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当前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春仙

  摘 要:针对形势的需要,如何解决当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切实转变领导和统计工作人员的观念,提高素质,系统制度,充分应用网络信息,使劳动工资统计工作适应企业的发展,文章就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劳动工资 统计工作 尝试探讨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86-01
  
  劳动工资统计(又称劳动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对劳动关系提供总体监测和情况反映,主要作用是反映企业人力的投入、劳动力的流向、从业人员和职工的规模及结构、劳动报酬和工资的水平等情况。当前劳动工资统计资料作为观察经济发展和各项改革政策出台的重要参考依据,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同时,由于企业领导决策需求和用人机制的灵活多样和分配方式不断变化,劳动工资统计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有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全面、准确、及时反映各类劳动力及其工资的实时情况。
  一、当前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在的局限
  1.重要性认识局限。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认识局限是制约劳资统计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专业的统计数据大多由兼职人员来完成,人员更换频繁,导致统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工作中凭经验或运用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导致一些统计范围模糊,统计数据错位、失误、漏报等现象,严重影响原始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2.人员素质局限。劳动统计人员素质偏低也是统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的一个门槛。基层统计人员大多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工作开展较困难。由于一些领导对劳资统计认识不足,工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统计人员形同打杂,要兼顾多项工作,劳资统计只能算是附带性的工作,且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其他方面,致使劳资统计人员不能专心搞好统计,造成多数的统计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仍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搞好统计必需的知识,难于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
  3.数据采集模式局限。目前,基层统计数据信息的采集自动化水平较低(有些原始记录仍然采用手工形式,好一些的采用单个计算机登录台账),报表数据的采集依然沿用层层汇总数据的模式,利用计算机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有限,数据不能及时反映企业劳动关系深刻变动的新趋势,难以进行实时统计,使得在工作实践中导致劳动工资数据供需矛盾突出,劳动统计出来的是大量的粗放型数据,但领导决策需要的应是一些较为精准的数据,导致对相关决策效果不能高效地进行精确分析和预测。
  4.统计信息局限。统计信息范围狭窄,渠道单一,只关心统计结果,不注重统计分析和预测。首先,在日常的统计工作中,企业统计系统收集统计数据主要是由各个对口部门逐级上报,实行定期报表和年末报表制度,如每月、季、年报等逐级编制、汇总、上报各种统计资料,导致信息统计渠道单一。其次,各种报表注重主题一般比较单一,信息包含内容有限,导致信息范围狭窄。同时,存在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只重视对劳动工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而往往忽视对统计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和预测,没有真正使劳动工资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帮手作用。
  二、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设想
  1.转变领导和统计工作人员的观念。首先,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要彻底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统计人员手中出炉的统计数据是企业制定、调整发展战略的基础,是企业领导制定经营决策的依据,关系着战略与决策的方向。因此,统计人员不仅要了解基本的统计方法、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更要善于运用统计资料,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企业领导也需高度重视,这样,各基层单位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才能有明显改善,才能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以及保证统计部门能够独立开展统计工作。其次,提高统计人员待遇,设计有效的统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其克服不思进取、因循守旧、阻碍统计事业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树立积极进取、热爱统计工作新理念。
  2.提高劳动工资统计人员的素质。一是要求劳资统计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二是对从事劳动统计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的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劳动人事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要求,把各项指标内涵及指标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弄懂弄透,树立依法统计的观念,强化统计意识,熟悉劳资统计指标体系,精通统计业务,在上岗前要取得统计人员上岗证;三是强化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动统计人员熟练运用现代化统计手段的能力,通过培训,统计人员全部取得计算机中级证书。
  3.系统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制度。规范、准确、及时、可靠是劳资统计工作的价值所在,是最基本的要求。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和统计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层基础数据的及时、准确,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统计工作过程中,对基础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和要求。从基层的统计抓起,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使劳资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首先,严格统计人员上岗选拔制度。统计工作的从业人员,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工作责任心强和相对固定的人员来担任。固定人员担任此项工作,工作中可以不断积累成功经验,为企业管理、决策,做出更快捷的贡献。选拔具有高度责任心、能坚持原则、熟悉劳资统计指标体系、精通统计业务、掌握计算机操作程序(WORD、EXCEL等)的人员上岗。这样的人员上岗,有助于统计数据的准确以及统计效率的提高。其次,规范基层报表制度,层层落实责任。要求统计人员及时、准确的报送报表,并且分管领导逐级签字,逐级承担责任,形成逐级审阅报表的职业习惯。三是建立表彰评先制度。根据平时各单位报表的报送情况(及时性、准确性、签字的完整性等)进行打分评价,定期表彰先进,形成统计人员的积极进取的良好风尚。
  4.探索劳动统计工作的先进手段。首先,随着网络化的普及,大多企业都引进了基于网络资源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武装劳动工资统计部门,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可以利用电子信息网络架起企业内部的数据直通传输渠道,减少中间统计管理层次,提高统计效率和质量,甚至能够实现动态统计,快速准确地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数据。其次,大量的统计数据储存于计算机的磁介质中,必要时可以快速的进行检索、查询和反馈,提高工作效率,使统计资源得以高效高质的开发利用,这也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第三,设置逐级口令,限制审阅权限,有效地保证数据安全。第四,利用程序,自动为领导提供多层面的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分析工作是统计数据的升华,利用科技手段收集到准确统计数据,并通过有经验的统计人员借助系统加强对劳动工资统计数据分析,充分发挥劳动统计工作的参谋职能作用,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报告,实时地为领导决策服务,为企业薪酬改革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三、结语
  总之,随着领导和统计工作人员观念的转变,人员素质的提高,制度的进一步系统化,网络信息的充分应用,报表质量定会得到明显改善,相关数据的提供也会更加准确、及时,统计分析也会更加透彻,从而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加精准地反映企业客观实际的数据。这样,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在适应了企业发展的同时,统计工作本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股份公司 山西太原 030053)(责编:吕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1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