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化环境下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挑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之余,各项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到内部审计发展困境与新挑战。需要运用信息化技术来解决。本文主要分析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现状,介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优化改进建议,希望能为电力企业长远稳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化 电力企业 内部审计 挑战
  前言:企业财务管理会对企业各项收益情况产生重要的影响,会直接制约到企业经济效益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必须要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电力企业可以为我国各行各业发展提供出所需的能源,所以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会直接决定到当地的民生建设,对其发展中遇到的风险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对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挑战进行分析,探讨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化措施,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一、信息化环境下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挑战
  审计人员在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下审计的方式主要为直接登陆会计信息系统并对数据进行导出,对会计数据进行查询、审查、核对、分析和函证,并对审计重点进行确定,通过调查取证来进行确认和给出审计意见。如今,在信息化系统下,制度安排和内控程序被植入,财务控制逐渐转化为集成对业务和信息流的控制。但是,ERP系统的本土化还未成熟,存在着许多专业术语,同时系统结构和操作界面相对复杂,对于技术要求高。审计人员还未形成对于ERP系统的全面认识,也就造成对于报表、账册数来源理解程度不全面,在处理并分析ERP的多模块以及大量纷杂的数据遇到挑战。
  (一)审计环境趋向于数字化发展
  电力企业快速发展并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开展各部分主要经营业务的方式全部借助于信息系统,所以审计环境也面临着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一方面,审计工作的展开需要使用信息化技术,执行该工作的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软件和其他计算机操作软件需熟练使用;另一方面,既有的业务流程运行和处理方式也在被信息技术冲击并改变,审计环境也随之变的复杂。
  (二)审计对象趋向于电子化、线索隐蔽化发展
  电力企业承载审计对象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电子介质为主要存储方式,数据库系统的打开需要利用特定的信息化审计技术,尤其对于ERP系统,未经专业培训的审计人员无法看懂有关资料。信息系统也承担业务数据处理功能,更加造成审计取证方式的复杂性,对于后台相关配置被修改的违规风险难以识别。信息系统的集中程度比较高,这就提高了审计人员对于海量数据查证、分析,进行跨领域处理的难度,并对系统中的各个业务模块功能熟悉程度增大。
  (三)对审计思维方式有所影响
  随着国家电网的日渐信息化,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日趋完善,计算机和网络普遍应用于管理,海量数据挑战着审计人员。传统审计下,审计程序首先对对象的各部分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归纳、分析、综合成整体,以突出重点。系统论在信息化环境下策划归纳为审计思维的核心,对审计对象的系统分析,审计模型的建立,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做出评价。利用ERP系统对数据表进行采集、筛选以及整理,并对数据表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总结分析,建立新的审计模型,对总体进行把控,对线索进行全面寻找并找到重点,增加取证的多样性。
  (四)内部控制趋向于授权化、集约化
  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有对系统的授权、口令管理、程序的修改。审计人员需要适应系统中自动执行的固化。集中運作核心资源的方式能够达到成本降低和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使企业获得持续性的竞争力;集约化管控也要求总部对于各项权限的控制,这就造成了难以界定基层单位对于业务执行责任的问题,将导致审计范围的突破。
  (五)审计风险更加多样化
  ERP系统下的内部审计会带来不同的审计风险。首先,不相容的职责可能由于集中程度较高的控制流程而变得集中,使舞弊机会增加。其次,多项纵向跨越层级使增大审计取证难度。同时,ERP系统不可避免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病毒和黑客的入侵问题也必然引起注意。
  二、信息化环境下提升电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深入推进审计资源集约化
  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再造,职能条块整合,业务流程改变,减少了管理层级以使组织达到扁平化,整体为资源集约化管理,数据集中于总部和省级公司,达到“人财物”省级公司一本账。基层单位的自主权有限,整体内控体系的执行发生改变,这也导致审计重点发生转移。审计资源也要随之提升集约化程度来适应这一变化。总部要遵循“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一体化运作的要求,对于总部分部审计一体化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不断完善总部分部审计作为整体的管理方式,对于审计工作从计划执行、质量控制和业绩考核等多方面进行管理。重视省级公司的审计人员选拔和培养,使其更好地完成信息系统审计、数据分析、审计建模等方面的工作。
  (二)深化运用好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电力企业为适应信息化发展,将企业的业务、应用、数据、技术架构作为基础,以ERP系统的整体技术架构为依据构建了审计信息化系统和操作平台,该系统可将审计综合管理、作业实施、监控预警整体结合起来,达到“三位一体”的目的。同时电力企业设计开发财务管控系统,并优化更新ERP业务审计系统,设立并实施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和审计门户应用考核机制,来达到对于系统更全面使用的目的。审计信息化深化应用应被公司基层单位充分利用并当作良好的机会,在开展审计项目作业、在线审计过程中积极运用ERP不同的功能模块。突破审计信息化不全面制约,对于审计工作的难以进入、收账困难问题进行解决。审计的日常管理包括项目的计划、作业、成果应用等,审计综合管理系统要综合性的应用到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全员都可操作,提高工作协同性,构建起一个标准化、信息化的现代审计机制。审计人员的思考问题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工作水平也会相应的提高。通过对于审计系统的使用,审计人员能更加全面理解信息化审计,整体的素质以及操作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也能够更善于发现问题,提供更有价值的想法。   (三)积极转变内部审计方式
  ERP系统能做到实时反映、实时分析和实时监控,ERP系统的该特点应被充分加以利用,用于完善对于各业务的在线监督。同时也可用于非现场审计,以达到预防、预警和预控的作用,从而对审计工作进行内部控制,使公司更好的经营管理。同时也为审计方式转变包括单一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和事中审计共同应用,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以及现场及远程审计的共同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来源于ERP系统中的数据,均实由原始业務产生,来源唯一,并能到达到及时性,这极大方便了事中审计和实时审计。并能够根据历史审计工作,对一些易发生重要风险的关键指标进行总结,并达到对经营管理的监控和预警,完善内审效果。
  (四)做好审前调查工作
  利用ERP系统在现场调查工作开展前对审计单位进行分析,了解基本情况。利用ERP系统的权限及审计业务系统的数据提取功能,审计数据和信息可以在系统中被采集和提取。为了能够减少审计时间并提高效率,需要对审计对象进行预判。根据不同职责分工的内审人员对审计对象初判,主要使用筛选、分类、排序等技术手段,发现有利用价值的线索,达到审计重点突出的目的。
  (五)全过程管控审计项目质量
  综合管理系统作为可以准确掌握每个审计小组以及审计人员的工作完成程度的工具,应被审计组长加以使用。为了保证审计的进度正常进行,审计组长应及时追踪并审阅审计记录和底稿,对于现场的活动实时掌控,对现场人员进行指导,明确审计重点并对于出现的重大偏差和错误判断及时改正。为了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对于原始数据的实质性审计程序需要被重视,业务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以及准确性都需要保证。在实际工作的情况下,实物流可能与ERP系统中的业务数据存在不同,这是由于一些人为了完成有关的考核指标。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基础是原始数据准确性的审核,尤其重要的是账实相符。
  三、结论
  总之,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也出现了新挑战,面对来自多方面的竞争压力,诸如审计环境改变、审计对象更加隐蔽、审计风险更加多样等,而对于这些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期望通过对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各项风险、挑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应对各项发展难题,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优势,早日与国际市场接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83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