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点的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及防范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由于金融自由化的程度加深,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形成因素、表现形式及防范措施的探讨,旨在为商业银行会计防范理清思路,对症下药,从而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点
  我国早在2006年就出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并且在2014年中国银监会以银监发[2014]40号进行了印发修订,该指引明确了内部控制的职责、措施、保障评价体系以及监督机制。随着近年来金融案件的频发,建立内控风险防范机制已是迫在眉睫,而风险多与会计内控有关,因此更需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保障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会计内控风险分类及及控制分析
  巴塞尔委员的《新资本协议》将银行的操作风险界定为由于内部流程、人员和系统不足或操作失误以及外部事件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风险。借鉴巴塞尔委员会定义的操作风险,中国银监会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风险界定为除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外的第四大风险类型。
  这种划分也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分类方式,这里会计操作风险不只是狭义上操作行为引起的风险,而是覆盖到整个会计层面的所有风险类别。根据《指引》,会计风险内控主要包括控制环境、内控目标、内控监督、控制活动以及风险评估这五种要素,由此我们设计出相应的会计风险的内部控制流程。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损失最大,是最需反思和优化的环节。另外,值得 广东省佛山市 一提的是,近七年来,该银行由会计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多达43起,占全部风险事件的53%,超过了一半的比例,不仅给银行自身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这些会计操作风险近年来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的例子就是很好的例证,由于风险防范机制的不健全,我国也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以上分析,会计风险控制点主要就是反映在不同的会计内控环节,依据上述不同的会计风险类别设置。我商业银行常见的会计风险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会计管理控制风险
  表现为主管职责风险以及人员管理风险。主要指会计主管风险意识不强,职责履行不到位,柜员不足且职业素质较低,岗位约束力度较小。
  (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
  表现为现金管理、账户开立使用、票据业务审计及交换、印鉴管理、大额资金管理、代理业务、以及网银业务风险。
  (三)法律风险
  表现为挂失冻结业务的存款纠纷、印章权限及专用款项引发的银企纠纷、协议制定不规范不完整、代理业务权责不清晰的合同纠纷、以及票据审核填制不严格,大额资金审批手续不合规等的法律纠纷。
  (四)外部事件
  表现犯罪分子的违法欺诈、货币存单造假行为、以及外部政策法规的变化等。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不法分子有了更加高明的作案手法,一旦缺乏防范,就有可能引发风险危机;其次,对于国家政策法规缺乏学习,未及时调整风险策略,也能导致风险的发生。
  二、会计内控风险点的成因
  当前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点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人员缺乏风险防控意识
  由于风险防控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且大多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对风险防控存在侥幸心理,都未引起足够重视。这直接导致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时忽略了会计风险防范这个模块。管理人员未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理念,在接下来的各种业务操作行为上必然会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风险内控体系不完善
  当前的会计操作手段完全滞后于快速的业务发展,会计信息庞大、冗杂,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归档,会计人员在操作时不按规章流程进行,一些新兴的业务层面覆盖不全面,缺乏风险防范措施,业务流程大多由同位柜员全程办理,缺乏二次复核环节。一些商业银行在制定完风险内控措施后,却缺乏对其具体的执行推进,或者执行力度不够,执行人员不按规定操作等情况时有发生。或具体的权责分配不清晰,导致人浮于事,互相推诿扯皮,延误风险防范时机。
  (三)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3]
  监督是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必要手段,但由于当前监督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且通常是身兼数职,无法撇清职位界限,存在纵容包庇现象。监督结果也未能及时上报,监督的处罚力度不足,对于存在的问题也常常察而不决,极大地影响了监督效力。
  三、会计内控风险的防范机制建立
  纵观金融危机的产生与爆发,商业银行大量破产,其原因几乎都是缺乏好的内部风险防控。而会计内控作为银行监管的重要職责,贯穿业务流程始终,目前遵循《指引》,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搭建起了基础的会计内控框架,但仍未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系统,因此,必须加快健全内控体系,建立完善的内控体制防范机制。下面,根据会计内控的五个要素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一)设定控制目标
  在进行会计内部控制时必须以五个构成要素为核心,对可能产生的会计风险全面评估,结合银行实际经营状况,设定控制目标。在目标设定时,首先对于外部控制环境要谨慎考察,必须是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去满足股东等外部信息需求者;其次要合理评估控制成本,权衡实施控制措施得到的收益与不实施该措施带来的风险利弊。将大的目标细化为会计信息要求,对相应的报表数据,资产变动等重点关注。
  (二)优化内控环境
  内控环境的构建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内控措施。包括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内容。以H银行为例,为了营造“全员参与、内控首行、守控增产”的文化氛围,从管理层开始进行定向改革,明确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建立结构清晰的组织结构;其次制定了专项奖励标准,对先进个人集体表彰鼓励,制定“控制优先”业务操作评价体系,体现控制行为的长期导向性,提升了员工的内控意识,在整个企业内部营造了良好的内控环境,成效显著。   (三)评估会计风险
  有效的会计风险评估会直接影响到具体内控措施的实施,其评估流程为:确认重大风险以及其与财务会计的关联度;识别固有风险,防范在岗人员操作失误;分解风险,细化到每个业务流程,确定风险控制对应关系;建立预警系统及时防范。
  (四)设计控制活动
  内控模式统一,业务操作标准化流程化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因此,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上要有全局的思想,建立统一的内控体系。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要有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机制,制定银行自身的内部控制条例并不断修订完善。在人员配置上,保证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教育,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要层级分明,分层授权,权责分明。同时,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优化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定期检查银行软件,防止病毒侵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业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三级管理机制,事前监测分析,事中及时防控,事后溯源追责。
  (五)改进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是对内控实施过程及反馈结果进行监督核查,以保证内控体系建设的成效性。监督作为銀行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应将重点放在理清监督对象,完善监督体系上,充分利用各项机构之间的权利制约实现同级互相监督,防止权利越界,对财务报表,会计凭证也要组织专人定期审查。对于不合理不合法的会计行为要及时取缔,在重要环节设置关键控制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内控点的识别防控,加强会计业务处理环节的监督管理,能有效地规避风险的发生,减少商业银行的经济损失,保障客户利益,促进国家金融稳定,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绅远.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 (04): 43-44.
  [2]姜明辰,张征超.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J].中外企业家,2016 (4): 83-84.
  [3]唐丽娜.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及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6 (4).
  [4]马宁.商业银行会计风险表现形式、成因及防范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6 (16): 152-1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89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