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董江宏 常春阳

  【摘 要】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信息化设计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不可替代性也日益凸显。论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学生的基础差异和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和思想,以及具体实施措施和条件,经过课堂验证,对方案进行完善,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深化,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教学质量。
  【Abstract】With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paid to the informationization desig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irreplaceabi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teachers'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students' basic differences and learning sit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and thought of using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means to promote students'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as well as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and conditions. Through classroom verific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cheme is conducive to the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thereby improving the concep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个性化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dividu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9-0116-02
  1 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指的是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资源等方面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展开的双边活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相比于传统讲解说明的方式,教学过程变为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2 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推进,大量电子产品被人们接受,信息化教学资源越来越多,信息技术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慕课、智慧职教、云班课等教学平台和软件,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实现了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视频、图片等资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师生通过微信、邮件、留言板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互动形式灵活多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视频、图片、大数据、软件等多种方法成为教学内容的展示途径,使知识点更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掌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教师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可以方便地获取更多教学资源,也使学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不仅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还有效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水平与效率,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4 个性化学习
  高职院校的学生包括普高生、职高生和单招生,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参差不齐,职高生和单招生理论知识基础比较薄弱,但实践动手能力强;普高生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由于高职院校生源复杂,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不但增加教师授课难度,学生也难以高效地学习。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个性化学习指的是围绕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个性化需求打造的特定教学模式,关注发掘每一个学生特有的天资。个性化学习并不是新概念,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在《明日的学校》一书中阐述了更加灵活、因材施教的教育取向,明确指出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个性化学习就是把每一个学生的成就置于教育的中心[1]。
  5 信息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策略
  职业教育的专业核心课程一般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信息化学习情境,呈现真实工作环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通过应用云班课、仿真软件、实物投屏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促使学生从一个模仿者向自主学习者转变,学生的主体作用凸显。
  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为例,课前用云班课发布预习课件和习题,学生学习课件,设计电路并上传至云班课,教师检查预习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实现个性化学习。
  课堂教学中应用动画演示电动机、电器元件等结构原理和电路设计过程,使抽象的理论学习形象化、生动化,用实物投屏演示操作过程,并可回放观看,改变了以往一人操作,多人围观的场面,解决教学重点。运用仿真软件可以做到虚实结合,模擬接线和调试,改善以往操作中设备出现火花、巨大声响等接线故障给师生带来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敢于通电操作,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设备损伤,突破教学难点。
  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发布差异化拓展任务,学生通过课程在线平台进行自测,了解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与专家、教师在线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根据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调整下次课程教学内容,并将习题推送至云班课。
  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了教学评价方法,课上教师通过仿真软件采集学生调试错误数据,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评价,肯定学生努力程度,课后学生查看电路和操作视频,进行组间互评。
  利用云班课、仿真软件等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后,教学过程能够基于学生之前的认知水平,整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活动,让积极型学生挑战、害羞型学生参与、懒惰型学生好奇,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6 结语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大学校园,网络是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载体,学生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已成为常态。手机APP教学软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智慧职教等教学平台的快速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手机成为学习工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调整教学策略,整合课程目标,构建信息化教学情境,巧妙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参考文献】
  【1】景亚琴.信息化教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45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