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混合体制改革是我国针对国有企业提出的,旨在激发工作人员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本文先是对国有企业的混合体制改革进行了简单阐述,然后分析了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风险,最后针对风险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为国有企业进行混合体制改革时应对风险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风险;措施
  国有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动,国有企业传统发展模式与当今形势的步调存在些许不同,影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鉴于此,党和国家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这是在结合当前形势的基础上,针对国有企业提出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体制改革盘活国有企业活力,激发工作人员创造力、工作积极性等,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做大做强企业。但是在混合体制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比如因筹融资不合理导致员工下岗、因估值不科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混合体制改革效果,甚至是与改革初衷背道而驰,严重者影响社会稳定。因此,需要对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加以研究,明晰改革产生的风险,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便实现混合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概述
  混合体制改革是国家出台的重要举措,改革对象又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国有企业;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国有企业的混合体制改革。首先,混合体制改革不同于私有制改革,它虽将社会资本引入国有企业,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变成私人所有,其主要目的仅是在于改变国有企业中不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管理制度、组织形式等,以便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形势。其次,混合体制改革虽是针对国有企业,但并非全部国有企业都要进行改革,它只是作为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之一而存在的。这是因为,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国有企业更快更好发展,若是推进改革能实现此目的,那么企业就需要改革;反之,若是国有企业现行制度更加契合实际情况,发展态势良好,那么不进行改革就是最佳选择。最后,国有企业大多分布在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当中,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在进行混合体制改革时必须慎之又慎,尤其是在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虽然允许社会资本的进入,但必须保证国有资本的绝对控制权。与此同时,要保证混合体制改革的科学有序进行,具体来说,改革要有实效性,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混合而混合;不能无限制引入社会资本,也不能因怕出现问题而阻止社会资本的正常进入。
  二、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应注意的风險
  (一)筹资不稳定的风险
  筹资是企业增强经济实力、扩大经营规模的常用手段。通过筹资,企业可以抓住更多发展机会,开展更多业务,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虽然拥有颇为强大的经济实力,但同时也有着偏高的资产负债率,单靠自身能力无法承担所有业务活动所需的资金需求,也就是说,进行筹资也是其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一旦筹资活动出现问题,比如预算不科学、筹资不合理等,则会对国有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甚至是企业的整体运营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国有企业若想进行混合体制改革,必须要注意筹资是否稳定的问题。更不能因竞争压力过大、急于推进改革进程等原因而任意选择筹资方式,却并没有对这些筹资方式可能带来的影响、产生的风险进行衡量和评估,一旦选用了不合理不稳定的筹资方式,就会影响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出现拖欠工资、员工下岗等严重后果。
  (二)资产结构不合理的风险
  国有企业的资产不仅包括有形资产,还包含许多无形资产、社会资源等,同时也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国有企业不但要考虑自身发展,还要考虑能为社会公共职能的贡献。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体制改革时,若是不考虑资产结构,而仅是将重点放在能带来重大收益的行业如重工业上,那么即使改革后企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却也违背了其服务社会的目的。与之相随的还有国有资产价值评估,一般来说,有形资产的价值较为容易评估,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并非易事;一旦估值不合理,就会影响混合体制改革的有效性。从另一角度来看,国有资产还可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若是固定资产的比例过高,流动资产比例过低,那么国有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就极容易出现资金运转不畅,甚至是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因此,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体制改革时,必须重视资产结构的合理性,注意因资产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风险。
  (三)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风险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经营方式、管理理念上都存有较大差异。比如,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制定的,非国有企业虽然也是以国家法规为原则制定财务制度,但灵活性很强,甚至存在“打擦边球”的情况,毕竟这类企业的最终目的只是获取最大效益,所有制度的存在也是为了企业利益而存在的。正是由于这种管理制度差异的存在,一旦国有企业进行混合体制改革,将社会资本引进后,若是不能尽快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此类差异带来的矛盾,就会成为体制改革的不稳定因素,影响改革效果。也就是说,在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出现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必须重视财务管理机制的及时有效完善,尽可能降低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三、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科学选择合作对象
  国有企业进行混合体制改革,势必要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通过社会资本的引入盘活企业活力,增强竞争力。但存在于社会上的非国有资本何其之多,国有企业可以选择的筹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一旦选择不合理,定会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必须科学选择合作对象。首先,国有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业务领域、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制定出挑选合作对象的标准,并根据所定标准先行挑选出一部分较为合适的合作对象。其次,对选出的合作对象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其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以及能为国有企业带来的资源等,在此基础上再分析国有企业引进这些社会资本后,将会发生哪些有利和不利改变,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在衡量得失的前提下,确定拟合作对象。最后,国有企业中的新进社会资本可能不止一家,所以应该统筹合作对象,确保筹资方式的科学性。   (二)提高资产评估科学性
  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体制改革时,进行资产评估时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关乎混合体制改革效果的理想與否,甚至关乎国家和人民利益。这是因为,对国有企业资产的估值若是过高,则很可能因估值问题而使得社会资本不愿意进入;但若是估值过低,则又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害国家利益。由此可见,提高资产评估科学性至关重要。为此,国有企业首先应该与市场接轨,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案。在评估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拥有的社会资源等无形资产,可以采用国际上科学性强、采纳度高的计算方法,将无形资产换算成货币资产,实现无形资产的量化。同时,在进行资产评估时,要确保所参考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可以建立信息监督和披露流程,给社会监督的机会。
  (三)完善组织架构设置
  混合所有制改革虽说是将社会资本引入国有企业,但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企业控制权的归属问题必须足够明确,这样才能确保国有企业在混改之后有序发展而不混乱。若是企业的控制权不明或是归属不当,则会造成企业发展的混乱,影响混合体制改革效果。因此,需要完善组织架构设置,注意控制权问题。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在混合体制改革之后,一方面可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产权分配。另一方面可以成立新董事会,通过新董事会对各相关利益者进行制衡,从而维护各个股东的利益。此外,也可以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即从社会上选聘能力强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以熟悉市场的人管理逐渐市场化的企业会带来更为理想的效果。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在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前后,均应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符合与混合体制改革的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设置内控机构,从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开展控制活动;有效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定期聘请专业中介机构进行内部控制审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体制改革时需要注意筹资不稳定、资产结构不合理和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风险,并提前制定出应对措施。科学选择合作对象、提高资产评估科学性以及完善组织架构设置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等均是较为有效的应对手段。
  参考文献:
  [1]周红霞.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应注意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J].经贸实践,2018,229 (11):282+284.
  [2]奚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6 (13):53+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39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