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大自然灾害下的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为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我国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在遵循体系构建原则的前提下,搭建起我国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的框架。针对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框架下各环节存在的粮食应急物流缺乏有效预案,尚未建立健全有效的指挥调度机构,以及在应急粮食储备不合理和配送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策略。通过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对灾区进行及时救援。
  关键词:重大自然灾害;粮食应急物流;应急粮食储备
   我国是当今世界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从历史上来看,不但遭遇的自然灾害种类特别多,灾害频繁发生且造成的破坏性特别严重。由于我国的国土广阔,各地的灾害各有不同,如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到台风、地震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长江流域易受到洪水灾害的侵袭,西南地区则地震时而发生且地震震级相当高。5.12汶川地震是我国自然灾害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事件,震级达到8.0,受灾地区达到了10万平方公里,造成了将近7万人丧生,道路破坏严重,给救援带来了极大困难。高发的重大自然灾害给灾区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给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首要解决的就是灾区的粮食供应问题,可见,重大自然灾害下的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构建非常必要和重要。
  一、粮食应急物流概述
   1.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必然是一种物流活动,但与一般物流活动相比,具有明显的时间紧迫性。它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而开展的物流预案,并当意外事件出现时迅速地将预案有效执行和落实的特殊物流活动。
   2.粮食应急物流
   由于为了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需要向灾区在短时间内提供衣、食、住和通讯等确保灾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资和各种救援设备等。由此可知,粮食应急物流是应急物流的一个分支,其物流对象是粮食。它涉及事前的粮食储备和库存控制以及事后的粮食调运和配送等物流活动。
   粮食应急物流是粮食物流与应急物流的一种结合。因此,它兼具有上述两者的一些特点。首先,粮食应急物流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在这一时期,不但要向灾民提供粮食,还需要向赶赴该地区的救援人员提供补给,粮食需求量是极大的。随着灾情的稳定,对灾情会有比较准确的了解,而且隨着救灾工作的推进,粮食需求量会逐步下降。因此,粮食应急物流应该按照救援工作的阶段性特点进行动态调整。其次,粮食应急物流具有特殊性。粮食不同于衣物、帐篷和通讯设备等,它极易受到温湿度和虫害鼠害的影响而使其品质下降,这也导致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粮食的储运、保管和配送都提出了特殊要求,以保证向灾民提供优质粮食。再次,粮食应急物流具有品类简单的特点。一般来说,灾害初期都是紧急采购面包、饼干和罐头制品等即食型食品,以及时解决灾民温饱问题。与此同时,紧急启动应急储备粮的加工,以便向灾区配送经过精加工的粮食成品。最后,具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应急粮食储备必须通过政府来主导才能够实现,我国已经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的应急粮食储备体系。而紧急配送工作也是在政府的指导下,由军用车辆、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社会志愿车辆进行运送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起到了信息传递和路线规划等主导作用。
  二、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构建原则及框架
   1.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构建原则
   第一,事前与事中、事后相结合原则。粮食应急物流分为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前的准备工作和灾害发生时和之后的应急救援工作。事前阶段主要需做好粮食的储备和保管,事中及事后阶段则涉及粮食的应急采购、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工作。因此,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不能将事先和事中、事后割裂开来,而是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以便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
   第二,重视时间效率原则。重大自然灾害一旦发生,灾民的生命安全必定是放在第一位的,粮食必须立即运送到广大灾民手中,解决其温饱问题是首要关切,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第三,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并行的原则。重大自然灾害的破坏性极大,造成的影响范围很广,粮食物资的需求量较大、迫切性很强。除了政府启用应急储备粮和调动军用和国有运输工具外,还需要在市场上进行政府采购,以及依靠社会各界的捐助粮食和提供车辆配送。
   2.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框架
   在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构建原则的指引下,构建一个完善的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有助于高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该体系框架由应急预案、指挥调度、粮食采购、应急储备、粮食加工、运输配送和信息系统各环节构成。在此体系框架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保证该体系的高效动作,还离不开相关的法律法规、社会财力和人力、应急通道、政府协调机制等方面的支撑和保障。
  三、粮食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1.粮食应急物流缺乏有效预案
   我国各级政府已经相继建立了各自的应急物流预案,但各级预案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调。从单一预案来看,更多的是停留在文件形式上,很少开展贴近实际的演练,这样就无法验证预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这就会埋下很大的隐患。而从各级预案的协同角度来看,由于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演练,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各预案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2.指挥调度机构尚未健全
   目前来看,我国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指挥高度机构还不健全。虽然在汶川地震后,建立了危机综合应急指挥部,但它只是应对地震这一灾害而建立的应急指挥管理部门。而且各种应急救援资源和力量并没有实现真正的集中,仍然分散于各个行政部门,部门之间的独立性导致将无法在灾害发生时集中指挥和调度。粮食应急物流涉及的部门更多,既有粮食采购、储备、加工,又有相关的运输和配送部门和企业,多机构分散指挥和调度势必严重影响粮食物资的质量和配送效率。    3.应急粮食储备不合理
   应急粮食的储备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保证灾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目前应急粮食储备仍然不合理。具体体现在:首先,粮食储备库的选址和布局并不合理。为了更好地及时求助灾民,粮食应急储备库应该就近于易发灾害地区,而我国储备库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布局明显不足。我国西部地区本身就存在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便利、灾民自救能力不强等问题,严重依赖外部救援,这种布局不合理无法实现对灾害的快速响应。其次,粮食储备的规模和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粮食储备品种单一,规模还并不是很大。一旦发生特大灾害时,无法有效满足灾民的生活需要。最后,粮食储备主体单一。当前仍然以政府主导的储备库为主,并没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进行粮食应急储备。
   4.应急粮食配送效率低
   当前,我国粮食应急配送中心布局不合理,配送距离过远,导致配送时效性较差。受灾后运输和配送通道受到严重破坏且没有备用通道可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采用军用飞机或民航进行空投,由于受灾范围大且灾民多,而且受飞机载重量的限制,无法及时有效满足灾民对粮食的需求。虽然灾情发生后,社会各界投入救援的热情很高,积极动用各种运输资源,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这样往往导致不但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还会给救援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
  四、重大自然灾害下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策略
   1.粮食应急物流预案构建策略
   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很难准确地进行预测,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案才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灾害时才能够及时进行救援工作,从而将灾害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的限度,粮食应急物流预案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应该对重大自然灾害易发频发地区的居民进行粮食储备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向百姓宣传储备应急粮的必要性和宣讲合理有效储粮的方式方法,使得灾民能够在灾后的一定时期内能够快速开展自救,为外界救援争取更多的时间,从而减轻救援压力。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制定科学、详尽的粮食应急物流预案,根据当地易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类型和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且侧重于预案的细化,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部门或个人,便于灾害发生时预案的及时启动和开展,以及各部门间的有效协调。定期开展預案的演练,及时查找粮食物资、资金、物流设施设备和通讯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粮食物流应急预案,尽可能做到万无一失,以确保预案既可靠又有效,以保障重大自然灾害来临时预案能够马上开展和落实。
   2.指挥调度机构组建策略
   指挥调度关系着粮食应急物流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有效的指挥调度不但要进行灾害情况的预报和灾情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公布,还需要对应急粮食物资进行科学预测,并能够开展有效地粮食应急物流的组织和实施以及物流信息的传递和衔接。指挥调度机构必须由政府来组建,而且其应该为一个常设机构,而不是临时性组织,明确其机构职能,并赋予其在粮食应急物流中一定权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其有效地协调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有效地调配物流人员进行粮食物资的科学储备和配送。具体来说,该指挥调度机构应该包括气象、民政、粮食储备、运输管理等各部门的人员。并在灾害发生时,将各政府部门的主管领导和粮食应急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纳入该机构,这将有助于对灾情的研判和粮食应急物流工作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3.应急粮食储备策略
   应急粮食储备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有效手段,优化储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粮食储备库的规划和管理。一方面是要科学合理地对应急粮食储备库进行布局,真正做到能够覆盖周边的灾害易发高发区。另一方面是要科学规划粮食储备库的规模和储备粮食的结构。再有就是提高储备库的保管能力,既保证在库粮食的质量,又根据库存粮食质量及时进行更新,以便于保障灾害发生时向灾民提供较高质量的粮食物资。最后,粮食储备的合理库存控制。在保证能够及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粮食储备量和资金占用量,避免不必要的粮食浪费。
   4.应急粮食配送策略
   粮食应急配送效率关系着灾民的切身生活,有效地配送离不开配送中心布局和选址的合理化、配送路线的优化、运输资源的多样化和运输通道的畅通。配送中心应该选址在交通便利、不易受灾害影响和配套设备完善的地方。配送路线应该在预案中规划出几个不同的替代方案,结合具体的灾害地点、灾情和交通损毁情况等来选择和确定最优的配送路线方案。指挥调度机构应该整合国有和民间的各种运输资源投入到粮食应急配送中,在利用可行配送路线和配送资源的同时,积极开辟新的配送路线,增加配送渠道,提高配送工具的利用率。因此要加大备用通道的建设,防止单一通道被破坏后没有替代通道可供选择的困境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牛进.基于Flexsim的粮食应急物流系统仿真与优化[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5:15-18.
  [2]郑成功.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构建及实现机制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15-32.
  [3]冯杭,张红亚,王成林.粮食应急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7,(8):18-20,135.
  [4]唐玉藏.浅析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及优化[J].中国市场,2015,(9):17-19.
  [5]郭涛.我国震后应急物流体系的现状简析[J].商场现代化,2014,(8):60-61.
  作者简介:李杨(1997- ),男,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讯作者:孙丹(1977- ),女,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93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