供给质量,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我国煤炭、钢铁、房地产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去库存,补短板”是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将这部分过剩产能投入其他产业中去,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产能不足的行业和领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盘活存量,提高这些行业的产出,提高供给质量,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建设现代化农村的产业园区,将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其附加价值,从而提高农民收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在提高供给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第一产业产出效率,带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总的来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提升产业供给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3.政府和市場调节的辩证统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政府和市场调节的辩证统一,从而推动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越,但同时也产生了包括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在内的许多问题。如近年来,我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雾霾、水体污染等问题,已成百姓的切肤之痛,可见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其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但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行下,政府通过提升高耗能行业市场准入门槛、提升排污标准等措施,让市场调控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告别了不顾资源短缺,竭泽而渔、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逐步转入到顺从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在逐步转向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开拓创新,以及不断促进政府和市场调节的辩证统一。所以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加强政府和市场调节辩证统一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
  (作者单位:河南省实验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67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