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我国出口现存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我国出口整体态势良好,但面对日益严峻的中美贸易战所带来的巨大出口下行压力,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基于中美贸易战背景以当前我国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研究方向,分别从我国出口类型、市场、方式三个方面对我国出口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有关数据进行了相关的解读和分析,解释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通过对当前我国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出口的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促进我国尽早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出口问题;产生原因;解决对策
  一、 中国出口的发展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中国贸易进出口快速发展。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大的货物贸易国。中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量迅速增长,在中国整体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国际出口市场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我国贸易的发展并不只是我国出口数量的单纯变化,在我国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多的也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出口结构整体的综合性改变:我国出口的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都不断推动着我国贸易朝着更加健康、均衡、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出口的整体态势良好,但面对日益严峻的中美贸易战所带来的巨大出口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无论是出口的类型、市场还是方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有待完善的方面。只有合理有效解决我国出口面临的问题,才能提升我国贸易国际竞争力,巩固我国贸易国际地位,促进我国尽早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二、 中国出口现存的问题
   1. 出口类型亟需完善。
   (1)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附加值不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逐步上升,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已经占据我国贸易出口的主体。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产品出口的结构层次较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虽然上升却没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仍然以低竞争优势为主要表现方式,产品所包含的技术成分和附加值溢价仍然不高。究其本质,我国出口商品仍然处在国际贸易产业价值链的末端和底层,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也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即我国出口商品中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只是单纯地在不同要素密集型产品生产中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环节性转变,而其有关出口商品的诸如溢价率、附加值等核心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2)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品仍占较大比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近年来明显下降,但是其仍然占据了我国出口的很大比重。这就导致了我国出口商品依靠原材料和初级制成品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于提升我国工业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并不显著,出口商品附加值偏低,技术品牌溢价不明显。同时我国“人口红利”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如果中国不能及时有效地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依赖,其出口贸易势必遭受严重阻力导致大幅衰退。
   (3)服务贸易类产品出口发展相对依旧缓慢。我国近年来服务贸易类产品出口数量涨幅波动不大,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保持在9%~10%左右。显然,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相较于货物依旧缓慢。随着全球经济重心向服务贸易倾斜,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和所占比重正在成为衡量国家出口结构层次高低的重要指标。不可否认我国近些年来服务贸易出口有所进步,但其主要侧重于旅游、运输等相对仍然需要大量劳动要素的行业中,而相对在咨询、金融、人工智能等高技术资本密集型的领域仍然不足,在服务贸易諸多领域逆差严重,竞争力不足。
   2.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1)仍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为主。我国出口市场主要以欧美发达国家及亚洲部分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地区)为主,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是集中在个别几个国家(地区)。虽然我国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出口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贸易的迅速发展,但由此也造成了我国出口对其的过分依赖,贸易商品的出口市场方向显得尤为单一,十分不利于我国贸易出口的风险分散和把控。与此同时,我国出口也极易受到这少数几个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变动的影响和限制,使我国贸易出口很难做到自我掌控,造成我国经济出口贸易自主权的丧失,进一步加剧我国出口在当前国际市场体系中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甚至是严重的危险性。
   (2)与亚非拉市场贸易有待加强。我国出口在亚非拉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开发空间。虽然我国在亚洲的出口比例已经很大,但也主要集中在诸如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其中很大比例包括来自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内境外贸易,而在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大洋洲的出口占比合计不超过15%,这也导致我国出口市场结构的严重失衡。通过对这些国家(地区)的市场开发,可以有效弥补我国贸易出口在当前出口集中国家尤其是美国所遭受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散出口国际风险,减少出口外在限制,有效促进我国出口的结构优化和数量增长。
   (3)新兴经济体大市场亟待开发。我国对诸如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大市场的出口并没有达到理性预期。当今世界深刻变革、发展和调整,新兴经济体不断涌现,而这些新兴市场往往都蕴藏着庞大的贸易经济活力和极大的商品进口外需,快速有效地占据开发这些新兴市场必然对自身贸易出口有很大的提升促进作用,在多方的协调联动中甚至可能改变当今世界现有的国际贸易体系。而作为与我国经贸合作密切的金砖国家,出口尚且远未达到预期,更不用说“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国家以及其他经济体。
   3. 出口方式有待转变。
   (1)加工贸易比重下降但仍然较大。我国出口一般贸易占比已经超过加工贸易成为出口方式的主体,但是加工贸易以及统计在一般贸易中的加工贸易成分都还占据着我国贸易出口方式的很大比重。我国出口方式有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两种,而加工贸易又可以再划分为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两种。我国加工贸易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于我国贸易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世界工厂”,我国加工贸易只从事组装、包装等全球产产业价值链末端工作,而且其中还有很多大量的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给我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和负担,不利于我国贸易出口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2)对外投资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出口对外资依赖严重,出口的很大部分都是由外商在华投资企业所完成的,由此导致了我国本土企业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偏弱,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国通过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相关政策上的倾斜吸引外资投入促进了我国贸易的早期发展,虽然外资企业创造了我国贸易出口的很大部分,但也造成了我国对外资的过度依赖。外商投资企业受到的任何风险都可能对我国贸易经济产生影响,严重降低了我国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我国资本对外投资不足,虽然近些年来我国资本对外投资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投资形式和投资对象等多个方面都还存在着巨大的更加合理有效的进步空间,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我国贸易投资出口的积极性和活力。
   (3)出口渠道有待多元化拓宽。当前我国出口的主要渠道以实体大型展会和跨境互联网电子商务为主,这些渠道无疑促进了我国贸易出口的发展,尤其是跨境互联网电子商务极大地开发了我国民营企业等小型企业贸易出口的市场空间,激发了本土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和活力。但是伴随着咨询、金融、人工智能等服务贸易和资本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所有的出口渠道明显不足,有待丰富。所以我国必须在强化当前的实体经济出口渠道外还需要结合时下各种有效的技术诸如O2O、P2P等形式开发新型出口渠道,促进我国贸易出口渠道的多元化拓展,进一步促进我国贸易出口虚实结合,共同发展。
   三、 中国产生出口现存问题的原因
   1. 中国出口现存问题产生的内部原因。
   (1)生产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我国整体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外开放的时间也相对较晚,高新技术的发展程度还不够高,因此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格局依然呈现出劳动密集型产品较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相对偏强的整体态势,出口产业结构层次主要以第一、二产业为支柱,而第三产业所占的贸易比重偏低。近些年来,我国各种不同生产要素的成本明显上升,使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竞争优势遭到严重削弱,尤其是我国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要素供需形势近些年来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口红利”正在接近刘易斯拐点而逐渐衰减。劳动力要素作为支撑我国出口增长的基础因素,其低成本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削弱,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与此同时,中国当前的出口商品大多数还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末端,我国企业整体生产能力和水平偏低,大多从事着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忽视了对高新生产技术研发和国际市场营销推广等产业价值链前段的探索和发展,利润来源主要依靠着微薄的贴牌代工收益,自有知识产权和品牌技术等附加值和溢价来源极度匮乏,从而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十分不利于我国出口结构的优化改善,因此我国生产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2)部分政策限制发展且未有效落实。我国出口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提升也受到了我国诸多政策和相关体制的约束,诸如国内采购率受到政策限制、保税区出口退税受限、政府监管模式尚需加强等。当前我国对出口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相关鼓励性政策有待于进一步理顺。从我国现在对鼓励出口的政策定位还不明确甚至存在不当,不但对于优化我国出口结构、提升我国出口国际竞争力起不到强有力作用,反而可能使中国出口利益遭受无谓损失,同时我国部分出口政策与国际标准和规范不符,或者即使符合也未必得到稳定有效落实,无法适应国际出口发展的新需求。同时,我国出口的政策措施体系也很不完善,与相关出口政策严重不匹配,无法达到相互促进目的。出口的政策和措施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可是多年来我国的出口政策和措施往往各行其是,缺少有效支撑和配合,导致我国的出口政策始终无法真正落实。
   2. 中国出口现存问题产生的外部因素。
   (1)南北国家基建外需差距明显。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经针对我国出口市场结构相对过于集中的问题提出了极具前瞻性和开拓性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欧美发达国家国民收入普遍较高,消费需求空间广阔,同时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偏强的整体竞争态势也导致了我国的出口结构和经济发达国家(地区)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也就更加容易对外开拓出口市场。而亚非拉国家(地区)的经济与这些发达国家(地区)相比落后差距较大,贸易商品进口需求不足,没有欧美国家那么庞大的消费容量,向这些地区开拓出口市场的难度相对更大。
   另外,这些地区由于经济的相对落后在基础设施、互联网平台等出口的硬件条件方面极不完善,再加之中东、非洲等地区面临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战乱影响,我国大部分的出口企业对于这些市场都没有形成重视,同时缺乏积极开拓的信心和意识。所以,我国出口的基本市场主要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发达国家及地区之内,而这也就格外地突出了我国出口来自于这些国家的风险,制约了我国的出口增长和贸易开放程度。其实我国对出口市场结构的优化早有所发觉和重视,但是由于这些问题大多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而且这些综合因素都相对比较复杂,从而其解决的过程也是相对漫长而艰难。
   (2)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形势严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导致我国出口摩擦频发,出口风险加大,对于我国出口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严重障碍。随着2010年后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逐渐恢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自顾性逐渐增强回复,同时由于各国经济的复苏进程各有不同,各国政府紛纷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手段,导致贸易壁垒日益严重,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然成为了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手段。部分国家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视我国为竞争对手,以环保、质量、技术以及卫生标准等多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对我出口实行打压,限制我国贸易商品的出口,并且滥用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手段保护本国国内市场。
   从出口商品的生产流通领域进一步延伸到出口商品的生产加工领域,不只是单纯地针对有形的实体货物出口,还进一步扩展到金融咨询、人工智能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出口,国际上针对我国贸易出口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以及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如欧美国家对我国光伏产业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等,这都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贸易出口转型升级的速度以及我国出口在高新技术领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而“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已然将贸易保护主义彻底摆上明面,严重威胁当前现有的国际贸易体系和秩序。    四、 中国解决出口现存问题的对策
   1. 出口企业个体层面的调整措施。
   (1)调整外贸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我国出口企业要不断优化贸易出口结构,调整出口战略,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加大科学技术创新要素投入,增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不断研发新兴高品质出口商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企业的技术水平,尤其要注重发展专利技术和品牌价值,加大相关研究的开发费用投入,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和产品的有效溢价,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在保证出口商品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加强对出口商品的质量把控,增强品牌创新意识,转变固有落后的商品生产和出口观念,加强对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研发和保护,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借鉴和吸收国际相关先进技术,加快出口企业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出口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有效过渡和积极转变,从实质上促进我国出口的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
   (2)注重企业经营管理,把控商品质量。我国出口企业必须强化商品生产出口的标准化意识,严格执行相关适用的国际标准和规范,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根据国际标准和规范创造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商品生产出口方法。而这就需要我国出口企业积极全面地学习国际常规案例和经济法规以及国际上各主要贸易组织、贸易机构的规章制度等大量的国际贸易出口有关知识,从而实现企业在制度标准上对出口商品的质量保证,同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生产和出口与国际标准和规范相符合的高质量产品,将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的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中,促进企业出口商品在全球价值链上的高端延伸,避免低层次竞争,有效实现出口结构优化,使企业的战略经营和组织管理能够迅速有效适应国际出口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从而使自身在国际出口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3)加强对外投资,促进资本“走出去”。随着我国出口企业更加深层次地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国的出口不能再局限于有形商品的出口,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我国资本的对外输出和投资合作,通过持续推动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的投资并购来促进中国技术和资本“走出去”。中国出口企业必须改变传统实体经济出口思维,通过加强对外投资将低端生产环节转移到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地区),同时也能将发达国家(地区)的高新技术和多余资本引进来,激发资本价值再创造活力,从而使我国的出口朝着全球价值链的前段发展,加快企业自身产业布局调整,强化企业自身发展实力,同时这也有利于我国出口企业对外出口市场的开发和拓展,加强不同国家不同企业间贸易出口经济合作和交流,从而促进我国出口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
   2. 国家政府整体层面的政策办法。
   (1)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必须加快我国出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通过改革的办法提高供给质量,矫正要素资源配置扭曲,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更好满足国际贸易市场各经济体需要,提高我国出口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我国出口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快推进实施贸易强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实现我国出口商品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的稳步转型,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的生产制造真正达到质量和效率的双向联动,同时在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的基础上还要推动相关工程的协调统筹和规划管理,从而避免出现产能的相对过剩,形成国际竞争的绝对优势。与此同时,我国还要注重积极培育出口新增长点,多策并举释放出口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我国出口企业在服务贸易行业、高端制造行业以及跨境网络消费出口等出口新增长点的发展潜力,从而对我国出口的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2)深化落实市场多元战略,扩大国际贸易合作。在我国与各出口利益相关的国家(地区)逐步充分落实有关的双多边贸易协定和全面深化有关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的前提背景下,我国要在保持同欧美发达国家等传统优势出口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亚非拉地区市场以及诸如东盟、俄罗斯等全球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市场,与之开展更为密切的出口经贸合作甚至可以进行相关资本的对外投资合作与交流,避免由于国际商品市场单一化所带来的各种出口风险,凭借“一带一路”倡议和金砖国家合作平台,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相关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出口战略和政策,深化落实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国际贸易合作。与此同时,我国除了可以通过在境内外办展参展等实体形式推广宣传我国优势出口商品外,还可以通过利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衍生的众多新型出口营销推广模式来拓展我国贸易出口的多元渠道,突破现有出口的时空限制,极大节省我国出口企业开展贸易活动所需要的经费和成本,通过出口渠道的多元化进一步推动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推动企业出口商品全球布局多地域纵深发展,从而达到优化我国出口市场结构的目的。
   (3)制定健全出口政策,营造良好出口环境。我国要制定健全出口的相关政策,加快探索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双向体制机制创新,注重加强我国出口诸如税收、投资等方面的宏观政策的协调联动;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出口政策和措施的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促使两者形成有机统一整体,营造良好出口环境,强化我国出口的政府依靠力量,充分发挥出口政策和措施组合的合拳作用,从而对我国商品生产和出口升级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形成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出口市场上的绝对竞争新优势。在此之上,我国还应在国际出口市场准入条件、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众多相关方面加快改革,实行简政放权的高效管理模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政策透明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出口市场环境,减轻我国出口企业来自国内政策的负担压力,最大程度上激发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加大贸易出口动力。
   五、 结语
   毫无疑问,出口在我国贸易发展整体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出口的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使我国迅速全面地融入国际贸易活动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体系中,从而使我國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生产资源,提升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综合优势,不断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水平,逐步完善我国的全面开放型经济体系。只有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出口在我国国际贸易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出口的长远发展和长足进步。然而,在当今国际贸易体系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我国出口的发展也正面临着诸多的严峻问题,主要表现在:出口类型亟需完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出口方式有待转变等。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以下切实有效的调整措施来解决我国出口面临的这些问题,从而进一步发挥出口对我国贸易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带动作用:企业个体层面:一是调整外贸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二是注重企业经营管理,把控商品质量;三是加强对外投资,促进资本“走出去”;政府整体层面:一是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增长点;二是深化落实市场多元战略,扩大国际贸易合作;三是制定健全出口政策,营造良好出口环境。
   总而言之,面对中美贸易战:一方面,我们既要认清我国出口有力形势,抓住国际出口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我国出口增长的信心,同时还要善于利用优势寻求更加广阔的国际贸易发展空间,巩固我国当前的贸易大国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充分估计存在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正视我国出口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和风险,扎实做好各种预备应对工作,推动我国贸易朝着更加健康、均衡、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升我国出口国际综合竞争力,巩固我国出口国际地位,促进我国尽早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以在复杂的国际贸易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董静,黄卫平.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美贸易战的几点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18,(8):6-8.
  [2] 唐宜红,张鹏杨.中国企业嵌入全球生产链的位置及变动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18,34(5):28-46.
  [3] 王佃凯.贸易技术结构变动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7,(7):170-171.
  [4] 谭祖谊.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及其对中美贸易条件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14,(7):53-61.
  [5] 都晓岩,王丽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8):12-16.
  [6] 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J].经济研究,2007,(5):4-16.
  [7] 向锦,康赞亮.我国出口结构的现状及其优化初探[J].国际贸易问题,2006,(7):15-18.
  作者简介:柳军锋(1996-),男,汉族,浙江省金华市人,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李婷(1995-),女,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吴奇(1994-),男,汉族,湖南省株洲市人,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收稿日期:2019-06-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30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