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外合作办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薇虹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是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利用国外优势教育资源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也是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从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意义,合作办学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如何搞好中外合作办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模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008-02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2号发布)》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中外合作办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以来在我国已有20年的历史。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和兴起。从1995年~2003年是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发展阶段,在此阶段,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基本找到了合作办学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使合作办学能在中国发展起来,成为除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以外的一种独立教学模式和机构。2003年至今是中外办学健康发展的阶段,随着中外合作办学法制逐步完善和中外办学理念逐渐为大众接受,中外办学的机构日益增加,涉及的省份也在扩大,引进的师资力量以及申请就读的学生人数也大幅上升。据有关部门的最新信息,目前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超过1100多个,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年1月河南省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3个。2007年9月广东省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个。2008年3月5日上海市第一批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123个等等。悉尼工商学院2006年在校生2700人(2010年达到4000人)。
  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在于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缓解教育社会需求,减轻政府办学经费的压力,有利于减少人才外流,带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在借鉴国外成功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利用国外先进教育资源推动教学改革,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必将成为中国教育长足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我国合作办学的模式
  在当今千姿百态的中外合作办学中,由于多种不同的合作模式和多种不同的办学模式的存在,就组合成了多种多样的不同办学实践。每一个合作项目,既有不同合作模式的特点,又受不同办学模式的制约。各种合作办学的模式既存在自身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这就使得中外合作办学成效显得良莠不齐。
  (一)合作模式分析
  合作办学的总体原则是合作双方都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合作,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合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往往因时、因地、因项目层次而异,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常见的合作模式。
  1.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基本上是校校合作的模式,即中国的教育机构与国外的教育机构就某些专业、课程、项目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办学模式在中外合作办学中采用的较多,适应面广,合作方式多样。
  2.单方投资与双方投资。举办中外合作项目,需要有相应配套的硬件设施。多数项目是利用中方现有的校舍,或在校外租用房子进行装修后投入使用,外加一些必要的教学设备的添置,这需要有相应的资金投入。通常做法有单方投入和双方共同投入两种。
  3.局部合作与整体合作。局部合作一般是指中方教育机构以其中一个系或者一个专业进行合作,引进外方课程,由外籍教师担任部分课程。
  4.外方教师为主与中方教师为主。中外合作办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外籍教师在全部课程结构中所承担教学任务的比例。一般来说,外教比例越大,实质性的引进越多,但成本也越高。
  (二)办学模式分析
  一般而言,办学模式是指举办、管理或经营学校的体制和机制的模式。从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看,除了遵循办学的一般准则外,它具有明显的创新特点,常见的有以下四个办学模式。
  1.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从总体上划分,可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类。非学历教育的合作形式灵活多样,主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扣紧市场和就业技能要求。不足之处是,这类国外合作机构往往背景较复杂,有的是带有商业运作性质的营利性机构。由于国内没有类似项目,存在着不可比性,有时对质量进行监控较难。
  2.单校园与双校园。中外合作办学中最常见的模式是单校园和双校园模式。单校园模式指的是,不把到国外留学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在中国境内完成预定的学业,即可获得相应的文凭和证书。双校园模式指的是,学生必须分两部分完成学业,一部分在中国境内的合作校内完成,另一部分在国外的合作校内完成。通常有2+2、3+1和1+2+1(数字代表年数)等模式。
  3.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绝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都是以全日制模式运行,但也有部分项目是以非全日制的形式进行合作。非全日制合作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带有创新特点的合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所产生的新的合作方式。
  4.单文凭与双文凭。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学历教育中,有两种常见的文凭发放办法,一种是单文凭,一种是双文凭。单文凭教育是指学生完成学业后,只获得中方院校或外方院校的文凭。双文凭项目属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较正规的一种,学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通过高考等)方能被录取。这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模式,但由于受条件限制,生源不是很充足,目前办得很成功的仍然不多。
  三、中外合作办学中我们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如何搞好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诞生后,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但从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
  (一)对开展合作办学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一些政府部门、中方学者以及社会大众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从政府层面来说,因为担心教育主导、教育公益性等问题,因此对中外合作办学更重视规范管理,加强监督,但却支持不足,大都缺乏具体的鼓励性措施,也没有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进行大力宣传,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没有很好地对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外方优质资源进行研究,影响了办学质量,从而让大家误解中外合作办学有钱就行,认为中外合作办学不正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1.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深刻认识中外合作办学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国教育进一步发展与世界接轨的需求,于是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成为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条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所以中外合作办学对我们来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真正做好中外合作办学,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这对于指导办学是必要的。其次,还必须明确我们的办学思路,尽快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也应尽快制定。必须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不是延续我们原有的做法,而是应当以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观念对待这项工作。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加强合作双方的沟通交流是必需的。

  2.正确处理办学公益性和合理回报之间的关系。我们把中外合作办学和国内高校一样定位为公益事业,而国外一些合作学校或机构把谋求丰厚的经济利益作为其目标。为了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这两者间找到平衡点,使双方取得某种共识。国外合作方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国内合作方则应重视社会效益而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二)学科专业的设置偏重在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科目,限制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全面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的投入成本高,而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影响力很难保证有足够的生源来解决高投入的问题,也就是开办中外合作办学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很多合作学校的专业设置偏重在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科目如商科、管理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导致低水平重复办学。应当避免重复性,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树立正确的合作办学的目的前提下,认真分析市场或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社会有用而相对开设较少的科目,不要一味以眼前利益为目的。合作办学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才能够获得长远的利益。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质量不能保证,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声誉和招生
  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与学生质量即生源、师资力量特别是外方师资有很大关系,当然办学机构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原则、以及具体的项目规划与管理与办学质量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学质量是影响中外合作办学质量高低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引进外国教育优质资源特别是引进外方核心专业课程以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授课的比例很低,则难以保证办学质量。关于引进外方课程的比例,我国教育部的规定是“不低于三分之一”,实际操作中,虽然许多项目从形式上达到了这一要求,但并没有从实质上做到。某些合作项目虽然课程是外方学校的,但是聘任的教师并非合作学校对方原有的,教师更谈不上是资深教授,而是外方从社会上招聘的教师,派到中方来授课往往都是短期的。更有一些合作项目虽然名义上是引进外方课程,可实际上外籍教师都是中方院校自己从社会上聘任的,这就更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应当采取措施:
  1.引入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合作办学机构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是否有违合作办学的原则,一旦发现及时处理,引入监督检查机制对合作办学双方也有一定的牵制作用,使合作的情况更加透明。
  2.把学生质量作为检验合作办学质量的一个标准。衡量学生质量的高低,有两个方面,第一,非常直观的表现,就是学生出国进一步学习的数量。第二,应当看毕业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这个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包括哪些内容,目前虽然不很一致,但基本上应当包括这么几点:外语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汲取国外尊重个体差异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引进多元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并借鉴外方严格教育质量监控的经验,使我们在探索现代教育的新路时少绕弯。当然,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不能背离我们的具体环境和实际需求。
  [本文由宁波大学刘孔爱菊基金资助完成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蕾,杨艳:.中外合作办学法律特征及法律形式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1)
  2.董泽芳.现代高校办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2(3)
  3.周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辽宁教育研究,2002(5)
  4.王剑波,康健.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0)
  5.王敏丽.浅论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J].江苏高教,2003(2)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浙江宁波 315211)(责编:郑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4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