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质量评价机制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质量离不开教育的科学发展,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通过质量评价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状态,对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及时调整教育工作策略,整合各方面积极力量,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关键词:教育质量 评价机制 科学发展
  教育质量和教育科学发展是两个可以互释互证的概念。良好的教育质量离不开教育的科学发展。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通过质量评价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状态,对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價值判断,及时调整教育工作策略,整合各方面积极力量,促进教育科学发展,这既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理论问题,更是十分复杂的教育实践问题。
  教育质量评价无疑是实践层面的,但它的基础和灵魂却是其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决定教育质量观。只有明确了教育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才能构建起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现代教育质量评价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和精髓。目前,教育质量评价应遵循下列原则。
  1.人本原则。以人为本,这是需要贯穿教育质量评价始终的总原则。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需要通过人的发展来衡量。在教育质量评价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实质是以师生为本,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不能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一要遵循人的身心运动和发展规律,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项目、节奏安排要符合学生和教师的人体生物节律和承受能力。二要以学生为本,教育教学要以学生现有的智力和体力发展水平作为起点。将满足学生健康成长需要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并且能够转化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和”动力”。三要以教师为本,教育教学管理必须树立依靠教师保证和提高质量的观念,教育教学管理的模式和要求应有利于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和优势,要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责任心、努力程度和协作水平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主要尺度。四要将满足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作为教育教学目标,不仅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且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尤其要努力用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技术武装学生并引领社会发展。
  2.发展原则。教育评价既是对阶段的或者整体的教育效果的质量研判,更是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和管理过程的质量研判。以发展为本,就是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作为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标准,以能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增进学生未来幸福作为评价教育成败得失的主要依据,以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进步水平作为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尺度。一要看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个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充分发展,既要成人又要成才,避免片面发展:二要看协调发展,在宏观上要不断促进教育和社会之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协调发展,在微观上要保证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学校的五育之间、学科之间应做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协同前进,避免孤立发展和畸形发展:三要看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目标要与时俱进并适度超前。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师生身心承受能力和工作极限,保证教育发展后力,避免透支发展和病态发展。四要看主动发展,要促进教学由”外”向”内”,由”教”转为”不教”,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避免被动发展:五要看整体发展,要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普及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均衡教育发展成果,提高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水平,增强教育应变能力和竞争实力。
  3.科学原则。教育质量评价要体现科学性和科学精神,教学内容、技术、手段、管理、评价等要符合科学原理。一要按教育规律办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二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不迷信,不盲从,通过具体教学实践来检验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和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个人好恶和主观臆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要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实事求是,避免事无巨细和繁琐主义。三要坚持改革创新,既要树立批判精神,更要树立建设精神,辩证地思考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对未知领域应保持探索和研究态度,注意保护那些教育教学个性鲜明、发展潜能巨大、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少数派、”出格”者和”不成熟”者,评价要留有余地,不走极端。四要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转化为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武器。
  4.效益原则。有效性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无效或负效教学是与质量目标追求背道而驰的。要追求教育目标和人的发展目标相统一,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相统一,成人和成才相统一。要强调综合效益、整体效益和长远效益,在坚持教育效益的前提下,追求教育效益和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要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实现教育发展最优化。
  5.匹配原则。匹配就是适宜,就是各种教育要素之间能够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并且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评价教育质量首先要看是否适宜,然后区分优劣高低。最好的教育是充分发挥学生潜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要根据不同阶段、层次、类别、性别、民族、地域、认知特性、准备程度、身心投入程度和努力程度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和管理策略。使教育教学的难度、节奏、方式、方法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需要相匹配与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师资、课程和教材、教育教学环境等相匹配。
  6.协作原则。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和社会之间、教师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共同协作的产物。离开协作的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将相互协作作为重要因素。使学校、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协作”对于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极端重要性,发挥团队优势和集约优势,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7.安全原则。学生时代是人生的黄金阶段,青少年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学校管理必须保证师生教育教学活动安全,保证教育教学内容健康无害,这应是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处理教育教学和安全的关系时,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追求教学和安全双赢,不能因安全要求而无所作为,因噎废食,要让安全对教育教学起到保障、基础、牵引和推动作用。   影响和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各种教育因素无疑是十分复杂的,教育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是多元的和开放的,充满了不确定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视者角度不同,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往往大相径庭。要科学地评价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根据现代教育发展形势、教育教学实际、社会和个人教育发展需要,权衡利弊,及时调整评价标准和评价策略,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关系,把握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兴利除弊,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教育教学沿着健康轨道前进。
  1.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相统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在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上,历史上形成了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教育价值观念,应该说它们都有相应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个人和社会之间本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不能相互取代,不能截然相分,这就决定了个人教育需求和社会教育需求之间始终保持着相互博弈和相互适应的关系。马克思在描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时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实际上是明确主张人类社会发展要追求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相统一。同样,教育教学管理应将满足个人教育需求和社会教育需要并且促进两者之间相互结合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既要坚持社会本位,同时要尊重个人选择,力求在个人和社会之间保持相应的弹性和平衡。在教育质量评价上,既要充分体现国家意志,也要反映人民群众意愿,要将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与为学生未来生存发展和幸福奠基的能力和水平综合起来考虑,以相互统一的综合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根本尺度。
  2.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全面发展是针对片面发展而言的,强调的是人的德智体美诸方面获得充分、自由、和谐发展。个性发展是指针对标准发展、统一发展、平均发展而言的,强调的是个体的自主性、独特性的自由充分发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容易导致标准发展、统一发展和平均发展,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容易导致片面发展。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只能是畸形的和低层次的,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需要。同样。全面发展最终只有落实到个性发展上才有价值和意义。优秀人才和创新人才往往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追求个性发展的结果。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必须处理好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可偏执,要引导学校和教师注意调动和运用学生身心全部器官参与教学活动,注意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与发掘人的天赋才能结合起来。
  3.差异管理和统一管理相统一。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发展,教育管理必须处理好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管理,没有高水平的标准就没有高水平的质量。教育管理首先要对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目标和课程、师资配置等确定相应的标准并且运用这些标准进行管理。要通过统一管理,保证每一所学校都能够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形成教育整体发展合力,全面提高教育效率,确保教育服务质量,维护教育公平。没有差异就没有发展,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教育发展必须避免同质化,教育质量评价要实行差异性管理策略,因时因地因校因人制宜,对不同层次、性质、类型、条件的教育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鼓励学校从实际出发,科学定位,选择最适宜自己的发展道路,提高发展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教育质量评价要坚持标准评价和特色评价两手抓,将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结合起来,鼓励学校之间相互学习、合作和交流,鼓励学校改革创新,办出特色。要根据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及时调整教育质量评价内容、标准和模式。及时调整对不同学校的管理方式和支持方式,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不断激发和保持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集体智慧化解各种矛盾,创造新的奇迹。
  4.条件管理、过程管理和效果管理相统一。全面的教育质量管理是全员的、全程的和全方位的科学管理,教育质量评价应贯穿教育发展始终,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全程管理是阶段管理的总和,阶段管理是全程管理的落脚点和抓手,要通过全程管理优化阶段管理,通过阶段管理实现教育发展的理想和追求。在每个教育阶段管理过程中,常常形成诊断性、过程性和结果性三种评价方式,这三种方式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教育质量评价应综合运用三种评价方式,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内容、阶段和情形选择不同评价方法,扬长避短,发挥各自功能和优势。要坚持目的和效果相统一的原则,以目标为导向,将条件管理、过程管理和效果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既要重结果、重效益、重发展,也要重努力、重创新、重和谐,尊重劳动和尊重创造,切实将保证和促进教育发展放在首位,着力激发和调动不同的被评价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重视引导全员参与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特别是要求广大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准确诊断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根据学生身心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5.尽力和量力相统一。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源于对教育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一要”尽力”,全员投入,全身心投入,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防止出现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二要”量力”,教育质量管理不能超越现有条件、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师生身心发展规律主观蛮干,教师和学生不能长期超负荷工作和学习。三要科学选择和确定教育质量目标。一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不能甘心落后,不能停滞不前:另一方面要适度超前,体现先进性、发展性和现代性,在明确大方向和大趋势的基础上,选择最近发展区作为主攻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84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