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家的秘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万 珺

  每次看货、进货时,我手上肯定要带一枚戒指,而且始终不变。因此,很多人推测我是在学习周润发演的那位“赌神”,用这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戒指去迷惑对手。其实,根本没有那么玄,我只是将手上的这枚戒指当作“比对石”,用它作为判断其他翡翠成色的标准。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但这句话在翡翠行里并不适用。因为同一件翡翠,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不同的光源下,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成色,如果通过对比不同翡翠之间的差异,来作为是否买进的依据,即使是行家,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正因为如此,翡翠一行中便生出了许多规矩,在外人看来甚至很多都是匪夷所思的。
  从矿物学上分析,翡翠是由成千上万颗数不清的微小矿物组合而成的,属于岩石。它不同于钻石,钻石是有一种矿物组成,属于宝石。翡翠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绿,紫、白、黑等色。翡翠的种质也有很多,这也给翡翠的鉴赏、评估带来了很大困难。行家常常说“外行看色,内行看种”。普通人往往用颜色来判断一件翡翠的好坏,而业内鉴赏翡翠主要是以“种”、“水”作为判断依据,此外还要看它的颜色、工艺和形状。
  简单来说:“种”就是对一件翡翠质地的描述,稍微专业的说法叫结晶颗粒的细腻程度;“水”主要指翡翠的透明程度。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矛盾:按理说越透明的翡翠越好,但越透明的东西也就意味着――颜色越淡;而颜色越浓的东西却又无法满足很透明。因此,鉴赏翡翠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且无法做到像鉴定钻石那样有明确的分级标准。换句话说,鉴赏翡翠主要还是凭借眼力。
  大约10年前,我还在嘉德拍卖公司珠宝部任经理,那年收到了一对翡翠手镯,“种”、“水”都很好,要价60万元,很便宜,以为捡了一个大漏。后来我与顾问到室外阳光下“复眼” (行话,再看一次的意思),我立即就发现了:这对手镯居然都有一圈裂纹。
  这也就引出了行家看翡翠的另一条重要规矩:晚上不看翡翠。看翡翠时的光线可分两种:日光和灯光。作为行家,一定要在自然光下看翡翠。而且,以在自然光下看到的效果为准。行家看翡翠的最佳时间是上午9点到中午1点。一般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就不再看翡翠了,即使看了,也绝不会掏钱购买,第二天一定要经过“复眼”后,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
  我们俱乐部的一位会员曾把她刚刚买的翡翠拿给我看,那是一件“种”不错但颜色有些过于灰暗的翡翠戒面。我问她:当初买的时候,这个戒面是不是放在一个黑色的底托之上?她很惊讶:是呀!买的时候东西很漂亮,但拿回家后就觉得不对劲了。这个“打眼” (行话,买到假货的意思)案例,就是背景惹的祸。翡翠在黑色背景下,往往会显得很绿,如果这件翡翠放在白色背景上,这位会员根本不会多看一眼。
  普通人接触翡翠最多的地方,基本都是在珠宝店。那里面基本上都被商家精心布置着各种角度的黄色光源,在黄色光的照耀下,各种翡翠都会被“看高”――比实际效果更好看,颜色更显娇嫩。翡翠底托也很有讲究:像豆种的翡翠,白色背景下,内部的白棉就会变得不明显:而黑色背景下看翡翠,色偏的缺陷基本就被掩盖住了。
  听过我讲的翡翠鉴赏课程后,有一位朋友拿着手电去买货,而且一定要将翡翠拿到室外再看一遍。可是买回来后,依然被“打眼”。原来有些珠宝店的翡翠货品整体非常一般,只有为数极少的几件还看得过眼。于是,在周围劣质货品“众星捧月”式的烘托下,少数几件翡翠立刻被凸现出来――不由得你不动心。如果紧紧盯着一件翡翠,而不去观察它周围的环境,即使具备了专业的眼光,依然可能会上当。当你面对一件翡翠时,平静的心情有时比眼光更至关重要。
  商家与买家之间的这种斗智斗勇,反复较量间,慢慢就炼出来了一个又一个行家,也由此生出了越来越多的行家的秘密。
  
  (作者为万瑞祥翡翠俱乐部首席鉴赏专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5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