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我国沿海地区的“民工荒”现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利兵

  作者简介:周利兵(1988-),男,汉,籍贯湖南,硕士在读;单位: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民工潮”成为描述中国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流动的专用名词,然而,近几年来,“民工潮”慢慢演变成“民工荒”。特别是2007年以来,“民工荒”一词在网络、电视等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随之“民工荒”现象也随之进入大家的关注当中。本文试图分析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工荒;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供给
  一、“民工荒”的含义
  “民工荒”即民工短缺的现象。具体来说,“民工荒”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民工的需求大于供给,进一步造成的劳动力供不应求,企业招不到民工的现象。这种现象逐渐由沿海地区向全国蔓延,其中又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
  20世纪8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个理论-刘易斯拐点,即在二元经济模型中,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的劳动力逐步减少,最终枯竭。关于我国是否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存在不同的观点。
  二、沿海地区“民工荒”的特点
  1.从地理位置看,缺工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伴随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其中又以人民生活成本上升的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在吃饭和租房。但农民工的工资基本上没什么涨幅,渐渐东部发达沿海地区的高工资失去应有的竞争力,再加上农民工在大城市,没有归属感,另外,企业也感觉到了在东部地区的成本比较的高,纷纷把场迁到中西部地区,由此形成了大批的农民工在家附近找工作的现象,渐而出现东部沿海地区的“民工荒”现象。
  2.从工作岗位看,缺工主要集中在一线操作工
  通过调查资料,我们发现,用工最缺的是普通的操作工。因为这样的工作是力气活,很辛苦,工作环境也不是很好,所以很多人群不愿意做这个工作。比如:服务员、普工、学徒等工种,同时也因为这些工作劳动力度大,工作时间长,比较辛苦,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做。因为这些工作岗位往往是供给大于需求,在人才市场上也最为紧俏。
  3.从行业看,缺工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
  从行业性质看,沿海“民工荒”中很难招到人的企业往往是相对集中在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差,待遇相对较低的加工制造业和一些服务行业。根据资料显示,农民工外出务工从事工种所占比例最大的前三位:大致是建筑业占18.3%,服务业的占21.1%,制造业占33.8%。
  三、“民工荒”背后的原因分析
  1.劳动力供给总量相对减少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长率是较之往年是有所下降的,且我国目前已经是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了。同时在广大的农村中,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数量增长率为五年来最低,增长率较2004年减少了74%。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 岁到59 岁)供给增长率也在2005 年出现下降。因此,可以推断我国可能出现“民工荒。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到2021年开始绝对减少;2002-2009年里年均增长速度仅为1%左右,大大低于1996-2000 年的水平;而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因为改革开放的施行,呈现稳定、快速、持续的增长,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的发展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势必会大大增加的,劳动力供给将会变得很紧张。
  2.产业结构转型滞后
  据相关资料显示,“民工荒”主要是结构性缺失。是出现部分工种没人做,部分工种大家抢着做,首先,普工短缺,在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中表现最为突出,由于此工作替代性比较的强,不仅工资普遍的低,而且没有社会地位,在经济危机过后经济回暖,用工需求上升,依靠订单生存,因而用工机制不健全,工资水平低,雇佣短期工多,企业不能给农民工提供良好的保障,“民工荒”随之而来。
  3.农民工社会权利保障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也大有差异,城乡二元结构是不合理的,这就使得劳动力的流动成本高,流动性差。在加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农民工务工目前不光是追求工资的高低,还会考虑到户口,子女上学,今后自己的养老问题,这也增加了他们在选择企业的时候会会企业提供的待遇综合考虑,然后为选择这些因子匹配度最高的工作。同时一个社会现实问题是:随着外出于农民工常年在外漂泊和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故乡的想念之情会越发浓重,思乡之情,思亲之情,牵动着他们渴望返乡定居,这样一来也增加了企业用人的劳动成本和农民工务工成本。企业要想留着他们就需要进一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追求,这当然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
  4.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增加
  近几年,随着国家开发政策的调整,国家加大了对中西方地区的开发力度和有关政策的扶持,这也加快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家拿出4万个亿用来投资以刺激内需,在也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了一股投资潮。统计数据显示,10年来,西部地区快速崛起,GDP 年均增长率达11.42%;2009年上半年,西部经济更是率先于中东部经济和全国经济反弹上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增长5.9%、6.8%、13.2%。
  因为外出务工的人员中大多为中西部地区的人 ,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也为当地带来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基于顾家,离乡近,待遇也相对不错的原因考虑,大量的农民工选择留在家乡发展或者就近发展。在加上沿海地区成活成本的上涨,沿海地区的“招工”相对处于一个劣势状态。这样的局面也使得沿海企业用人曾一度出现“民工荒”。
  四、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1.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
  如果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成本降低,这就可以进一步刺激他们进城务工,因而就需要有关部门出台曾策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改变城乡二元化分割的现状。实行统一的城乡就业准入制度,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和偏见。同时一项长期的任务是,需要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城里人应该在思想上不歧视农民工,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致力于在规章制度和法律上给予农民工一个平等的权利。
  2.加速产业升级,推动进术进步
  从1978年到2008年,在这持续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本的贡献率为26%,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的贡献率为5%,其余69%全部是劳动力的贡献。比较来看,20010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只有27618个,从业人员年龄平均人数只有978万人,占总人口的0.72%,在向高新技术转变的同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剔除出去,找到替代的增长点,进一步提高工人物质待遇,在用经济手段去吸收外来工人的同时,又可以减少劳动力的实际需求量,有利于缓解和改善民工荒的现状。
  3.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福利体制
  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逐步消除不同地域之间劳动力流动的基础。只有一个完善的容括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问题的社保体系,才能够减轻农民工务工的生活压力,降低务工成本,这样才能加快劳动力市场的流通。要想健全我国社保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继续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速度,为与城市接轨做好铺垫;二是加速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受益面;三是在形成工伤保险为所有农民工提供保障的同时,发展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和体系;四是要形成对极度贫困的农民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
  五、 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上是不断增加的,因此如何确保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才的供给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在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时,我们只有解决好这些社会问题并逐步完善我们的社保体系,才能解决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更好的务工,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更好的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939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