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企业培训模式的应用型大学教学模式转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将企业培训模式借鉴至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教学模式转变的步骤,选择合适的课程,适当调整教学程序,努力营造合适的教学条件。
  关键词:企业培训模式;应用型大学;教学模式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
  要做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的转变,首先要做好大学教学模式的转变。我国目前本科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多以课堂讲授形式为主,注重教师讲授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而对学生听讲质量和应用能力掌握程度要求偏低。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职业能力缺陷。本文引进企业培训模式,探讨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教学模式转变的方法。
  一、大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大学生在入校前对自己所学专业知之甚少,不知道自己将要学习哪些内容,不了解自己应当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能,更不知道未来毕业后,他们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社会中充当什么角色,应当发挥什么作用。加之大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环境相比高中阶段要轻松、宽松得多,很多学生一时找不到明确的方向。慢慢地,他们就失去了学习的目标。
  (二)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
  随着学生升入较高年级,学习内容更加专业,难度增大。此时,如果学生没有较为正确的专业认知,就会感觉到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差距甚远,枯燥的理论知识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单一的授课形式更是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反感程度。慢慢地,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不主动学习。一旦某一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就会导致后续内容跟不上。这又会严重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逐渐消退,甚至完全丧失。
  (三)缺少趣味性和参与性
  传统的讲授型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真实的操作环境。对技能型课程和实操型课程来说,实际动手练习要比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而学生却不能接触真实的操作环境,无法体验操作过程中的乐趣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些都使得这类课程缺少趣味性和参与性。
  二、企业培训模式及特点
  (一)企业培训模式简介
  企业培训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先期需求调查,了解企业和受训学员的培训需求,组织受训者在短时间内进行集中培训学习,从而提高受训者的某项技能。
  (二)企业培训模式的特点
  1.单次培训目标明确
  多数企业培训采用单一目标模式,即一次培训只解决一个问题。例如,企业针对管理者基本素质开设系列培训课程,包括:时间管理、有效沟通、公众演讲能力提升、团队管理等。每次培训针对一个问题,多次培训之间内容不重复但又相互关联,通过多次培训,实现管理者综合管理素质的提升。
  2.單次培训时间富有弹性
  单次培训的时间长短视培训目标的难易程度而定,培训内容越简单,培训时间越短,以0.5天最为多见。对于难度较大的培训目标,一般开设2-5天的集训营。
  3.培训内容贴近工作
  企业组织培训前,对受训人员做了充分的需求调查。一方面,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工作技能要求;另一方面,掌握受训员工情况,包括员工学历、任职经历、工作业绩以及已参加过的培训等。根据这些调查内容,找出企业要求与员工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培训内容。这样既保证了受训员工有接受培训的基础,使之不会对培训产生排斥情绪,同时还能确保培训内容的深度符合企业和受训员工的期望。
  4.培训形式丰富多样
  根据不同的培训主题,企业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传帮带、素质拓展、专家讲座、现场指导、主题沙龙、小组集训。
  三、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教学模式转变的建议
  将企业培训模式引入大学课堂,转变传统的讲授型授课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养成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有实质性作用。结合国家提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要求,提出以下建议。
  (一)合理选择课程
  大学课程包括理论课程、专业识记课程、技能课程以及素质养成课程。综合来看,选取技能型课程和素质养成型课程作为试点,将企业培训的形式引入课堂。
  在技能型课程中,教师根据实际工作的流程,结合参考教材,将课程切割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向学生展示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反复练习,达到技能的熟练。最后,留给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将动作技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在素质养成型课程中,教师通过小组集训的形式,对单一动作进行集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养成并强化某项素质。借助宿舍群居的优势,在学生中开展相互监督。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较高的素质。
  (二)适当调整教学程序
  第一,教学目标个性化发展。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工作需求为目标,将课程目标按照从低到高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设置合格自测,使学生能清晰的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同时,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差别的制定个性化目标。
  第二,教学内容模块化划分。按照工作中对知识或能力的要求,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次课涵盖一个模块的内容。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全部工作内容。
  第三,考核形式灵活化选取。抛弃一张期末试卷定乾坤的模式,采用多种考核的形式,注重过程性考核,增加技能考核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重。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 国务院. 2014.
  作者简介:
  李媛媛(1988.04-),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区域管理创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5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