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一多

  一、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激励不足
  激励不足是目前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物质货币性激励方面即工资、薪金等,在事实上仍然是“一刀切”。一刀切说明收入分配上的大锅饭仍然存在,使得个人收益没有和工作绩效挂钩相结合,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搭便车”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有了存活的“沃土”。
  除了物质激励外,精神激励作为辅助手段,也是不可或缺,它即是对业绩的评价,也是对管理者本人的肯定。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东方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人们对荣誉都给予高度的重视,许多人把荣誉等看得比实际的物质奖励更重,因此,精神激励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现实中,各种荣誉的授予面较窄,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和“轮流做庄”现象,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存在“黑箱操作”,使激励效果受到影响。
  2.激励形式单一
  激励的形式包括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成就激励、成长激励和文化激励等等。但是在我国大部分的国有企业中,激励的形式往往只有两种即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其中,物质激励还是以几十年前分配经济条件下的奖金或者奖品为主,没有能和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例如股权分配等新的物质激励形式;精神激励也只是形式上的,在有的企业中所谓的精神激励干脆只是一纸奖状,对员工根本没有任何激励作用。
  3.反馈机制滞后,评价机制不公
  只有当员工的某一行为之后立刻得到应有的奖励,那么对他所起到的激励作用才是最大的,最有效的。但是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还是采用年度奖励,季度奖励的办法,由于对行为的反馈滞后而丧失了最佳的激励时间。
  评价机制的不公平也在很多程度上阻碍了激励机制发挥其作用。我国国有企业因为国家体制以及“大锅饭”的影响,其评价体制大部分都可以说是形同虚设的。纵向上和外资企业、三资企业比缺乏竞争性,横向上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基本相同,员工通过比较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收益不成比例,就会感到强烈的不公平,从而挫伤工作积极性。
  4.国有企业用人制度僵化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一直沿用分配经济模式下的用人模式,即国企领导人论资排辈而不是以才用人,领导人能上不能下,用人采用指定方式而不是应聘制度,从而导致管理者在其位不谋其职,缺乏紧迫感、压力和上进心,混日子的现象在部分管理者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现存激励机制的改革
  
  1.改革国有企业的用人制度
  (1)实行轮岗制
  对人员实行轮岗制,就是指员工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职务的调换,以此来保持员工对工作的敏感和创造性。首先轮岗制能帮助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个人能否胜任某个岗位光看个人履历和各类证书是不够的,关键看的是实践能力,轮岗制恰恰能提供这样的机会,使员工找到最感兴趣和最合适的岗位。其次,轮岗制能使各个管理者和管理部门增强理解和沟通。我国国企管理者长期从事某种单一部门的工作,各部门间职责不明确,也缺乏良好的沟通理解,造成搭便车、扯皮现象屡见不鲜,轮岗制能使干部在不同部门间横向移动,开阔眼见,扩大知识面,并与各部门的同事广泛交往接触,对企业业务有全面了解和全局性认识,还能使各个部门明确各自的职责,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最后,轮岗制有利于破除“能上不能下,能升不能降”的错误观点。在轮岗制中,所有的下级干部都是上级职务的潜在接班人,能否晋升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工作成绩和能力水平,因此企业的职工都能埋头努力工作,竭力争取好成绩,以便在常时间的晋升竞争中取胜,也使企业“内定接班人” 现象消失。
  (2)向员工授权
  向员工授权就意味着,要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员工自己的事就由员工自己来决定。这样做的有利之处就是,员工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是一个管理者,而不必在受上级领导的制约,他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这对于他本人就是莫大的满足。韦尔奇在上世纪80年代任通用公司的总裁时就实行向员工授权的制度,使钟点工、中层管理者以及工会领袖有机会同桌议事,使公司在整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其销售额以8%的增长率递增,堪称奇迹。
  2.进行目标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中的另一问题就是评价体制有失公准,这主要表现在评价标准的模糊、评价范围的不确定性和反馈机制的滞后性上。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目标管理,它是指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管理人员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使目标和每个人的工作成果相连,通过确立目标规定个人的主要职责范围,并用这些目标作为经营方针和评价每一贡献大小标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目标,并且每个人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都是公开和相同的,这种良好的反馈机制激励人们在完成一个目标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目标,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是一种不停顿的内在激励。
  3.激励要有力度
  激励的力度在于切实贯彻报酬和风险匹配的原则,使管理者从内部产生动力,主动加强自我激励,实现激励的最佳方式和效果,在这一前提下,年薪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企业家激励制度应运而生。股权激励是现代企业以公司股权为利益载体,借助于企业的价值追求与企业员工个人利益协调互动的模式,谋求极大地刺激员工主动性和创造力的一种全新的激励方式。经理股票权作为长期激励机制,有助于解决管理者和企业的代理问题,鼓励管理者克服短期行为,更多关注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镇南明星:激励机制与管理层持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美]安妮・布鲁斯詹姆斯・S・伯比顿:员工激励[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3]刘正周:管理激励[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5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