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规避金融风险,增大核心竞争优势,成为商业银行致力探究的新课题。对此,本文综合论述了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基本概念与分类标准,简要分析了各类会计风险诱导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策略,旨在推动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对策
   在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进程中,全面探究会计风险与防范措施具有如下几方面价值:其一,提高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为优化财会工作配置形式提供有利条件;其二,践行财务管理目标,优化资金配置,增大资金利用率,从而节约投资成本,维系经济链正常运转,推动商业银行良好发展。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基本概念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是指因银行经济业务增多、经济业务复杂性加大,使得财会工作出现误差或失误。与此同时,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会计人员责任意识淡薄、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匮乏,形成会计风险因子。而会计风险系数的提升,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完整性、合理性与可靠性,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的战略决策,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制约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产生大多是由于会计机构在工作中,存在信息输入错误、核算偏差、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导致的,会计风险的出现使得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间存在较大差异,商业隐患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阻碍银行运行。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风险有:
   1.会计信息风险
   会计的信息职能也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商业银行繁重复杂的业务活动要求会计工作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完整、准确且可靠的财务信息,如实反馈银行的经营情况,帮助经营管理者制定宏观战略决策。
   会计信息风险,是指因生成或披露虚假会计信息,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原始凭证是形成会计信息的基本条件,从生成原始凭证,到会计数据加工,再到形成完整的会计报告,整个过程繁琐复杂,而且存在极大的会计风险。
   会计人员的实践经验直接影响了会计业务处理效果。如果会计人员实践经验不足,判断失误,将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必然引起景观管理者的决策出现偏差,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复杂的利益关系或内部竞争,往往存在故意操縱会计信息的现象,如虚报账目、搞账外经营、私自挪用款项等。这些违法乱纪现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2.操作风险
   产生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诱因可归结为会计核算方法不合理、会计工作流程及管理不规范。商业银行会计操作中,涉及到的部门及资料数据较多,如资产业务核算、资产核算及其他中间业务核算等,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工作时间较为集中,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因缺乏科学有效的措施或管理规范性不足而导致失误或偏差的产生,进而造成资金财产上的损失,带来风险隐患。
   3.管理风险
   商业银行会计管理风险分为制度风险和道德风险两种。制度风险就是商业银行现有制度政策不完善、不健全导致的。虽然商业银行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控制度,但由于细节处理不到位,配套设施的不齐全,使得制度在落实上受到阻碍。另外,随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增多,业务量也在不断增大,但在会计管理上仍采用传统老旧的管理方式,与实际发展需求不符,运营中风险隐患增加。而道德风险则与会计工作人员有直接关系,在会计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在利益诱导下很容易通过不法手段谋取私利,引发道德风险。
   4.监督风险
   商业银行会计监督工作是按照现有的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制度体系,对商业银行中各项目资金动向展开监督的重要工作。不过目前商业银行中,会计监督体制还存在着不完善的现象。如在银行改革影响下,原有的会计监督制度中存在一些内控空白点,一些业务事项的监管不到位,很难适应改革后环境发展的需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很容易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影响而导致监督工作无法有效落实。这些问题会降低会计监督工作质量,引发监督风险。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
   1.缺乏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
   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会受到多方因素影响而出现风险隐患,会计风险就是其中之一。而会计风险的产生自然与不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有着直接关系。在会计管理中,人员并未结合商业银行实际需求,制定管理体系及制度,再加上制度落实效率不佳,很多管理内容及要求不明确,使得会计工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产生风险。
   2.缺少科学的风险监督机制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监督机制本是对会计工作的落实情况及各环节实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指导文件,不过现阶段商业银行运营中,并未建立健全会计风险监督机制,各项工作的落实自然也得不到及时的落实,工作期间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快速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不断扩大,自然会带来风险隐患,抑制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
   3.沟通机制不合理
   商业银行的健康运营需要内部多个部门的协商与合作方能实现,这就需要完善的沟通机制作为助力,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传输。不过由于人员意识薄弱,沟通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进而增加风险隐患的概率。如设计部门在产品研发和营销中,未能及时与内控部门、审查部门实行沟通和交流,导致研发手续、营销流程规划存在不合规现象,最终引发会计风险产生,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4.缺乏会计内控合规意识
   商业银行在对会计风险管理和控制上,经常会出现屡控屡犯的情况,这是由管理人员的内控合规意识薄弱造成的。在对风险管控中,人员无法按照现有规定要求实施操作,很多细节问题处理不到位,导致风险的再次发生。另外,随着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人员培训不全面、考核不科学、检查不到位,也造成了会计风险合规意识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合规意识的不到位容易产生会计风险隐患。    5.信息系统建设力度不足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开发流程不合理、监督机制不完善,增大了信息系统建设风险,而这也是形成会计风险的源头。例如,未结合会计内控要求开发信息系统功能;新系统版本更新不及时,程序版本功能与实际工作不匹配;测试流程不完善,测试方法不合规,测试范围不合规,极大地制约了会计风险系统发挥控制功能,约束了整体控制效能。
   四、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自然要从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开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对会计工作及操作行为进行约束和管控,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并结合国家现有的法律条文及行业规范,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在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同时,合理细化管理制度内容,建立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和会计内控制度,从而形成健全的会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优化会计信息水平,最终成功规范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防范会计风险。
   1.构建专业的会计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根据商业银行的运营情况予以了解,结合实际制定全面、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将其予以细化处理,针对各项管理工作制定规范标准,以此来促进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减少会计风险产生,达到防控的效果。
   二是建立内部监控部门。将其与银行内部各部门联结起来,对可能导致会计风险的任何事项实行管理和控制,提高防控水平。
   三是落实责任制。明确部门责任、明确岗位责任、明确工作人员责任,以此来规范部门及人员的工作行为,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消极怠工现象。对于银行中存在的外挂代理等类型的工作,要加大管理力度,将其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避免风险隐患的出现。该方面制度的建立需与商业银行会计工作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会计核算、会计报告与商业银行新产品、新业务、新服务推广保持同步,使商业银行运营体系得到完善,这样会计风险自然随之降低。
   四是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对关键档案进行备份,为会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2.完善会计人员的核心素养
   首先,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具備自学能力,不断实行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为工作创新提供保障。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实际案例的深入分析了解造成会计风险的因素及相应的防控手段,这样在问题产生后,可在第一时间提出合理控制措施,避免风险扩大带来的威胁。
   其次,改善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加深其法律意识,明确了解国家针对商业银行发展制定的法律措施,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避免违规操作、违法行为的出现,维护商业银行及客户的利益,且防止员工被一己私利所诱,做出违背职业操守的事情,让员工在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加持下,规避不正之风的影响,树立内控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做好各项会计工作。
   再次,培养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挖掘会计人员潜能,对会计管理进行优化和创新,规避会计风险的产生。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实行客户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且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了解客户需求及经济能力,推荐合理的业务活动,从而减少会计风险的出现。
   最后,加强会计人员综合分析能力,及时掌握市场变动风向,根据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考量,对发展方案予以调整和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从而减少会计风险产生,维护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3.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系统
   会计监督系统的建立应针对事前、事中、事后这三方面工作内容实行综合考量和分析,以确保监督工作的高度落实,改善管理水平。在事前监管中,可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指标。在会计工作存在超出风险指标要求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生成较为完善的会计报告,便于人员及时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完善风险防控措施,进而提高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效率,降低威胁性。
   在事中监管中,可通过动态监管系统及反馈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会计工作予以实时监督和控制,及时解决会计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实现风险规避。在事后监管中,可加大会计资料的分析、核查力度,确保原始单据、会计报表等资料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促进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
   4.规避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化风险
   首先,加强互联网基础建设,优化硬件设备配置,开发完善软件系统,且扩大内存容量,加快运行速度。同时,设置防火墙,完善病毒防御系统,修复漏洞,避免会计信息泄漏;其次,注重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工作制度,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规范,并督促工作人员按规操作,避免因人为失误导致会计信息泄漏;最后,优化硬件设施性能,加大软件系统检修与维护力度,增强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与责任意识,且高效利用IT技术,以及提高票据辨别效率,扩大运营效益的增长空间,推动商业银行的良好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合理规避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加强会计风险防范,应当构建完善的会计风险防控体系与会计风险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客户信息制度,强化会计人员核心素养,以此维系会计工作的良好运转,确保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丁云,夏登勤.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科学与财富,2016,8(5).
   [2]何明真.论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管理[J].商业经济.2018(03).
   [3]郑雯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思路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8(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28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