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从企业生产管理角度看,若不对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改变,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说,建设标准化企业生产管理体系是保障其良好运行的关键,也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即对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5-022-02
  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指的是对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等环节建立秩序化的过程,企业通过这一秩序化活动对企业运作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规则制定,从而对企业内部存在或者潜在问题进行解决。进行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也是企业进行现代化转型的必要步骤,企业只有进行全面标准化转变才能在现代市场中立足。换言之,标准化对企业各项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性。从标准化环节来看,其包含了制定、执行和完善等步骤,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降低,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对产品质量也进行了有效控制。因此能够看出,企业成功实施现代化,离不开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本文分别从生产部门管理人员、生产物料、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生产现场环境四个角度人手,对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究。
  一、生产部门管理人员能力和意识的构建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生产管理改革和标准化过程时,若是遇到来自企业高层的阻力,则会导致这一改革难以落实或偏离目标,最终无法获得应有效果而对企业效益产生负面影响。换言之,只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生产管理进行支持和重视,才能保证其顺利推进。通过引入具有相关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相关现代化理念,才能保证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不遇到阻力,才能指导管理改革的真正落实。同时需要对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其进行能力和意识的构建,促进企业生产部门的内部管理优化和技术提升,从而间接帮助企业走向全面现代化。
  当前,许多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都不缺乏优秀人才,但更多的是技术方面人才而非管理方面的人才。这些部门成员在技术方面有着充分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但在管理方面,却是缺乏经验的,同时也不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意识。此外,一些企业中的管理者安于现状,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对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未引起重视,不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而不投入充分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对于这一现状,是必须进行改变的。因此,从短期发展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引入具有现代化管理意识和专业管理经验的人才的方式来进行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从长期来看,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灌输现代化的管理意识,直到能够指导生产活动为止。综上,对于企业而言所需的优秀生产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同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管理相适应的意识和充分的经验,通过内部培训或者引进的方式,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充分改善,从而加快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步伐。
  二、解决生产物料管控问题
  在企业进行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物料进行严格管控。从成本方面看,物料成本占比是巨大的,若是由于物料方面的问题导致物料受损,就会对企业利润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于企业推进生产管理标准化,必须对生产物料管控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比如管控物料时需要对物料单进行精确计算。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物料单包括了产品相关所有原材料的有关信息:尺寸、零件、配件、连接件等等;还包括了各部件的规格和数量等。对生产物料管控进行标准化建设,精确的数据是十分必要的。利用物料单管理物料,则具有精确和完整的优势,对于企业成本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当前部分企业在管控物料时并不十分严谨。因此需要进行相关库管岗位的增设,对领料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而许多企业由于缺乏物料单这一环节,导致相关岗位缺乏有力的监督控制依据,进而导致企业直接放弃设置该岗位。但实际企业需要通过设立专项小组来对精确物料单进行计算,再对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对人员进行配置,对岗位进行增设,从而促进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
  三、优化生产流程
  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对于企业推进生产管理标准化有着重要意义。对企业生产排线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能够有效促进精益化生产的实现。从企业效益角度看,集约型的生产排线规划能够有效降低生产人员的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减少时间浪费,进而实现标准化建设。从生产排线来看,对其进行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车间分区进行重新规划、对流水线的路径进行有效规划、对工位、机位等进行重新高效安排、对工序进行科学规划,对位置进行重新布局等。毋庸置疑,具有科学高效的布局规划的生产排线,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车间工作人员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为高效的工作生产和操作,通过合理布局,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来回走动和无效移动,而工位、机位的合理规划、流水线路径科学规划则能够减少产品流的快速高效,从而有效减少了运输路线长度,间接降低了运输混乱隐患的几率。通过实践证明,相比未进行优化的生产排线,进行优化的生产排线,能够促进企业产量提升十到十五个百分点。
  对于不同的生产工艺或者产能,则需要配备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排线方案。对于企业来说,需要配置相应的部门来对不同的生产工艺进行考察,从而对生产车间排线进行重新規划,具有针对性的规划,对于企业产能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实践证明,进行合理高效的生产排线的安排,对于企业员工操作效率的提升也有着重要帮助,同时能够让企业的原料等资料浪费充分降低,并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工时。因此,通过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对于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了直观的帮助,从长远来看,更是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现场环境的管理
  对现代化企业的现场环境的管理主要需要满足一个“5S”标准,这一标准来源于日本,取自5个日文发音首字母为“S”的单词,由此而得名为“5S”标准。在这一标准的衡量下,首先需要工作的员工在进行生产操作的过程中对生产的原料操作合理,需要将各个不同的物料整齐而有所区分地放置在各个划分完成的区块,通过对物料的分类放置使得整体的生产坏境更为整洁、开阔,同时也便于生产人员在操作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更为快捷、便利地拿到需要的物料,并且在完成一个成品的制作后能够快速地放置进而开始下一件成品的制作。在这样的对生产物料分类整理并进行放置的基础上,生产人员往往能够较之平常更快速地获取物料并进行生产,因此这样的生产环境管理也就能从生产的源头人手提升生产的总体效率进而提升整个生产企业的综合效益。
  除去上文所提及的对物料分拣整齐摆放的环境管理,在对生产现场的环境管理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便是目视化的管理方法,这也是目前企业生产管理发展中运用十分广泛,相当主流的一种管理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借助视觉来实现对现场环境的管理。具体地来说,这一管理方法的实行主要通过借助一系列的视觉感知获取的信息来对现场的生产活动以及环境进行必要的管理组织以及整理规范,在此基础上对生产人员的生产模式以及生产原材料的流动方式加以必要而合理的把握,从而实现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综合效益的增长等发展目标,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的人力、物力各项资源造成浪费的现象。从上述对目视化管理的具体描述来看,这一管理形式是以视觉显示和公开化为显著特征的,在涉及到具体的对现场环境的管理时,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对生产的车间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操作,例如对生产环境的各个生产场所进行划线区分,并且按照相应的管理需求在不同的区域刷上不同的颜色,又或是对各个区域进行划线加以指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企业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建设应该始终遵循最优化的指导原则,从中找寻到最合理、高效的生产管理顺序。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从生产效率最优的原则角度下对生产拿的具体工序加以审视,改进其中不合理、影响效率与效益的部分,改进工作的方法与生产的各个环节,必要时也可改进生产人员的问题解决能力,动员生产人员思考改进的方法。针对生产中不合理的环节或是现象,企业在标准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进行统筹规划,技术分析,对生产组织的生产模式与程序等都进行更为精确而高效地改善,以此来促进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生产过程的整体优化以及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6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