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回马枪”与“燕尾盾”:ST方源的控制权战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牛建波 钱先航

  考察ST方源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争斗虽然表面上取决于授权书的有效性问题,但实质上是个公司治理问题
  
  作为著名的沪市老八股之一,600656这个代码自浙江凤凰开始就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而从2008年8月13日东莞市方达再生资源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借壳华源制药改名“ST方源”以来,这个代码又经历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变故,其情况之复杂、争斗之激烈不亚于一场战争。
  
  重组
  
  这一场战争的起点是ST方源的重组。自借壳上市以来,围绕ST方源的就是合同诉讼、借贷纠纷以及股权冻结等字眼,其第一大股东勋达投资的实际控制人麦校勋更是深陷巨额债务、违规担保的泥潭。ST方源2009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公司2009年前三季度已亏损2亿以上。按照当初的股改承诺,差额部分要由麦校勋补足,此时以最快速度寻求外力重组就成了唯一选择。
  在这一背景下,2009年6月2日勋达投资与深圳国恒签署了关于重组ST方源的框架协议,但一周后国恒征得麦校勋同意将重组权利转让给自然人余蒂妮。由于麦校勋所持股权已被轮候冻结,为保证其利益,余蒂妮在6月16日与麦校勋签署了一份《不可撤销的授权书》。根据这份授权书,余蒂妮拥有了勋达投资唯一的股东决定权、股份受益权、股份处分权、董监事提名权,并拿到公司印鉴、证照在内的勋达投资全部经营管理资料。6月19日,勋达投资法定代表人变更为余蒂妮。不久ST方源董事会改组,余蒂妮等人掌控了董事会。
  
  突袭
  
  就在余蒂妮根据框架协议完成有关资金违规划转、违规担保的整改之时,事情的发展陡然生变。2009年9月11日,麦校勋突然甩了一个“回马枪”,宣布撤销《不可撤销的授权书》,并到工商局将勋达投资的法人代表变为自己。随后的10月16日,麦校勋向现任董事会发难,称余蒂妮严重违反框架协议的约定,未支付其1000万元预付款,也没有处理目标公司违规担保的撤销及6450万元资金占用问题,最终未获得证监会及交易所谅解等,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以重组董事会。在遭到董事会否决后,又根据规定于11月3日向监事会提交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请求,由于监事会在法定时间内未予回复,因此勋达投资决定于12月2日自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改组现任董事会。
  
  反击
  
  面对麦校勋的出尔反尔,余蒂妮并未退让,坚决地亮出了自己的“燕尾盾”进行防守,双方展开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争斗。在麦校勋宣布撤销授权书后,余蒂妮对此行为的合法性表示了质疑,并表示会考虑暂停重组事宜。2009年10月26日ST方源召开董事会,以3票赞成、6票反对的结果否决了勋达投资的临时股东大会提议,酿成大股东的决定被董事会否决的罕见奇观。
  11月26日,ST方源董事会发布公告予以解释,称麦校勋及勋达投资已将其对公司的全部股东权利授予余蒂妮,虽然勋达投资单方面宣布撤销对余蒂妮的《不可撤销的授权书》,但公司董事会决议及律师事务所法律意见书均认定授权仍然有效。据此,公司董事会认为勋达投资并不具备召集本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权利。
  ST方源同时表示,董事会对此事提出了异议,认为其违反了公司《股东大会议事规则》。本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的议案与其向董事会、监事会提交的议案不符,且要求免除多位现任董事的资格,侵犯了相关人员权利,也超越了公司股东大会的职权范围。
  
  结果
  
  这场争斗的焦点最终集中到2009年12月2日临时股东大会的召开与否。据12月2日的《上海证券报》披露,ST方源董事会的反对意见没有生效,公司临时股东大会按计划召开,这表明监管部门可能认可了麦校勋作为勋达投资实际控制人的地位;而12月3日的《证券日报》也援引股东大会联络负责人的话称议案已经获得通过,这也意味着在董事会的争夺上,“枪”暂时攻破了“盾”。
  余蒂妮显然无法接受这一结果。据悉,余蒂妮已经根据双方此前签订的《关于重组公司的框架协议》的约定,代麦校勋完成了有关资金违规划转、违规担保的整改,付出了上千万元的代价,且其目的是为了最终重组ST方源。双方在《不可撤销的授权书》有效性问题上的争论,势必也会影响新董事会的运作。更值得关注的是,临时股东大会的决议并没有如期在上交所网站上公布,据12月4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勋达投资总经理的话说,这是“因为公司董事会秘书没有出席会议,而且董事会的公章也没有在我们手上”。而董秘没有参加会议的原因,则是由于在临时股东大会开始不到20分钟时,一伙不明身份的人突然闯进会场,将包括董事长、董秘等成员赶出了会场。尽管本次“组阁”的合法性仍然受质疑,但12月7日ST方源发布了临时股东大会的决议,审议通过免去余蒂妮等人董事资格、选举新董事的决议,并于次日发布了新董事会的首次会议公告,选举出了新的董事会。
  
  症结
  
  考察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争斗虽然表面上取决于授权书的有效性问题,但实质上是个公司治理问题。麦校勋的“回马枪”之所以能够攻破余蒂妮的“燕尾盾”,是因为“燕尾盾”本身存在“漏洞”,余蒂妮没有在获得授权的有效时间内构筑起防御替换董事的公司治理机制。
  自2009年6月19日至9月11日这近三个月的时间内,余蒂妮完全可以通过以下的机制来防卫麦校勋的“回马枪”。第一,限制股东的董事提名权或提名数量。一般而言,董事由股东或董事会提名,余蒂妮可以考虑修改章程,规定董事只能由董事会或下属的提名委员会进行提名;或者即使这一修改未获通过,仍然可以通过限制股东的董事提名数量,如规定持股10%以上的股东只能提名3名以下股东来达到目的。第二,限制董事的更换数量。与上一种方式相比,这种方法更具有直接效果。
  以上我们只是说明了董事会在防御董事替换方面的一些不足,事实上ST方源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远不止于此。
  首先,第一大股东的“掏空”与第二大股东的不作为。从股权结构来看,第一大股东勋达投资持股不到28%,而第二大股东自然人许志榕持股12.386%,完全有能力对麦校勋的行为产生影响,但许志榕显然没有,他先后辞去了ST方源的总裁和董事职位,“颇有当甩手掌柜之意”,这也使得ST方源子公司方达环宇的资产被麦校勋基本“掏空”,纯粹只剩下一个空壳。
  其次,独立董事不作为与监事会虚化。监事会设立的本意是为了监督公司、董事和经理层的行为,独立董事也是为了监督董事会的决策以及大股东的行为,但是纵观整个事件中ST方源的公告,最常见的就是“独立董事未发表意见”,监事会也没有开过一次会议。
  第三,信息披露的严重滞后。自2009年6月余蒂妮携6000多万巨资开始重组计划时,市场对其背景及过程的猜测从未停止,但直到9月19日公司才披露了具体过程,这才使得ST方源的董事会之争浮出水面,广大的投资者根本无法了解事实真相。虽然12月2日当天ST方源发布公告,称因信息披露义务人未及时告知相关信息而向投资者致歉,但此时临时股东大会已然要召开了。
  目前的“枪盾”之争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无论结果如何,ST方源的巨额亏损问题仍是一个沉重的包袱,重组是唯一的出路,而重组的路又在何方? 600656这个代码也许不久之后还会变出新的名称,而公司治理的规范是ST方源重获新生无法绕开的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7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