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购的信用与安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带动着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微商、代购为例的网络购物蓬勃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也积累了诸多问题。其原因在于:监管机制的缺失、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法律意识的欠缺等。本文通过对消费者及微商、代购群体的调研,建议通过增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和科普防范知识等手段,增强网购信用安全。
  关键词:网购信用安全;微商和代购;平台监管;法律法规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5-0056-02
  一、 微商、代购现状概述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逐步改变了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生活方式。网上购物也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购物方式从传统的线下购物转向网络购物。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网络消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电子商务营销形式包括B2C、C2C模式。本文所指的微商代购涉及互联网各个平台,包括淘宝、京东、微信等知名平台。常见微商、代购的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体经营模式,它是以有限的商品在有限的区域内进行交易;另一种是团队经营模式,它是以团队代理发展起来,规模快速壮大。经济全球化让公众的消费需求也变得多元化,微商、代购在时代背景下得以迅猛发展。
  微商、代购得以迅速地发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进入市场门槛低。卖方不需要像经营实体店一样办各类手续,进入市场自由;
  第二,低成本,经营风险低。卖方不需要像传统店家一样缴纳各种税费,也不需要支付店面租金成本,这使得微商、代购能够以比市场价更低的售价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第三,工作时间自由,只需要利用空闲的时间去经营即可,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四,对于消费者来说,微商、代购的价格更具吸引力,这也是微商、代购群体在消费者中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微商、代购发展所带来的负面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商、代购逐渐成为一种热潮,但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本文进行相关调研,采取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基于调查结果分析,微商、代购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质量问题
  微商、代购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以次充好等各式各样的质量问题。2016年1月9日,广东省食药监局发布通告称:抽检的118家化妆品生产企业中,发现35家未履行质量安全责任,包括俏十岁、黛莱美等微商界知名品牌。
  (二)售后问题
  问卷结果显示,一半以上添加微商、代购的人都没有从他们那里买过东西,主要原因在于售后问题,微商、代购不同于传统销售在于它没有线下专门的实体店。不良微商、代购利用互联网的虚拟性,提供的商家信息可能不真实,导致售后投诉无门。
  (三)进入门槛低
  微商、代购的进入门槛基本为零,只要你有货源,会上网,就可以进行销售。目前微商、代购群体中鱼龙混杂,有人做事缺乏诚信,但是依旧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导致很多消费者利益受损。
  (四)虚假营销
  微商、代购团体主要通过线上宣传,消费者无法得知商品信息的真实性。号称有着3亿用户的电商平台拼多多,在2018年3月15日前夕不慎陷入投诉门。无论在搜索引擎还是社交媒体上 ,都能看到大量关于拼多多涉嫌“虚假宣传”的新闻。点开拼多多“恭喜你被抽中iPhone X手机0元幸运得”的连接,却发现是拼多多APP的下载地址……诸如此类的虚假广告充斥着网络,虚假营销正在透支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五)知识产权问题
  在微商、代购发展过程中,有不良商家觸犯法律的界限,未获取经营许可证销售或仿照同款产品,严重侵犯了正规品牌的知识产权。
  三、 问题的原因分析
  微商、代购在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也是网络购物中的主要问题。它们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包括:
  (一)缺乏针对互联网购物的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购物平台越来越多,由于其便捷性,更多的人选择网购来代替线下购物。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针对互联网购物的监管机制,只一味地依靠政府来进行监管,在现如今市场化的条件下并不能完全监管到位。并且在监管过程中,也存在着权责不明以及权责交叉的情况,各部门分管工作不够明晰,这也会导致消费者想要维权的时候不知向哪个部门反映。目前,各平台也缺乏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机制。现阶段我们个人信息遭到泄露,与不法分子非法利用我们网购过程中不得不透露的个人信息有联系。
  (二)相关法律以及行业规范尚未健全
  互联网购物的相关法律、行业规范以及标准都未建立完善,由此互联网上商家准入门槛较低,无须获得相关资格评定,导致很多不良商家入驻到网购平台上。同时,有些不良商家为了更好地销量而刷好评,消费者并不能得到其真实情况,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或者其经营不善的时候就直接另开网店,无须为其不法行为或是劣质产品负责。还有对于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售后问题也缺乏相关法律的规范,现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多的还是维护线下消费者的权益,无法有效解决网络购物产生的问题。
  (三)买卖双方法律意识均比较薄弱
  当发生网络欺骗时,有的消费者觉得维权成本太大并且过程太烦琐而选择息事宁人,不再追究,加上消费者能够有效维权的途径少之又少,不知该去何处维权。当消费者想要维权的时候,发现想要举报的商家并非实名登记,只是一个虚假的网名,不能有效地查找到这一商家的真实信息。基于以上原因,导致不良商家违法成本很低,所以很多不良商家无视法律,宁愿选择违法来获取更多利益。卖方对相关法律的漠视以及买方对相关法律的不了解,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购物纠纷难以得到解决。
  (四)卖家追求利益最大化
  不良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时,会产生不道德的行为。他们利用诸多消费者价格最优的心理,选择使用最低廉的材料来降低成本以降低其对外的销售价格,从价格上竞争过别的商家,达到让消费者选择他们家商品的目的,使其获取的利润最大化。还有商家为了利益进行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收到的产品质量并不如意,从而引发了诸多互联网购物纠纷。   四、 网购现状的解决对策
  网络购物的社会负面问题严重阻碍了它的发展,要更好地发挥网络购物的积极作用,就需要解决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增加平台监管力度
  目前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基本是依靠各个互联网平台生存,是互联网平台给电子商务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商机。同时,互联网的虚拟性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他们利用互联网的虚拟性进行电子商务诈骗,而又难以受到法律的制裁。单靠政府的力量难以对网互联全网平台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管,更加需要各平台自觉的积极配合,设立针对性的监管部门,在平日里就对自己平台的商户进行管控,同时和政府一起合作,共同商讨更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使约束条文更加有效,共同维护互联网信用安全。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互联网市场过于庞大,有各种各样的虚假宣传信息和互联网交易诈骗手段存在,需要有法律进行合理的约束。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商法》对互联网中的电子商务交易开始进行约束。以微商、代购为例,《电商法》对各个平台上的微商和代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电商法》对代购群体的约束远大于对微商群体的约束,微商领域仍然是法律监管盲区。可见仅仅靠目前的《电商法》来约束整个互联网市场中的交易信用安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更详细的法律共同进行制约,例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增加针对线上购物的条文,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可以对互联网市场以及互联网交易进行更好的监管。
  (三)科普相关防范知识
  互联网信息种类繁杂、花样繁多,许多消费者互联网信用安全意识薄弱,容易被互联网中各式各样的虚假信息诱惑,从而购买与宣传效果不相符的劣质产品,或者是遇到交易诈骗,例如:在交钱后被卖方拉黑。因此,科普相关防范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公众进行线上线下的互联网交易防范和法律知识宣传专栏,在消费者付款界面插入警示安全的提醒标语等,尽可能地进行全方位防范知识和法律意识科普。随着公众互联网交易防范意识的提升,欺诈交易的数量能够有效地减少,售卖虚假、劣质商品的群体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能够增加互联网的信用安全。
  (四)设定电商资格评定
  电子商务的兴起正是因为它具有低门槛、低成本、低难度的特点,连不具备工商资格的商户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做生意,只需要非常低的资金即可开店并运营。没有商户、商品资格评定,不法商家和劣质三无产品隐藏在互联网市场之中,严重扰乱了互联网市场的正常秩序,给互联网信用安全带来了严重危机。而设定电商资格评定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政府出台电商资格相关法律法规、定期对各个平台的商户进行资格判定;各个平台进行日常资格监管,对三无、劣质产品进行下架操作并对商户进行惩罚,对不合规商户进行关店处理;消费者对不合规商户以及商品进行举报。各方协作,维护互联网电子商务规范。
  五、 总结
  网络信用与安全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本质是社会道德问题,网站服务者应诚信经营,网络用户应诚信守法。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网络信用与安全体系的建设,增强平台监管力度。另外,2019年国家颁布了针对电子商务相关事项的《电商法》,初步建立了网络购物的法律体系,增强了对网络购物的约束。仍存在许多无法约束的盲区,这就需要政府、平台、商家、消费者四方共同努力,希望在未来建立完善的四方协作体系,更好地维护网络购物信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皓泊.网购平台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8:91-92.
  [2]张可.论网络购物平台的一体化监管机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41-46,52.
  [3]王心怡,林巧.“互联网+”下高校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初探[J].教育观察,2018:136-138.
  [4]马颖莉,黄燕,张爱国,李洪,石雪姗.大学生网购行为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J].江苏商论,2018:37-40,49.
  [5]赵艺扬.朋友圈微商营销的注意力经济解读[J].青年记者,2017(2):115-116.
  [6]钟霜.浅析《电子商务法》[J].法制博览,2019(1):202,204.
  作者简介:
  高涵睿,女,江苏扬州人,南京审计大学学生;
  陆思蓓,女,上海人,南京审计大學学生;
  韩慧颖,女,江苏盐城人,南京审计大学学生;
  徐芩怡,女,江苏东海人,南京审计大学学生;
  袁紫璇,女,广东广州人,南京审计大学学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12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