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当代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理素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基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因此在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对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更为显著。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现在有关学生因品行、人格做出违法犯罪之事已成为整个社会十分重视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当代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理素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基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因此在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尤其显著,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1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这一时期的小学生身体快速发育,心理开始逐渐成熟。但是由于这个时期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遇到事情欠缺考虑,办事又容易冲动行事,常常会顾此失彼,不计后果,再加上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的问题,就会变的更加困难。从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的愿望、家长的期盼以及整个社会对学校的考评等,往往高于他们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发育程度。使得他们的心理冲突和矛盾随之出现,而这种冲突和矛盾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
  1.2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都到了大城市打工或者经商。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些现象:一方面,许多家长外出务工,这样就导致了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未成年群体“留守小学生”。这些家长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或者送去比较近的城镇住寄宿学校或是送去托管。孩子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自我约束力会很差;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家庭对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农村中的年轻父母大多是初中毕业,有的甚至是小学都没有毕业,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孩子与父母只是简单和表面的交往,家长对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很不关心,只要孩子在学校没出事,老师不叫家长,就从来不会主动地去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有的家长甚至连孩子的班主任是谁都不知道,更别说能与孩子说说心理话,谈谈心,关心孩子们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还有一方面是单亲家庭,由于有些家长的思想观念落后,就将自己因不幸婚姻带来的负面情绪全部撒在孩子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唯一的教育方法就是以体罚代替教育,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些因素都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1.3来自学校方面的因素
  现在很多学校还是崇尚“分数至上”,这样就导致了学业变成了学生的负担,教师之间的相互竞争变成恶性竞争,造成学生的学习紧张,产生学习压力,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有部分农村学校,觉得艺术教育可有可无,甚至有的学校教师专业素质差,实践活动少,往往像音乐、绘画、体育这些课程让语数外所代替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4来自社会方面的因素
  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一是社会的陈规陋俗,街头书刊、成人用品等社会环境,由于缺乏年龄限制体系来防止儿童接触,所以儿童时常会接触到色情以及暴力图像产品等,尽管有时是出于偶然。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使心理防线脆弱的学生失去平衡,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二是“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比较泛滥。不读书也能赚钱的舆论在农村中流行,致使农村学校的毕业学生就业机会少等等;三是网络在农村越来越流行,农村网吧管理不良,家长对网络知识的匮乏,常引发农村学生的偷盗、离家出走的一系列问题。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具备了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真正的健康。由于农村的现实条件,年轻父母出去打工或经商,导致现在农村的“留守小学生”更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自制力等方面就会遇到或是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不愿意学习,自控能力欠缺,出现逃学、打架甚至离家出走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严重的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加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2.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是学生群体中最易产生负面心理的群体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他们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能够正确面对和处理问题,不会采取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健康的心理状态下,他们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且愿意与外界沟通。
  2.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变化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其实这个过程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让教师能夠正确理解心理和品德的关系,认识到自身的文化素养对学生的影响,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师。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得更好。
  2.3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会在家庭中渗透,让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而且有意识地遵循孩子们的学习心理规律,从而达到健康心理给整个家庭带来集体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这样孩子们就会生活在更加宽松健康的环境中。孩子的文化知识和心理素质得以不断地增长,无形中也会影响其父母的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整个农村的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水平。
  3农村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3.1从学校入手,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它是学生人格和心理发展的基础。首先要求教师精心准备课堂需要讲授的内容,能够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们能更融入课堂;其次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不会因为成绩好坏而对他们差别对待,能够平等地对待,成绩低的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份帮助和鼓励,而不是批评、讽刺、羞辱或谩骂;再次,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位学生,千万不能因为自身原因引起的不愉快而迁怒到学生;最后,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帮助和关注后进生,理解他们、宽容他们,从而达到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只有教师们共同努力,真真实实地帮学生们解决问题,才能最终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目标,引导他们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3.2转变教育观念,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
  首先改变“分数至上”观念,学校不应该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还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习能力差点学生,教师应该对他们有起码的尊重和理解,平等地对待他们,包容他们的弱点,发现他们的优点或者特长,在生活学习上帮助他们,给他们发表自己意见和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有充分的获得感、存在感,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平等,防止产生厌学、逃学现象。
  3.3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邀请外界心理辅导医生或是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开展不同专题的心理健康讲座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且在校内开设专门的心理资料阅览室,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安排有经验的心理辅导老师对他们进行心理学的一些初浅知识的传授,让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标准,以达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的目的。并且老师会给这些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回访孩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开设心理资料阅览室,让老师、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报纸、杂志、书籍以及观看相关视频等资料,使学生们能够达到自我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和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
  3.4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動中
  小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掌声,尤其是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一个好孩子,家庭教育就要让孩子有“我是好孩子”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当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感到你对他无尽的关怀与爱护,那是他们学习和生活最大的动力。
  4结束语
  当代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总之,要共同努力,改善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健全小学生的人格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优良心理品质且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38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