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建通 张元元

  [摘 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信息化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为企业全面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本文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应用对策,希望对提升企业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2.024
  [中图分类号]F275;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22-00-02
  0      引 言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企业内部控制中融入信息化技术不断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也是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强化内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各部门之间联动性更强,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协调发展。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时,需要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联系更强,对于促进企业现代化发展有积极作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财务部门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为企业战略决策和长期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信息化技术仍存在不少问题。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市场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企业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特点,注重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正常开展。
  1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在实际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应用广泛。主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企业生产、开发、销售以及服务等众多环节的信息化采集、处理,并最终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信息化技术应用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实现对企业内部各项事物的高效化、科学化管理,大大提升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速度和质量。
  从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来说,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是企业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面对激烈竞争的有效途径之一。现代化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是决定一个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从加强自身管理质量入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提升内部管理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改变了企业内部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和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带来了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从企业自身发展来说,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更准确地掌握企业运行的实际,合理调配有限的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企业将信息化技术引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的动向,有利于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
  2     信息化对企业内控管理风险影响
  2.1   企业的内控管理授权方式较为单一
  在以前传统的企业内控管理中,大多数企业在形成会计信息时,只是要求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和盖章,这样做不但浪费时间,还会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且由于企业的内控管理授权方式较为单一,只是由相对应的工作人员自行维护,当工作人员获取授权以后,特别是对于一些信息维护的专职人员来说,他们很可能通过网络数据库了解其他财务秘密,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安全隐患,从而增加了企业内控管理的困难。
  2.2   开发的网络环境使企业的内控管理变得脆弱
  虽然信息化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企业内控管理质量,但是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也会给企业的内控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例如企业在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时,很可能导致数据被拦截,使企业内部数据库受到病毒感染的概率加大,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只有切断物理连接才可以有效避免黑客侵犯,但是企业只有采用信息化技术才可以扩大企业发展,一旦开放网络环境,就必定使企业的内控管理变得脆弱。
  2.3   信息化使会计信息便于篡改
  过去会计信息大多都是采用人工记账的方式来表现,是企业核对信息的凭证,一旦修改必定会留下明显痕迹,这就使会计信息不便于伪造。但是如果采用信息化技术来处理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被篡改以后就很容易利用網络技术抹去所有痕迹。除此之外,当电磁介质受到损坏时,就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出现丢失和损坏情况,由此可见,信息化也会给企业的内控管理带来相应的风险。
  2.4   信息化舞弊行为带来风险
  随着网络环境的开放,给许多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许多不法分子在未经授权人允许的情况下伪造数据,并且所伪造的数据还带有极强的隐蔽性,很难被发现,从而使企业内部控制出现混乱。此外,对于企业来说,一旦发现舞弊行为就会涉及较大资金,对企业的危害性较强,由此可见,处理好企业信息化技术,也是企业内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手段。
  3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   转变企业管理理念
  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不仅针对性较弱,同时控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不足,整体上已经满足不了当前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企业管理人员要及时转变内部控制理念,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将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给予信息化内部控制管理充分的支持,提升内部控制人员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仅如此,企业要加大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实现职工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信息化技术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应用做好铺垫。   3.2   加强企业财务软件的更新和使用
  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财务软件的更新和应用显得十分必要,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财务软件不断优化提供了基础,企业财务人员要不断提升相关软件的应用效果,推动内部控制管理高效化发展。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开发最新财务软件,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性更强,在控制管理效果上更加明显,以不断提升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在财务软件应用时,通过选择适当的系统,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投入更多人才,不断优化财务软件的功能。与此同时,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要体现发展的安全性,企业要做好信息系统备份,一旦出现故障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案,并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以有效降低企业损失,确保后续工作正常开展。不仅如此,在内部控制管理应用时,通过设置合理的权限,强化数字加密技术和防火墙系统的应用,维护信息系统可靠运行。
  3.3   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必须重视风险性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来完善和优化,新形势下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注重以制度上的完善保证相关管理活动顺利落实。在风险评估方面,要注重扩大应用范围,从风险识别出发,建立相应的模型,不断积累数据分析倾向,从而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果。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应当具有完备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外部市场的机会和威胁,同时注重转变自身管理模式:在确立以信息系统为管理导向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人员的管理,不断树立企业的发展文化,影响企业管理的价值取向,从而给企业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3.4   完善信息系统并注重管理优化
  通过健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明显提升信息化整体效果,在信息系统构建时,要明确发展规划,逐步扩展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功能,使之服务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在管理时,企业应建立奖罚分明的制度,坚持谁出问题谁负责,有效激励职工的行为和工作理念,不断提升人才建设效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企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建立信息系统评价机制
  企业在不断完善信息化环境的同时,应该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评价机制,使企业及时对各项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在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评价时,应该从控制设计和控制执行两个方面入手,了解企业的内控管理现状和内控管理执行的程度,从而做好企业内控管理。
  4     结 语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化发展阶段,众多企业面临结构转型和升级,加强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显得十分必要。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不能一味追求智能化、信息化、高科技等,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不断扩大企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環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推动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潇怡,欧阳电平.企业内控信息化实施的规范化方法研究——基于领域分析与形式化方法[J].会计研究,2013(3).
  [2]苑吉林,李树婷.浅析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3]刘洪海.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用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
  [4]王金凤,杜恒波,刘刚.基于核心管理机制的内部控制动态定位与实现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5(6).
  [5]刘敏,赵连英.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信息化的应用探索[J].中国总会计师,2015(12).
  [6]雷云.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70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