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高职教育系统有序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蓝祥龙 谢南斌

  摘 要: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发展研究中,揭示了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非平衡性、开放性、非线性特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是由诸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对立统一体,要素的结构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变化,形成系统的结构及其运动,诸多要素及其运动是引起系统涨落的动力因子。提出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对外开放、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合理调配现有教育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建构有效完善信息沟通体系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熵流控制。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系统 有序发展 耗散结构 熵流控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42-02
  
  一、引言
  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是由比利时物理化学家普里高津(Prigogine (T)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是建立在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门研究开放系统的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的性质、形成、稳定和演变规律的科学。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以开放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系统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由于其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从热力学的无序(disorder)向有序(order)转化的过程。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在平衡态附近的非平衡区域不可能形成新的开放系统的有序结构,在这个区域内系统的基本特征是趋向平衡态(equilibrium state)。在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还是社会的、经济的系统,如果某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过渡到一定程度,系统内部某个参量变化过渡到一个临界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将发生序度突变,可能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成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非平衡状态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耗散结构理论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由宏观热力学拓展到管理科学、工程技术,乃至社会经济等领域。
  依据复杂系统(Complex Systems)理论,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结构可以理解为是由许多相关要素构成的,并且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规则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联系方式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复杂系统。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结构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结构优化必须遵循系统演化规律,使系统形成耗散结构。
  二、高职教育系统演化发展的动力因子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诸多要素及其运动是引起系统涨落的动力因子。高等职业教育系统能否形成新的有序稳定的耗散结构,要依赖于这些内外因子的作用。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结构的主要因子有:
  1.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它既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又对教育提出不同要求。一个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体系、结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乃至人才规格,无不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方式发生直接、间接关系。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结构的优化与功能的发挥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由此而形成的经济系统所制约,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良性运行依赖于与经济系统的协同发展。经济环境对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影响更直接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密切相关,这种影响主要是以就业结构为中介投射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水平和区域结构等状态上。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就是随时都进行物质、人才、技术和信息的交流,各种要素诱发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的涨落。
  2.科技进步水平。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充分说明了一条规律,即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莫不与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科技进步全面作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结构的调整打破了系统原有的资源组合方式和信息反馈系统,也改变了系统与环境的约束机制,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及其与环境之间产生不同于从前的力和流,形成新的、非线性反馈机制。在系统内部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相干效应,有可能在相互竞争和协同中形成导致系统整体质变的巨涨落,使原系统结构失稳,触发整个系统序度突变,形成新的系统的整体性。
  3.人口结构。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密度、性别和素质等要素构成。马克思把“人”看作为生产因素中的能动因素,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是有生命、有知识和创造力的一种复合体。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源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被称为第一资源。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呈现出经济实力的强弱与人力资源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人”要成为人力资源,需要通过接受一定的教育或培训,提高必要的智力素质。人口结构对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产生影响,突出反映在区域分布和学校规模等结构上。一般而言,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则生源充足,供需旺盛,对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学校数量的需求量大;相反,人口稀少的区域,对高等职业教育所需求的规模和数量就小。可见,人口结构对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涨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人口结构因素将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非线性作用,使系统偏离稳定状,形成新的有序的耗散结构。
  4.体制创新。教育的种种创新必须有体制的创新做支柱、作保证,否则,任何创新的知识、方法和实践等等都会在陈旧的体制中被吞噬。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是当前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外源动力因素。体制创新主要包括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体制改革和创新入手,完善其系统的宏观管理,增强其运作的目标性、完整性、协调性,提高其整体效率。
  5.高职教育内部人力资源配置。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配置就是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类建设、层次定位和发展目标,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潜力,在人才培养、科研产出、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收益最大化。就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内部人才状况来看,人才匮乏,以及由人才的缺乏所引起的专业设置单一、层次水平较低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内部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这一切问题,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的效益,对此必然会刺激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演化的涨落的产生。
  6.高职教育内部财力物力资源配置。对高等职业教育财力物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是实现对有限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有效利用、使其边际效益最大化的必备途径,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决定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区域布局也取决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因此,财力物力资源供给的变化与产出结构、数量、质量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数量、规模、专业设置、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等一系列问题,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系统而言,将产生不可回避的具有决定作用的涨落,在系统内部非线性协同相干作用下,形成巨涨落,它将打破原系统的稳定状态,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的耗散结构。

  7.高职教育科类设置。高等职业教育的科类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院校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科类结构调整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有的学者认为,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本身蕴含着分化,因为科类是分化的结果。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单一的分化特征复杂化为分化和综合并行,特别体现在人才培养上。高等职业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刺激涨落的形成,原来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结构失稳,促使新的稳定状态的形成。
  8.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分化。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分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职业教育的整个发展史来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层次分化起促进作用的除了技术、经济等因素以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来自教育内部,那就是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当基础教育普及停留于小学阶段时,职业教育则为初等职业教育;当普及的基础教育延伸至初中阶段时,职业教育则上延为中等职业教育;当高中教育普通后,职业教育再次延伸,为专科类高职;当普通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甚至普及化后,高等职业教育自然就往上延,到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拓展或高移,逐步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及体系特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想达到优化结构的目的,必须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纵向结构体系,增强层级之间的关联度。只有这样,才能在稳定的基本前提下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
  三、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熵流控制设计
  依据熵理论,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关键在于降低系统内部结构正熵增和从外界输入负熵流,对此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
  1.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对外开放。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系统,要使系统总熵减小或者变为负值,只有大量的从外界环境引入负熵。因此,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总熵的控制,必须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利用从外界环境中得来的交换物,抗拒系统内部的熵增,使系统总熵减小,增加有序度。但是,负熵的引入也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即从外界环境交换得来的物质和能量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那么这时不但不会对系统的有序化有贡献,反而会加剧系统内部的混乱,使系统更无序。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高薪引进一些高职称人才,本来可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但也许因为过于高薪伤害了原来教师的积极性,结果专业建设不升反降。因此,在强调负熵引进原则时,一定要注意引入的信息与原来系统里的要素协调融合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负熵的抗拒系统内熵增的正面效应,促使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有序度的提高。因此应做到:第一,培育和强化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系统观,创建全面开放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扩大和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与国内外进行广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资金技术的交换,加强人才、物质、资金、设备、产品等与外部环境的交换使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和社会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第二,积极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改革的动力,引进先进的科技、文化、信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拓宽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职能和服务范围,使高等教育系统获取新的稳定生源和多条办学资源渠道。
  2.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创新高等教育体制,形成一个具有效率化特点的运行机制,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得不作出的选择。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不断创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制,建立各自特色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前一阶段是由政府指令性文件引导,属于外部干预发展型,进入新世纪之后转入内部调整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上世纪起步到现在发展成“多如牛毛”,超速和过度发展已成现实。这种超速发展带来的规模过大、管理混乱、区域结构失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负面效应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入迷途。所以,创新体制、制定有利于发展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教育投资环境和人才培养环境,有效配置各种资源,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和秩序,解决高等职业教育自身无法解决的熵增问题,同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有利于负熵的流入。第一,积极探索和推进建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中央、省与地(市)三级办学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育立法工作,改善和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等职业院校布局。第二,大力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国家应制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适度调节作用,积极推进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构建多渠道投资办学、国有民办、一校两制、股份制、中外合作等多种办学形式,突出校―企结合,走社会化、特色化的道路。第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要积极引导各级各类高等职业院校合理定位,拓宽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互通的通道,建立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梯度结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为高等职业教育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第四,建立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必须依法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进一步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建立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出资和捐资教育的激励机制,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3.合理调配现有教育资源。资源是有限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也同样不可以无限消耗。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包括教育经费、科研经费、师资力量、设备资源、实训资源、图书信息资源等等,要使系统熵值最小,必须合理利用与分配资源。这就要以能否减缓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总熵值增大的趋势为出发点,以低熵为目标,通过合理调配现有教育资源,整合要素,达到耗能最少、绩效最高的状态。第一,充分开发现有教师资源,赋予教师个体以充分的自主性、自由度与选择权,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高效办学。第二,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来调配资源合理聚集和分散,使高等职业院校的区域布局、科类结构比例和层次结构梯度更科学,对有限的经费控制消耗、充分利用、避免浪费。第三,要重视教育投入,在教育资源配置系统工程中,不断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研究制定适合实际的教育经费政策。第四,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要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结合与互动,真正从源头上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利用率,推进教育资源跨区域、跨部门、跨所有制优化重组。
  4.以市场为导向,确立发展战略。控制系统熵增的延缓或降低,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熵流控制过程中,与经济活动一样,在相当广的范围里和相当大的程度上,市场能够以最小的能耗,传递和处理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达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在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演化过程中起到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的作用,具有高效的信息传递和灵敏的组织协调功能以及良好的控制决策和有力的执行激励功能。高等职业教育为了维持可持续发展,以“无形之手”为媒介,根据从市场上得来的各种信息,来调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如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人才培养目标等等,抑制系统熵增,并从市场获取负熵进行自组织,以形成耗散结构。因此,在目标定位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发展战略一定要从各地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树立多层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制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多规格、多层次培养人才。
  5.建构有效完善信息沟通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总熵的控制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纠正偏差和错误的信息反馈过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是偏离目标的行为,是系统中正熵增,这是不可避免的。有效的系统总熵控制不在于是否出现过偏差和错误,而在于能否及时有效地控制误差。只有通过了解、分析、研究偏差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具体解决偏差的措施,即引入负熵。这个认识、纠正偏差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的接受、加工、处理的过程。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能否准确及时,将直接关系到系统总熵值的变化。只有信息系统灵敏可靠时,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总熵控制体系才能作出准确地判断,才能对系统的诸要素进行有效调整,才能尽可能使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人员等交流达到平衡,才能大量引入负熵,使系统有序发展。因此,一要建立完善的、多通道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多通道的信息沟通渠道就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沟通体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沟通网络。通过立法,规范人才流通、学术交流、招生考试制度等,使其能成为系统内外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时,应加强宣传、大众传媒、公众舆论等的作用,使沟通渠道多元化。二要增强教育信息沟通体系的自我矫正力。要建立健全及时、充分的反馈机制,对高等职业教育信息沟通体系各个环节要加强管理和约束,提高决策者鉴别真伪信息的能力,警惕信息失真。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研究》(2009JYY024)。]
  
  参考文献:
  1.普利高津,曾庆宏译.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对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闫卫华,蔡文伯.构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
  3.艾凉琼.从耗散结构理论看高校科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08(7)
  4.刘畅.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调整[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
  (作者单位:蓝祥龙,谢南斌,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汕尾516600;谢南斌,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2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