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为确保事业单位统一思想认识、遵守财经纪律、规范资金使用、提升管理水平,本文将从事业单位中预算、凭证、支出、资产管理等存在隐患中常见的问题入手,从管理理念、财务制度、业务能力、业务流程和内部监督等原因深入挖掘分析;从强化约束、完善制度、加强学习、规范流程、严格监督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建议;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笔者希望能对相关管理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工作的核心工程,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体制、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不利于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常见问题
  (一)预算管理刚性不足
  事业单位预算方案编制粗放,执行不力,预算管理形同虚设,缺乏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约束,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随意性。部分单位经费的使用存在前松后紧、“突击花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有关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凭证管理参差不齐
  1.原始凭证。有些事业单位填制或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一是项目填写不真实,项目内容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不符。如有的单位将礼品写成“办公用品”。二是内容填写不完整,如有的单位未详细列明商品名称、单价、数量,未附所购商品清单,有的缺少经办人员签字。三是不按规定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如有的单位存在以旧版发票直接入账的现象。
  2.记账凭证。有些事业单位记账凭证填制不规范。一是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如有的单位将“其他收入”记入“其他应付款”。二是会计科目对应关系混乱。如有的单位结账时将不同经济事项的原始凭证填写在同一記账凭证上,分不清会计科目对应的是哪些原始凭证。三是记账凭证填写不全。缺失出纳、稽核等人员的签字盖章。
  (三)支出管理有待规范
  由于事业单位多年来形成的制度管理漏洞,部分单位在经费支出管理方面有待规范。一是审批环节。如有的单位在经费使用审批环节管理松懈,没有严格按相关制度予以规范和控制。二是结算环节。如有的单位经费支付不能严格按相关规定实行银行转账或公务卡结算,依然采用现金结算。三是核算环节。如有的单位在支出核算方面,存在人为调整费用支出明细分类的现象。
  (四)资产管理存在隐患
  1.货币资金。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有些事业单位尚有许多漏洞。如有的单位会计、出纳等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单位对出纳工作监督不到位,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抽查盘点;白条抵库现象时有发生。
  2.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部分事业单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资产闲置、流失严重的现象。一是采购管理不到位。如有的单位固定资产采购未能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随意自行扩大采购范围。二是登记管理不到位。如有的单位自行购置取得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登记入账,存在账外资产。三是使用管理不到位。如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定期盘点,无人追究损坏或丢失的固定资产。四是报废管理不到位。如有的单位固定资产报废审批不及时,固定资产已经报废,但仍未办理报废审批手续,从而造成账面和实物不符。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管理理念落后。如有的事业单位领导由于年龄、专业知识等方面原因,依然秉持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认为单位财务就是管管钱、记记账。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财务管理工作支持的力度不够;从而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工作无序,财务管理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二是财务制度缺失。如有的单位未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但制度设计不合理、不完善,未能有效地指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的单位虽制定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从单位领导到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使现有制度得不到有效实施,从而使财务管理成为纸上谈兵。
  三是业务能力不强。如有的单位财务人员学历偏低,学非所用,未经过系统的财务知识学习,甚至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加之平日不注重业务学习,缺乏专业培训,业务本领不够;导致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标准不高、把关不严。
  四是业务流程混乱。如有的单位费用报销人员填写报销单后,未经科室负责人、财务分管领导审核把关,直接送交主要负责人签字,然后交由财务报销,令财务人员很为难。特别是遇到不符合财务管理规定无法报销的支出,财务人员很难处理,财务管理工作非常被动。
  五是内部监督不力。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甚至根本没有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单位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在本单位重大经济活动中缺乏话语权,加之财务人员面对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难以拉下脸来严肃对待,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审核形同虚设,难以起到应有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作用。
  三、事业单位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管理理念,强化预算约束
  事业单位领导应加强学习,了解基本的财经政策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更新管理理念,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自身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领导责任。重视财务管理对单位辅助决策和过程控制的作用,支持财务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事业单位要严格坚持预算管理的刚性原则。要在科学编制预算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的力度,最大限度地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情况的发生。
  (二)完善财务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相关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同时严格执行既有的财务制度,避免刚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的尴尬局面。   (三)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财政部门作为会计主管部门,要创新业务培训模式,定期邀请财政、审计、高校等方面的业务专家、行家里手、得力干将。采用“会计大讲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紧密联系财务工作实际和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会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事业单位也可以参照借鉴学习其他优秀企业,在单位内部创造“大学习、大比武、大竞赛”的学习环境,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财务人员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四)规范报销流程,明确人员责任
  事业单位要统一规范财务报销流程。建议经费报销首先由经办人发起,由经办人、科室负责人签字后,交由财务部门审核,然后由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审批。通过规范报销流程,改變目前不合理经费支出由主要负责人签字之后,财务不予支付的尴尬局面,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监督作用。
  (五)严格做好财务监督,确保资金安全
  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财务人员职责、权限相互分离,决策和执行人员相互制约。对于重大经济事项除制表人签字外,增设复核人审核工作流程,落实复核责任。积极协调编制部门,在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内部增设审计科室或设置专职审计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财务审计;审计科室或审计人员直接对主要负责人负责,确保审计活动的独立性。事业单位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还要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等外部监督,以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
  四、结语
  财务工作是事业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财务规范是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各级事业单位要将财务工作摆在一号工程、首要地位,选好自己的人,花好自己的钱,把好自己的关,干好自己的事。同时,进一步更新理念,完善制度,加强学习,规范流程,严格监督,规范财务收入支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这对促进资金规范安全、单位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作者单位为烟台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作者简介:吴鹏飞(1985—),男,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副科级干部,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舒梅.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2015(08).
  [2] 徐丽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
  [3] 董斯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销违规问题分析及规范建议[J].财政监督,201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5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