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能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威威 李婷

  [摘    要]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各行各业将是一场革命性的冲击,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和工作岗位将面临着被机器人代替的可能,而这其中被代替的岗位就有会计。高等院校应该积极改造传统会计专业,顺应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立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准确分析人工智能对会计人才的要求,精准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智能会计;会计人才;人才培养;课程优化;质量保障
  0      前    言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延伸、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制造机器来代替人工,使机器能达到人类大脑水平,甚至超越人类。人工技能技术的研发,在当前很多领域中都实现完美替代人类,并创造了比人类更好的效果。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预期,即是人工智能能代替人类大部分工作岗位,使人从重复、繁重、单调乏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工作效率化、自动化、智能化。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各行各业将是一场革命性的冲击。人工智能的普及,将造成50%~60%的一线工作人员面临“失业”的窘境,造成社会一半的岗位被机器人所代替。特别是对于老龄化趋势明显的我国来说,这个比例只高不低。这其中就有会计工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渐趋成熟,财务机器人在减少人工、减少数据信息失真率、提高工作效率及精准分析数据等方面优势显著,财务机器人大面积替代传统会计工作不会遥远,这引起了大批会计工作人员惶恐。高等院校如何积极改造传统会计专业,顺应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值得深入研究。
  1      现行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
  1.1   现状
  目前在我国高校教育中,会计专业课程一般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辅助课程组成。基础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经济学知识,了解简单的经济规律,培养学生接受后续专业课程教育的能力,包括思想教育、计算机基础、法律、历史、数学、文学等课程。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会计、审计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包括基礎会计、财务会计、会计信息化、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会计技能实践等课程。辅助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对会计行业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适应市场变化需要的能力,包括财会案例、行业会计、税务会计、金融理论、公共关系学、人际沟通技巧等课程。
  1.2   评价
  现行的课程标准体现了专才教育的特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着力提高学生对“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的全面、系统掌握,知识面相对狭窄,理论性较强,局限性较大,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技能的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多变的需求。
  课程标准的设置缺乏有效的理论依据,内容重复无新意,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专业课程越开越多,基础课程越来越少,主要专业课程重复,却遗漏了一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巩固基础理论的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小、要求不高、内容简单,而且各环节形式单一,脱节严重。忽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和诚信教育,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普遍不高,行业自律不足。
  2      智能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2.1   智能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著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称本科标准)规定,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本科标准进一步解释了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的内涵,为高校结合自身专业定位和优势,凝练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办学特色指明了方向。
  2.2   智能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本科标准详细制订了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规格,包括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其中,知识要求包括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会计、财务、金融、法律等与会计有关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国内外与会计有关的法律制度和国际惯例;了解本学科的国际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文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并运用高等数学、统计学、外语和计算机等知识技能。能力要求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学生熟悉会计、税务、审计等业务软件的操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解决实际财务、金融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经济信息;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素养要求包括人文和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要求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
  3      智能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智能会计背景下,首先是学生在专业选择时会充分考虑学校专业设置的情况,有没有一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且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否面向就业市场,是否促进择业就业等;其次便是学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改造,对学生的择业就业负责,进一步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必须设置并不断优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会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训课程体系。   3.1   智能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优化
  会计智能背景下的会计专业理论课程,首先是对会计基础内容的教学优化。传统课程体系上很多会计内容存在重复性,如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预测、投资决策、财务预算等内容方面重复。内容的重复性既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其次,智能会计背景下,需要不断密切结合实际,不断优化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从智能会计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来看,各高校的会计课程体系应注重管理素养的培养为主,但并不能丢失会计的核算部分的理论知识的培养。针对核算部分,应注重方法,提高运用专业度,以研究模式代替以往的概念教学方式,在会计核算方面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在监督方面,着重加大力度,扩宽知识纵深,以培养高综合素质能力、高专业素养为主的管理会计人才。第三,无论是传统会计模式,还是亟待发展的智能会计,都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应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在对课程体系的优化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学教育。第四,理论课程的优化需要结合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渗透人工智能理论知识,对学生会计电算化、会计智能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渗入处理,具体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或是引入國外先进教学经验,实现新会计环境下对专业会计人才培养的目的。
  3.2   智能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实践实训课程体系优化
  会计岗位综合实践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相对于理论课程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培养会计综合职业能力和学生的品德素养,要求学生能利用会计专项技能(会计专项技能指会计活动中所运用的实际方法,如成本作业法、360绩效考核、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针对企业现存问题所提出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该课程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掌握方法并善于运用方法,最终结合相关实例解决问题,是会计专业中最高的教学指标。在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中,该课程的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并不能达到实践运用。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相关会计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由于这些问题在会计智能背景之下就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实际分析、得出结论,故而人工智能的引用对学生的能力更侧重于数据的全方位掌握,对数据处理及管理方面的能力。
  针对会计专业实践实训课程体系的优化,应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诸如诸如人工智能设计,人工智能管理,人工智能调试等方面的实践实训。对以往的会计技能在要求掌握的同时,更需要以人工智能的方式把相关的问题体现出来,如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SPSS分析等,课程更需要注重对人工智能运用的重视。另外会计实训实践也是学生品德素养养成的途径之一,故而在进行优化设置的时候,也不能丢掉原来良好的部分。
  总而言之,需要结合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进行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改良设计,以达到培养社会需要,就业人员适合的目的。
  4      智能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
  4.1   智能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
  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可分为内部质量保障和外部质量保障。内部质量保障主要涉及学校内部因素方面,外部质量保障主要涉及社会因素方面(如国家教育体制)。
  4.1.1   高校会计专业建设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
  高校会计专业建设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特点,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应包括:教学条件的保障工作、教学过程的规范监控、教学管理的优化组织和教学质量的正确评价。教学质量的保障需要内部体系之间协同运作,各体系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依赖。
  4.1.2   高校会计专业建设质量的外部保障体系
  高校会计专业建设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有机协调。学校对会计专业的规划和决策要经过教育部门的审核,教学内容和市场规律要能够有机结合,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外部环境的需求经由质量保障体系的筛选,通过教学体系不断的调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满足了外部需要。
  4.1.3   内部保障体系与外部保障体系的关联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基础。高校会计专业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创建能培养拥有会计工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教学活动是培养优秀学生的根本途径,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是保障会计专业建设质量的基石。否则,外部条件再优越,也不能保障专业建设的质量。外部质量保障促进内部质量的提高。想要建设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会计专业,只靠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是不够的,还要建立政府和市场主导的外部监督制度。否则,内部质量保障的结果很容易偏离质量保障的目标。因此,在构建会计专业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时,需要把政府和社会对高校会计专业建设质量的外部监督纳入视野来全盘考虑。最终目的是要形成以内为主,内外结合,以外促内,建立以学校为基础、以社会为重点、以政府为主导的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确保高校会计专业的整体质量。
  4.2   智能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的优化
  会计专业及课程标准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作为专业建设者和管理者,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析市场现状与人才需求情况,以此为基础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根据调研情况来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
  4.2.1   制度保障——建立以日常教学科研为核心的管理机制
  国家把经济建设做重点,学校应以教学研究为中心,院系所有工作要为平时教学活动服务。首先,教师要确立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的引导地位,要积极地到其他高校学习交流。其次,学院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规划会计专业建设的发展目标,有的放矢地使会计专业及课程标准建设和改革稳步推进。再次,学校要重视会计专业日常教学的服务和协调事项,让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4.2.2   人员保障——建设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团队
  师资团队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方法是保障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关系到学生在社会上就业时的竞争能力。社会需求不断变动,会计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必须建起一个拥有年龄与专业优势的高素质的稳定型教师团队。学校可以定期地选派会计专业教师继续深造,给他们提供到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会计专业职称或等级证书的考试,参与校本教学教材的编写开发。会计专业只要拥有一批理论功底扎实而且实践工作能力强的教师,就能为会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
  4.2.3   设施保障——加大设施投入,建设高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
  由于会计行业在企业中的特殊性,企业不会同时需要许多会计,学生实习时也不能亲自进行会计实务操作。所以从学生的上岗能力出发,学校应当着眼长远,拨出专项经费按市场对会计行业的要求,建立高效的校内实训基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强大的实训基地能为会计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提供灵活的方式,会计专业的课程标准建设才能达到一个新境界。
  4.2.4   实训保障——加强“产学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建立一大批优秀的校外实习基地
  “产学合作”和“工学交替”是高校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兴之路。通过“产学合作”和“工学交替”,不仅能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可靠的实习场所和实践操作机会,为会计专业教师提供工作锻炼的场所,还可以增进校企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充分体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最后“产学合作”及“工学交替”的有效开展还可为课程标准的建设提供实验平台,为教学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资料。
  4.2.5   就业保障——现在各企事业单位不仅需要高级管理人才,更需要一线应用型人才
  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早已成为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重要依据,会计资格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等都是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时的“敲门砖”。因此,在专业及课程标准建设时应该综合考虑学历与考证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把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准入标准融入会计课程标准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而且还会让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人工智能会计并不是完全替代了会计人员,而是对会计人员设置了更高的门槛和要求。未来,针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是革命化、颠覆性的改变。未来的会计人才也更具综合能力,更具专业性,更具先进管理经验,更具高新技术知识。高校院校会计专业及课程标准建设应顺应时代需要,及时关注会计行业就业特点,在内外部保障体系的协同运作下,通过不断优化组合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使会计专业课程标准的设置与就业市场接轨,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白媛媛.人工智能对财务人员的影响及转型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4):208.
  [2]任月萍.初探人工智能对会计工作影响与对会计人员造成的冲击[J].时代金融,2017(30):128.
  [3]秦桂莲.高职会计专业构建“需求—能力”型模块式课程体系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4.
  [4]施亭博.人工智能兴起对未来会计行业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7(28):122-123.
  [5]孙延祥.人工智能对会计工作影响及对会计人员的冲击[J].商场现代化,2017(7):197-198
  [6]覃勤.人工智能环境下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97.
  [7]王菁,梁文俏.人工智能下会计人员的突围[J].河北企业,2017(7):51-52
  [8]张会莉.人工智能对财会行业及其人才需求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2):189-190.
  [9]张紫馨,杨昕,辛萌.浅析人工智能会计应用下会计人员的职业定位[J].中国商论,2016(30):168.
  [10]周培仁,唐樹伶.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
  [11]邹玲莉.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经贸实践,2017(7):237.
  [1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73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