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肉价大起大落的难题急待求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2011年入夏以来,中国内地猪肉价格的上涨再次让居民感觉头痛。国家发改委监测到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第二周,全国34个大中城市生猪平均出场价格达到每千克17.62元人民币,同比上涨79.2%。猪价的这种大起大落也不是第一次了,此次的再次上涨把肉价大起大落问题再次推到政府面前急待求解。
  点评:上一次中国内地猪肉价格大涨是在2007年。当时也是通胀压力巨大,农产品价格全线上涨,猪肉价格在其中领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几乎翻了一倍。肉价过高被视为一个紧要的民生问题来解决,国务院在当年8月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财政部也连续出台十项政策扶持生猪养殖。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之下,因为赔本而离去的养猪户们的积极性被重新调动起来,生猪数量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后增势不减超过需求。生猪价格回稳后出现了跌势,到2010年6月初,生猪价格为每公斤9.8元人民币,处于2008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期间,由于猪饲料和其他生产资料都在涨价,养猪成本又开始急剧上升,部分养猪户再次恐慌性撤离,生猪供应开始趋紧。而近两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也创造了比原先更多的猪肉需求。这样一来,供给下降、需求上升,供不应求之势渐显,猪肉的价格再次被拉升到历史性高位。这一次,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均表示,2011年猪肉价格上涨仍属正常,应以市场调节为主,并未使用直接大幅度补贴生产、抛售冻储猪肉等行政干预手段。这样一来,高肉价刺激各地生猪补栏的积极性,过一段时间才可能实现供求平衡。到时,肉价将会有所回落。
  从上述肉价涨跌的周期不难看出,当猪肉价格超过居民的承受力时,政府部门面临着是否干预的两难:如果给政策给补贴,肉价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回稳,不久之后就是供过于求,猪贱伤农。但如果不给政策和补贴,完全靠市场调节也能熨平肉价波动的话,居民在等待中必须经历阵痛,而且会有强烈的无助感。还有,供求平衡达成以后能稳定多久仍是问题。实际上,猪肉市场大起大落,根本原因在于: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不高,养猪户得到的指导信息也不够。国外经验表明: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的80%以上,猪肉价格就会趋于稳定,产业风险可控。据中国畜牧业年鉴显示,2008年中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只占总量比例的25%。同期美国农业部的统计表明,美国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比90%。中国以散户养殖为主的产业结构,决定了生猪供给的不稳定性:有利可图时,养猪户一哄而上,很快就供给过剩;无利可图时一哄而散,很快就供给不足。养猪户们其实也不愿意如此,但他们得不到具有前瞻性的信息指导和有保障的收购约定,只能根据现时价格来决定进退,这其实是把滞后的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大起大落的结果也就难以避免。
  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肉价乘坐过山车的问题,国家应该通过产业政策助推大型养猪场的建设,增加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提高整个产业抗风险的能力。还有就是下大力气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及时发布生猪存栏总数、未来供需状况、宏观产业布局等信息,让养猪户们时时心中有数,不必等木已成舟之后狂甩或者狂补。肉价过高是民生问题,稳定肉价是门大学问,相关部门不能总是期望于市场自行调节,有很多建设性工作等待他们去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6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