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什么经济学家错得如此离谱?(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保罗克鲁格曼

  没有人能够预料得到……
  
  近期接连召开的令人羞愧的经济学讨论中,经济学家们自我辩护的绝妙偈语变成了“没有人能够预料得到⋯⋯”。这些经济学家所称的“没有人能够预料得到”的事,就是那些本可以预测到、应当已经被预测到、有几位经济学家因预测到而遭到广泛嘲笑的经济灾难。
  以陡升陡降的房价为例吧。一些经济学家(特别是罗伯特•希勒)的确指出了房地产泡沫存在并且对泡沫破灭后的痛苦结果进行了警告,但是关键的政策制定者们却始终没能看出这显而易见的现象。2004年,艾伦•格林斯潘拒绝谈论房地产泡沫,并宣称“一个全国的严重价格扭曲是最不可能出现的。”本•伯南克在2005年则认为,住宅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强劲的经济基本面”。
  他们怎么会没有看出泡沫呢?公平来讲,不寻常的低利率也许能部分解释房地产价格的飚升。或许格林斯潘和伯南克的真实想法,只是想重点赞美美联储将经济从2001年的衰退中成功地拉了出来的功绩,如果承认这个“功绩”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一个巨大资产泡沫的创造,那些庆祝活动都会纷然扫兴。
  现在重读格林斯潘当年的保证,你会很吃惊地发现,他的保证并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只是基于一个先验的“信仰”:房地产市场根本不可能存在泡沫。金融理论家们对这一“信仰”坚信不移,2007年记者采访“有效市场假说”之父尤金•法玛时,法玛宣称“泡沫这个词让我疯狂”,并非常认真地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能够相信房地产市场:“虽然房地产市场比较缺乏流动性,但是人们在买房时非常谨慎。买房通常是人们要做的最大一笔投资,所以人们会小心地环顾四周、比较价格。出价过程是非常仔细的。”
  购房者通常都仔细比较价格──即他们比较自己欲购房产价格与其他房子的价格,但是这一点也没有说明房屋整体价格是否合理。这真是“番茄酱经济学”的绝好例证:因为一个两夸脱的瓶装番茄酱的花费是一夸脱瓶装番茄酱的两倍,金融理论家们宣称番茄酱的价格一定是合理的。
  对有效金融市场的信仰,蒙蔽了许多(如果不是大部分的话)经济学家的眼睛,他们没能看到历史上最大的金融泡沫的出现,有效市场理论本身就在泡沫膨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没有诊断出来的房地产泡沫已经破灭了,被认为安全的资产已经暴露风险了,金融系统已经暴露出自身的脆弱性,美国家庭财富蒸发了13万亿美元,600多万个就业机会已经丧失,失业率看来正奔向1940年来的最高点。现代经济学应该为我们当前的困境提供些什么指导呢?它是否还值得我们信任呢?
  
  关于经济刺激政策的争吵
  
  1985〜2007年间,宏观经济学领域实现了虚假的和平。“盐水经济学家”相信美联储已经控制了一切,“淡水经济学家”则乐意静观其变。2008年的这场危机结束了这个虚假的和平,双方的冲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
  在反衰退干预中,美联储通过从银行购买短期政府债来降低国债收益率,寻求更高回报率的投资者转而投向其他资产,推动其他资产收益率降低并导致经济反弹。美联储通过将短期利率由9%降为3%,来应对1990年开始的经济衰退;通过将利率由6.5%降为1%,来应对2001年开始的衰退;为应对当前的经济衰退,美联储试图将利率从5.25%降为0。
  但是想结束这场衰退,零利率也不够低,而美联储不能将利率降到零以下了。到2008年底,当利率基本达到了宏观经济学家所称的“零下限”时,虽然经济衰退持续深化,但是传统的货币政策已经失去所有吸引力了。
  现在该怎么办呢?这是美国第二次面对“零下限”了,之前一次是大萧条时期。正是观察到了利率下限的存在,才促使凯恩斯主张更高的政府支出:当货币政策失效而私人部门无法被说服去增加支出时,公共部门必须在支持经济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财政刺激是凯恩斯提出的应对我们当前所处经济萧条的答案。
  凯恩斯主义的这些思想其实是奥巴马政府经济政策的基础。这让“淡水经济学家”感到异常愤怒,因为25年来人们只乐意忍受美联储对经济的管理。1980年,芝加哥大学的卢卡斯教授著文称凯恩斯式的经济学太可笑了,以至于“在研究讨论会上人们并不认真看待凯恩斯的理论,在场的人们交头接耳并窃笑不息”。想想看,要让“淡水经济学家”承认凯恩斯的大部分观点是正确的,对他们而言其实是巨大的羞辱!芝加哥大学向来坚称市场万能的科克伦教授就异常愤怒地宣布:“奥巴马政府的政策不符合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任何人教给研究生的经济学知识,凯恩斯的思想只是被证明了的虚假的童话故事!”这种观点引发了“盐水经济学家”的回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布拉德•德隆教授在哀悼芝加哥学派“脑残”的同时激烈批评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观点。
  危机中更容易看出“淡水经济学家”们的荒诞不经。芝加哥大学教授凯西•马利根提出,失业率如此高是因为许多人选择不去工作,并称高失业率实际上是好事:“我们应该经历衰退。那些毕其一生在内华达州敲钉子的人需要找点其他事情来做。”如此疯狂的观点横行,只因为“淡水经济学家”自己在理论就深陷死胡同中:如果从人完全理性、市场完全有效的假设出发,你肯定会得出失业是自愿的、衰退是人所向往的这个结论。
  “盐水经济学家”的理论框架不同于芝加哥学派,的确考虑了非自愿失业的可能性并认为失业是件坏事。但是已经开始主宰教学和研究的新凯恩斯主义中的模型的假设前提仍然是个人完全理性、金融市场完全有效,为了将诸如当前的衰退等因素涵盖进理论模型中,新凯恩斯主义者们被迫引入了一些捏造出来的变量,代表无法确定的暂时抑制私人支出的因素(在我自己的一些研究工作中,也如是做过)。对据此捏造的模型,我们自己又有多大信心呢?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这个专业会从这里走向何方?
  
  缺陷与摩擦
  
  经济学陷入困境,源于经济学家们受到了一个完美无缺、没有摩擦的市场体系的引诱。经济学要想挽救自身声誉,必须面对不那么诱人的图景─一个具有许多优点但也漏洞百出、充满矛盾的市场经济。现在可能将要发生的,是缺陷与摩擦经济学将从经济分析的边缘步入其核心。
  首先需要强调两件事。一是现实世界中的投资者一点也不像有效市场理论中那种“冷酷的计算器”,他们都太受制于羊群效应、非理性繁荣以及无须有的恐慌。二是即便是那些试图基于冷静的计算来做决策的人,常常发现他们做不到,信任、信用和担保有限等问题会迫使他们去从众。
  先讲第一点吧。即便是在有效市场假设全盛时期,现实世界中的投资者也没有盛行的模型假定的那么理性。拉里•萨默斯在一篇金融学论文中开篇即讲:“四处看看,有白痴(这种‘白痴’在学术文献中被称为‘噪音交易者’)的。”行为金融学文献试图将投资者明显的非理性与人类认知上已知的偏见联系起来,这些偏见包括人们往往过于关注小损失而非小收益,太急于从小样本中做出论断(譬如因房屋价在过去几年中上升就预判它们会持续上升)。
  直到这次危机发生,诸如尤金•法玛等有效市场理论的提倡者,都无视这些简单的证据,仅仅将它们视为没有实际重要性的“好奇心”。现在,法玛们更难自圆其说了。因为一个巨大泡沫的破灭─耶鲁大学罗伯特•希勒等行为经济学家准确诊断出该泡沫并将它与过去的“非理性繁荣”联系了起来─已经使世界经济瘫痪了。
  再讨论第二点吧。假设的确有白痴存在,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5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认为也无关紧要,因为明智的投资者会在白痴们卖出时买入且赚钱,并在此过程中稳定市场。行为金融学家的研究则证明,弗氏的这一论断过于天真。1997年,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施莱弗和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维什尼著文认为“市场的无理性状态会比你保持有支付能力的状态更长久”,资产价格严重下挫即使未对经济基本面造成影响,也会削减资本实力并导致专业投资人士被迫离场,导致资产价格螺旋式下滑。
  这场金融危机看来就像是一堂实物教学课:金融市场并不稳定且与经济政策高度相关,金融机构破产及资本实力侵蚀会导致资产价格螺旋式下滑并抑制经济发展,缺少有效的政府救助会出现规模不断扩大的金融崩溃,衰退也并不是对技术进步率波动的最优回应。几乎所有的理论模型都无以解释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危机,因为那些模型普遍接受了有效市场的陈说。显然,这一切必须要改变了。
  
  寻求真实的经济学
  
  经济学家们必须要改变了。首先,他们必须面对金融市场远非完美这个简单的事实,明白市场变化受制于群体疯狂及非理性判断等诸多因素,因此市场泡沫是经常出现的。其次,他们不得不承认凯恩斯经济学仍然是我们深思衰退和萧条时最好的理论框架,可以推动人们放弃对美联储的顶礼膜拜并认真探讨各种有效经济政策的合理组合,尽管这对于那些长期嘲讽凯恩斯思想的人们来说确实勉为其难。再次,他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将真实金融市场的情况纳入宏观经济学中。
  这些必须的转变已让许多经济学家惴惴不安。因为这意味着经济学家必须放弃新古典主义“黑板经济学”所展示的由简单的设定、优美的模型、坚定的结论构成的“纯粹的美”,对这种“纯粹的美”的痴迷是不少经济学家依附新古典主义的重要原因。新古典主义在三代人经历的经济大危机预测分析方面都彻底失败了,“纯粹的美”只属于自恋者,正如H.L.门肯所讲的,每个人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应当区分为“灵巧炫目的、合理可信的以及错误的”等不同类型,不可因“灵巧炫目”就迷信不已。
  要解释经济衰退和萧条等问题,经济学家们需要抛弃个性理性、市场完美有效等看似“灵巧炫目”实则错谬不经的观点。经济学正在重构,基于新的基础的学科图景目前并不清晰,但我们可以希望,它肯定不会“灵巧炫目”但至少应当部分是正确的。(完)
  刘 利 编译张兴胜 校
  (译者单位:外交学院中国工商银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7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