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在服务“三农”方面还存在推广与使用难度较大、与农村现实有差距以及平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因此,要从加强农村地区基础建设做起,规范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管理力度,建立农村信用体系,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水平,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三农服务;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传统金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三农”的发展需求,巨大的资金缺口限制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别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随着互联网金融服务覆盖能力的进一步扩大,互联网金融能够为“三农”提供充足的资金,解决传统金融服务规模小、功能少的不足之处,在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与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举成为服务于我国“三农”经济的中流砥柱。因此,利用互联网金融独特的优势,可以實现对“三农”产业的精准扶持,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1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多方支持下,实现金融投资、支付和融资的金融运作新模式。从最初为以天猫为代表的综合性电商提供金融服务,逐渐扩大到为人们旅游、租房、教育等提供消费分期服务,现如今,庞大的农业消费分期市场也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重点关注对象。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这与它的便捷、高效的特点有密切关联。
  1.1互联网金融具有较低的边际低成本
  互联网金融依托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交易双方只需要通过一定的设备就可以线上交易,大大降低金融交易所要发出的人力或时间成本,这种边际低成本的特性与互联网时代有直接关系,互联网时代中的金融可以摆脱地区限制,通过低成本的付出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并且随着服务客户的增多所付出的金融成本越低。
  1.2互联网金融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依旧为风险管理,风险控制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业务,通过增加风控数据的维度实现对客户的精准分析,通过移动设备、消费记录以及线上申请行为等方式来完成金融风控过程,能够更好地确保资金安全的同时,给予服务对象一定的经营建议。
  1.3互联网金融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
  互联网金融自产生以来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各种支付平台的出现扩大了互联网金融经营的领域,也让人们逐渐接受并习惯于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改变的不仅是人们对金融的看法与消费行为方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进步也产生重要影响。
  2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将互联网金融运用到农村建设和农业项目当中,可以提高偏远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速度,解决分散农户的资金需求难题,实现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民致富的美好愿望。从互联网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来看,它的推广和应用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
  2.1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广受欢迎
  近几年来,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所需要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传统金融服务项目虽然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农业生产的资金压力,但面对分散或金额较少的需求时,很难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可以为小额资金需求的农户解决燃眉之急,成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快速占领广大农村地区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我国农村基础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绝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实现了4G网络的全覆盖,光纤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互联网金融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二是在我国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出现顺应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要求,对激活农村经济和农业经营活力提供了重要支持。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在服务“三农”方面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只有抓住这种难能可贵的机遇,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2.2互联网金融的覆盖和推广还存在一定难度
  尽管互联网金融在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富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于这种新兴金融模式进入农村地区时间还不长,在推广和普及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在思想意识方面还比较保守,他们的文化程度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对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服务还处于一个半信半疑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难度;二是互联网金融的贷款审核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气候影响是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农业生产在申请互联网金融支持时往往缺乏一定的抵押,并且受制于生产规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不能符合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审核通过要求,导致资金审核通过的难度成倍增加。因此,互联网金融在农村覆盖和推广方面还有诸多不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真正扎根于“三农”服务土壤中。
  2.3互联网金融与农村现实之间还存在差距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农业和农民对资金的需求,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与传统金融服务一样,其开展也要在尊重农村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从实际来看,其所设计的金融产品还没有与农业的季节性相适应,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十分明显,这也使得农业贷款需求通常集中在农忙时节。而以非农忙季节的贷款来说,由于时间段的限制使得互联网金融的贷款利用率不高,而这个期间如果贷款的话往往未到收获时间就需要偿还借款,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现实不匹配,互联网金融应该加大对农村绿色产业或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
  2.4互联网金融平台良莠不齐
  随着融资、出借业务交易量的快速膨胀,互联网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在给广大农民或小微型农业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当前互联网金融平台良莠不齐的状态,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阻碍,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三农”的金融扶持还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制,比如需要有一定的担保或抵押,预留了一定的门槛条件,而且对于农业小微企业所推出的金融项目较少,辐射能力不强,农业企业的借款融资要求也很难真正满足;二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安全性有待提高,平台运行风险较大不仅引起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也让农村广大使用者进一步质疑他们的服务能力,一些诈骗、虚构财产等违规操作的存在,揭示了平台自身问题多多,而频频出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跑路现象,对农业企业和农民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3提高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经济的策略
  正所谓“农民富则国家安”,促进“三农”经济的发展是确保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所在。加快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步伐,在深度解析各种农业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为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创收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具体的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提高互联网金融利用率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现状,应该从增强农村的基础建设入手,特别是对那些偏远农村地区还没有移动网络的接入,互联网入村、入户更无从谈起。因此,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普惠金融制度,通过政府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加快我国农村网络和大数据体系的建设速度,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更好的开展业务奠定良好物质基础。
  同时,由于农民或农村小微企业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严重,对互联网金融还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出现资金需求时以向银行为主,鉴于此,应该帮助农民树立起互联网意识,确保他们能真正了解互联网金融为自己从事农业经营活动所的好处,从思想上接受这种现代金融服务模式,学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的能力,才能在有困难时及时向互联网金融机构求助,有效的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利用率。
  3.2设定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强化风险意识
  相比于传统金融模式来讲,互联网金融的经营风险相对更高,特别是目前一些民间非法集资活动依然存在,应该防止这类非法金融活动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名义实施犯罪活动,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设定严格的准入门槛显得更为重要,对经营条件、管理人员、股东等都设置最低标准,确保金融机构能够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形成严格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理制度,尽可能的消除潜在的金融运营风险。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有资质的机构发挥专业技术与知识的优势,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更专业的金融服务项目。
  3.3规范互联网金融平台管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规范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管理,通过相应的机构实施严格监管,对与“三农”有关的重点资金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如实宣传平台金融业务,避免平台出现误导或夸大宣传现象的发生,设定专业机构来接受民众的投诉举报,实现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安全化与规划化建设。不仅如此,还应该强化对农民的金融知识教育,提高他们对金融风险的警觉性,从而保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4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消除农民借贷顾虑
  信用体系的构建是做好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很多农民没有借贷的相关记录,他们的信用历史也就无从查询。因此,采用常规征信数据查询这种办法难以对农民的信用加以辨别,这就需要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管理,建立立体化农村信用体系,提高互联网金融机构对农民或者农村小微企业的信用识别能力,将贷款借给信用良好的客户,从而降低平台死账、坏账的发生几率,让农民更加信赖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广大农村地区营造一个良好的借贷氛围。
  4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能够带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应该强化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意识,为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提供针对性更强的金融服务项目,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8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