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契约理论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企业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实质提供了条件,但也为企业管理层操纵会计盈余创造了机会。分析并优化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动因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和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契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理论出发,分别分析了管理报酬契约、债务契约、政府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并讨论了三大契约动因假设,最后提出了优化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措施,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培植监督主体等。
  [关键词] 契约理论;会计政策选择;政府契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5. 022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5- 0054- 03
  1      引    言
  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往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客观环境选择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会计政策产生的不同会计信息将影响企业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果。因此,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虽然形式上表现为会计的技术规范过程,实质上是社会经济政治利益的博弈过程和契约安排,这种博弈规则和契约安排就构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鉴于企业管理者的会计政策选择会对包括委托代理关系在内的各种契约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为了协调管理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避免某方为谋求最大利益损害企业利益,就产生了如何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
  2      契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
  2.1   契约理论
  企业契约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科斯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是由于通过企业内部组织方式进行资源配置的交易费用低于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方式的交易费用。企业性质的要义包括企业的契约性,契约的不完全性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权的重要性。首先,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成,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其次,不完全契约的存在可以用不确定性及由此导致的交易成本来解释;最后,由于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才出现了企业所有权问题,即谁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2.2   会计政策选择
  2.2.1   会计政策含义
  国际会计准则1号将会计政策定义为:包括在编制财务报告时,管理人员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程序。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22号意见书认为:会计政策是指被报告主体的管理当局认为,在当前环境下最能恰当地表述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从而被遵循的会计原则及运用这些原则的方法。我国新会计准则将会计政策正式定义为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会计政策即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所应遵循的具体原則以及会计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2.2.2   会计政策选择
  所谓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管理层为达到特定目的,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对特定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选择的过程。
  3      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理论分析
  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而契约的有效履行是需要监督的,会计数据在契约的制定及监督契约的实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1   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
  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效用目标函数不同,所有者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管理者的目标是自身价值最大化,这种潜在利益冲突导致了企业代理问题的产生。所有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必须给予代理人一定的激励和约束,即通过签订委托代理契约给予管理者一定的红利报酬,以实现对其的激励。而红利报酬一般与企业的经营效果挂钩,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主要来自财务数据,管理者为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就可能采用可增加其报酬的会计政策。
  检验这一报酬契约和会计政策选择之间关系的假设称作“分红计划假设”。分红计划假设认为: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实施分红计划的企业,其管理人员便有可能把报告收益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分红计划通常把管理者能够得到的红利和当期的盈利状况结合起来,这样,管理者就有动机将未来期间的盈利提前至本期来确认,虽然这样会降低以后期间的盈利和红利,但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提前确认收益实际上提高了管理者的报酬。
  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除了年薪报酬还有各种灰色收入,即隐性报酬。这种情况下,管理层未必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增加收入,更有可能利用内部控制漏洞来增加收入,因此,报酬契约在我国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有限。
  3.2   债务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
  当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后,双方便产生了债务契约关系。债务契约是企业管理者代表股东与债权人签订的,用于明确债权人、债务人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法律文书,它通常约定或规定企业必须保持一定债务偿付能力或水平等限制性条款以保证债权的安全。由于股东关注的是企业的股利支付能力和股本增值能力,而债权人关注的是按期收回贷款本金的可能性,这就不可避免产生利益冲突,具体表现为股东或管理人员通过各种方法以转移剥夺债权人的财富以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如过度的股利分派、资产置换、债券稀释等,因此,债务契约关系通过限制管理人员的行为或设定一定的原则目标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正当利益。大多数债务契约都备有借款人在契约期间必须遵守的保护性条款,如限制企业的股利支付、股票回购和举借新债务等行为,通常以一定的财务指标为标准,如保持一定标准的权益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营运资本等。因此,债务契约会激励管理方选择会减少违约可能性的会计政策。   检验债务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之间关系的假设称为“债务契约假设”,这一假设认为:较高的负债权益比率既可能带来较大的杠杆收益,也可能带来较大的风险。若其他条件不变,企业越有可能违反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债务契约条款时,其管理人员就越可能选择将未来期间报告盈利转到当期的会计程序。当企业的经营状况下滑而导致相关的财务比率指标可能突破债务契约条款的限制时,企业管理层就越有可能选择可“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政策,以避免这种违约行为的发生。
  西方学者提出的债务契约假设是基于债务契约强约束的基础上的,而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债券市场并不发达,企业主要依靠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而国有银行与企业的债务契约缺乏明显的约束作用,当银行出现严重呆账时,政府会介入,从而使债务契约成为一种软约束。
  3.3   政府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單纯的经济活动,会受到政府的影响而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果。政府契约是政府为限制规范社会团体或个人的行为而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等,如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各种税收法规。瓦茨等学者认为,政治活动是一种为转移财富而进行的竞争,会导致企业的部分财富转移到经营管理之外。政府在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税收法规的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而其他利益集团处于弱势地位,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利益冲突。国家可能会通过行政或立法手段干预企业行为,如税收、收费管制,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为降低经营成本,就会在现有的会计准则、税收法规的框架内,利用某种会计准则的实施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在对损益的确认、资产的计价、会计估计变更对损益的调整上,都会选择税负最小化的会计政策。
  检验政府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假设是“政治成本假设”,这一假设认为:对政府较敏感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可能减少报告盈利的会计方法,以减少其可能承受的政治风险。另外,政治成本往往与企业的规模及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有关,当大企业出现巨额利润时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需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管理层就倾向于选择可减少当期盈利的会计政策。
  在我国,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行政背景,企业的经营业绩一般与管理层的政绩挂钩,在无明显薪酬激励的情况下,控制权的回报成为一项有效的激励。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并不惧怕高利润,而倾向于通过高利润来提升其的政治地位。
  4      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优化
  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分为机会主义型和有效契约型,有效契约性是基于一系列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形成的,这就需要我们从相关利益者的角度出发,研究能使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优化问题,促使会计政策选择向效率型方向发展。
  4.1   优化会计政策选择的体制环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由一系列的正式契约(如公司章程、会计制度)和非正式契约(如企业文化)构成。要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有效性,就应该通过企业治理利益各方与管理层签订完备性的契约,包括报酬契约、债务契约、政治契约。完善的公司治理是公司各契约方共同治理的结果。建立在顺畅产权关系下的共同治理可以使大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股东与管理层代理成本减少,增加职工和债权人对企业的认同感。目前推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降低大小股东的冲突,股权激励的推行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4.2   完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规范体系
  会计准则属于宏观会计政策选择的范畴,对于企业微观层面的会计政策选择具有很好的规范和指导意义。政府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不断规范和完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规范体系,及时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修订,以提高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效率性。
  4.3   加强审计监督,强化会计政策选择的外在约束机制
  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政府部门等外部人员和机构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外在约束机制。企业管理层拥有剩余会计政策的选择权,要避免企业管理层滥用此权利,就需要独立、客观、公正的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发表审计意见,真正起到维护博弈各方利益的作用。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管理,一是证监会或证监会的独立委员担当监管职责,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进行检查;二是将违规处罚落到实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民事刑事责任;三是加强诚信教育,使社会形成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4.4   加强证券监管,完善会计政策选择的法律环境
  在我国,证券监管政策契约对企业有很大的约束力,甚至对部分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初期的股票上市资格的核准,到增发新股,配股权的申请及股票摘停牌的处理等所依据的信息主要来自会计数据,这就加大了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操纵的动机。因此,监管政策的制定不能过分依赖会计数据,而应结合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能力等指标,建立由多个指标或多个指标的加权平均数组成的指标体系来加以考察,以合理地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
  主要参考文献
  [1]杜兴强.财务会计理论[M].第2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缪映.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论分析[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6(4):81-84.
  [3]刘斌,孙雪梅.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动因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选择的经验证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5):71-75.
  [4]韩芳,张志红.基于契约成本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分析机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8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