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贷款风险管理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 萍

  摘 要:高等学校利用银行贷款办学,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分析高校贷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信贷资金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校 贷款风险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12-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高校的快速发展问题摆在了面前。从1999年起学校连年扩招,学校规模、硬件设备、师资力量都明显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更新办学理念,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办学层次,加强办学质量管理。而学校的资金来源十分有限,于是学校纷纷向金融机构申请信贷资金用于扩建新校区和扩充教育资源。但高等学校利用银行贷款办学,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分析高校贷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信贷资金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一、高校贷款产生的原因
  1.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扩建。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从不到700万人,增加到现在的2979万人,2009年,我们在总规模上已居于世界第一;毛入学率也从原来的不到10%增加到24.2%,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大众化阶段。扩招的同时,各高校面临着教学硬件及软件的严重不足。因此,全国各地纷纷兴建大学城,仅郑州市在东、西、南三个方向建立了三个大学城,大学城的建设进而带动了教学设施、学生宿舍、学生活动场地、科研用品的增加,这成为扩招后大多数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据统计,全国大学总数从10年前的1000所左右增加到现在的近2000所。而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则从2008年的849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834万人,而10年预计要锐减到803万人。但以河南某高校为例,招生人数从2008年的2499人增加到2009年的4100人。这形成了明显的矛盾,如何在学校总数增加、生源减少的情况下继续完成扩招工作,这就需要在教学质量、学习环境、后勤保障上下功夫。如何保障并提高教学质量,则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并培养现有的师资队伍,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而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投入。
  3.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要求。自1998年开始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对高等学校教学设备、基础设施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在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明确规定了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宿舍面积、生均师资比、体育维持费、本科业务费、设备购置等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水平的评定,评定结果将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发展壮大。而要实现这些指标,仅靠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已经不太可能。所以,建新校区,成为扩招后各高校的必然选择,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4.学校自有资金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学校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以河南省教育经费拨款为例,财政拨款在2009年以前一直持续在9%左右增长,并不以学校现有规模及需要拨款,而学校职工人数增长幅度超过了经费的增长幅度,这形成了财政拨款所拨人员经费不足的现状,需以事业收入中的教育事业收入来弥补,公用经费更是如此。教育事业收入除了弥补人员及公用经费后仅能维持现有的教学任务,而科研事业收入资金属于专款专用。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又微乎其微,这使得学校的大规模建设必须依赖外部资金。
  二、高校贷款产生风险的表现形式
  1.负债规模过大且结构不合理。部分高校在建设新校区时没有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规划,盲目树立形象工程,追求大而全的规模建筑,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贷款数额超出自身承受能力。截止2008年底,河南省省属高校累计利用贷款274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43亿元,每年需支付利息约10亿元,占河南省高等教育经费总额72.5亿元的1/7。同时绝大多数为1年期流动资产贷款,部分高校过度依靠举债发展,还本付息压力巨大。仅以河南某高校为例,该校2008年全年收入1.8亿元,支出2.12亿元,而当年的到期贷款高达3亿元,在往年无结余的情况下,如何使学校资金链不断裂,到期按时归还贷款,只能通过新增贷款以新还旧、贷款展期。
  2.国家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2008年以来,国家投资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计划的实施,使下半年略显乐观的高校贷款形势发生了微妙变化,刚刚升温的金融机构对高校贷款的热情骤然下降,对进入还款高峰期的高校贷款带来困难。且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仅河南省财政追加的贴息也由2007年的2.4亿元下降到2008年的8千多万元,2009年河南省财政贴息经费仍然采取2007年的、对贷款余额减少的学校进行奖励的办法除了部分学校获得奖励外,其他大部分学校贴息水平大幅下降。
  3.建设项目经费来源过度依赖信贷资金且投资效益不佳。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高校每年的预算原则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因此,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事业结余,那么如何筹集建设项目经费,则只能通过贷款及争取财政专项经费,而财政专项经费十分有限,则经费主要来源于贷款,甚至有各别学校的新校区建设经费全部来源于银行贷款,一旦信贷资金不足,则新校区建设停工。另一方面,通过学校贷款增加了大量的固定资产,但这些大量的优质资产由于缺乏科学的论证,资源优质却不能产生优效。有些大型仪器设备花费上百万,但仅使用几次就闲置不用。从投资的结构看,教学设施建设与后勤保障建设、瓶颈项目与形象工程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协调;从投资的进度上看,一步到位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同样影响到贷款项目的投资效益。
  4.高校归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存在不确定性。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制定了详细的还贷计划,但从内容中可看出,只有少数学校是将老校区土地置换款作为还贷资金的来源,其他学校均以名义上的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收入作为还款来源。但从财政拨款的情况来看,财政拨款仅够支付编制内人员工资及少部分公用经费,学校超编人员经费及大部分公用经费需由学生学费负担,学费收入还要支付学生经费、后勤保障经费及正常教学经费,剩余的支付部分贷款利息,学校根本无多余资金归还贷款。
  三、加强高校贷款管理的几点建议
  1.控制举债规模,优化贷款结构,降低债务风险。学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事业发展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提倡适度举债。可以以一些财务指标为指导对债务的规模和安全性进行动态监测,合理确定本校的贷款规模,如:负债率(债务余额/当年学校总收入)、偿债率(年度还本付息额/当年可支配财力)等。优化贷款结构,恰当预测建设所需资金,合理预计贷款的偿还能力,逐步将大部分短期贷款转化为中、长期贷款,使贷款结构逐步合理化,还款时间均匀分布,避免在某一时间集中归还贷款而引起资金支付困难。
  2.加大政府投资管理力度,努力降低债务风险。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学校贷款建设管理力度。政府应对各高校新校区建设进行评审认定,集中建设。各高校提出新校区建设意见和资金需求,教学区建设由政府组织评审认定,生活区建设由各高校根据自己情况自行规划。建设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统一协调银行贷款,多为5至15年期的长期项目贷款。政府成立建设办公室集中建设,统一管理各高校在银行的贷款资金,专款专用,统一支付。政府统一协调银行贷款解决各高校新校区建设资金问题,财政全额贴息。以各学校贷款现状,政府为根本解决高校的债务问题,可先替学校归还新校区建设的大部分先期贷款,剩余少数贷款明确由学校自身解决,并控制今后的贷款额度。今后财政每年可逐年增加高校基建拨款,解决高校的资金紧张问题,使高校集中精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3.多渠道筹集建设经费,降低偿债风险。从现状看,各高校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途径依然是银行贷款,但这种单一的筹资模式势必加大学校的财务风险。由于贷款是学校的负债,债务就须还本付息,如果管理、使用不当,就会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扩宽筹资渠道,建立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分散风险,增强还贷能力。首先,通过多种办学模式来分散财务风险。由于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现代社会已进入大众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优势,举办各种短训班,继续教育班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对知识渴求的需要,分散全日制学生由于生源缺乏、学生欠费、贫困生缴费困难等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打破传统的筹资观念,对教育筹资体制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引社会闲散资金,通过社会融资、单位职工信托资金等多种手段筹措资金,实现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分散高校举债办学带来的财务风险。其三,由于财政拨款既没有资金使用成本也不需要归还,学校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与时俱进尽可能多的争取建设相关的专项经费。最后,学校要积极争取社会捐赠,学校内部可建设专门的募捐管理机构,扩大募捐范围,积极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经验,为学校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
  4.加强投资效益管理,降低债务风险。高校贷款的目的是解决当前和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使用贷款建设项目要经过严格、科学的论证。建设项目要经济实用、厉行节约,在确保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快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5.制定严格、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确保按时归还到期贷款。将信贷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形成一种新的财务平衡关系:年度总收入+年度贷款额度=年度总支出+年度还款额度,其中将还息计划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同时将信贷资金单列预算管理。严格控制预算,实行超预算预警机制,财务部门和全校各单位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特别是学校领导要将超预算支出纳入集体决策。同时根据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年度贷款额度方案制定具体还贷计划和措施,形成对贷款资金使用的管理机制,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为大学城的建设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
  高校债务是未来影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化解高校债务风险,保持适当办学规模,快速提升办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为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批准号为:B742]
  
  参考文献:
  1.沈金东.关于高校银行贷款及资金管理的认识与思考.会计之友,2007(10)
  2.赵善庆.破解高校还贷风险问题的建议.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8(2)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计划财务处 河南郑州 450008)
  (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4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