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市银行资本补充困境与政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文

  银行资本补充已成为全球趋势
  
  金融危机不仅使银行意识到提高资本实力,特别是核心资本实力的重要性,也使全球各国监管机构认识到提高银行资本实力对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意义,未来全球银行业的资本监管将更趋严格,更侧重于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以加强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巴塞尔委员会于2009年12月公布了旨在提高银行业抗风险能力的巴塞尔协议III征求意见稿,关键主题为协调全球标准,防止出现资本和监管套利,增加向监管机构和股东的披露等。
  在加强资本监管,尤其是核心资本监管方面,中国银行业监管机关态度也十分明确而坚定。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10月下发的《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要求:发行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补充附属资本时,主要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且主要商业银行次级债占核心资本的比例不得超过25%,这在事实上是大大提高了国内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尤其是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在资本监管要求不断加强和业务发展加快资本消耗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大规模的融资计划,这一趋势在2010年达到了巅峰。来自瑞银证券的数据显示: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在内的2010年境内商业银行股权融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然而,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发展显然无法与如此大规模的资本需求相适应。
  
  上市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局限性
  公开增发。公开增发的融资规模限制较宽松,能实现较大规模融资。但一方面由于公开增发价格不得低于前二十个交易日股票均价或前一个交易日均价,因此在股市低迷或投资者预期不佳的情况下增发价格难以为投资者接受。另一方面,受我国资本市场广度深度的影响,大规模公开增发容易对市场造成较大影响,难以成为我国上市银行资本补充的主要方式。
  定向增发。上市银行可以定向增发为契机,引进战略投资者,助力业务发展。但一方面,定向增发对象不超过十名,因此大股东、战略投资者是否愿意并有能力增持股份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定向增发价格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90%,且增发股份有12个月至36个月的锁定期限制,这将大大影响投资者的认购热情,增加定向增发的难度。
  配股。相对于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配股的定价较为灵活,老股东增持成本较低,且参与配股的大股东股权不会稀释,如果控股股东和主要股东均有意向参与且拥有充裕资金,则配股受市场影响较小,成功概率较大。但是,对于主要股东资金实力有限的上市银行来说,配股也难以实施。
  发行H股。发行H股可以打通国际融资市场,后续再融资也相对便利,但其难点在于:一是银行业H股估值水平一般明显低于A股,如果发行时价格差距过大,可能因A股股东的反对而加大了发行失败的风险。二是在首次公开发行H股及此后实施除配股以外的H股再融资时,均需进行国有股转持,这可能在国有股东层面带来较大阻力。
  可转债与分离债。在债券供应不足的我国资本市场上,可转债是较受投资者欢迎的,但其难点在于:转股价格不低于公告募集说明书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一个交易日均价,因此在市场预期不佳时将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同时,持有人是否行使转股权利以及转股时间不确定,将给上市银行资本管理及债券偿付增加难度。分离债赋予上市银行两次筹资机会,且票面利率远低于普通可转债利率,但由于认股权证的过度投机,证监会目前已停止受理分离债发行申请。
  
  次级债券与混合资本债券。次级债有利于上市银行保持适度的财务杠杆,增加股东回报。但是,发行次级债只能补充附属资本,且在距到期日前最后五年要逐年摊销。受不超过核心资本一定比例的制约,次级债的总体额度十分有限。混合资本债券具有较高的资本属性,但该产品的投资主体不够广泛,融资成本较高,监管机关的审批也相当严格。自2006年以来这一工具一直没有得到明显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受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监管制度、产品设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上市银行资本补充环境与其大规模资本需求是不相称的,应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政策建议
  
  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市场环境与制度环境
  提升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增加有效供给。改变当前散户投资者占比较大的格局,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尤其是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对于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与不同风险暴露的投资产品分类监管。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近年来直接融资规模仅占企业融资总额的20%左右,企业对于银行贷款融资的依赖不断增强,金融系统的风险也过度集中于银行。应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比重,有效解决企业资金需求,同时降低银行业务扩张带来的资本补充压力。
  完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和资本补充制度。完善当前对次级债券占核心资本比重的规定,核心资本充足率越高的,次级债券可占比例越高。对商业银行进行分类监管,对于表现优秀的上市银行,适当简化再融资的审批程序,再融资的申请材料也可以适当简化。
  充分挖掘资本工具潜力,适当鼓励金融创新
  打通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允许上市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及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次级债券、混合资本债券等,将扩大上述资本工具的投资者范围,提升附属资本补充的便利性。
  充分挖掘现有融资工具的潜力。目前可转债市场规模偏小,存在极大的扩容空间,可以鼓励发行。在加强权证工具交易监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分离债等运用较少的融资工具的市场规模,同样起到拓宽商业银行融资渠道的效果。调整境外发行时国有股转持政策的操作细则,提升上市银行发行H股补充资本可行性。
  适当鼓励金融工具创新。将巴塞尔协议认可的“创新一级资本工具”引进我国。修改立法,在法律上明确承认优先股的地位前提下,制订完善配套的溢价赎回、转换制度,由优质的大型企业尝试发行优先股,逐步推广。
  
  科学选择资本补充工具
  完善现金分红政策,加强利润积累。上市银行应在增强盈利能力的同时,保持适当的现金分红比例,尤其国有银行要适当减少分红。银行在快速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的资本支撑,分红率不宜过高。监管机关也可以要求资本充足率越低的银行,现金分红比例相应越低。
  上市银行选择资本补充工具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自身需求、市场接受程度、监管机关态度、发行价格与成本等一系列因素。核心资本方面,如果一家银行有完善的股东结构,增强股东对业务发展支持作用的客观需求,可以采取定向增发的方式。如果银行的主要股东资金实力雄厚,且有长期持有的意愿,则可以选择配股。如果一家银行可以说服国有股东承担国有股减持的义务,或股东结构基本为非国有成分,则发行H股的实施难度较小。在资本市场处于上升周期时,公开增发也是不错的选择。附属资本方面,风险越低的资本工具投资者范围越广,潜在购买力越强,发行成本越低,建议优先考虑以发行长期次级债务募集附属资本,混合资本债券次之。
  
  资本补充的时机选择
  一般而言,在经济较好时补充资本,增加资本储备,可以增强在经济衰退时的风险抵御能力。上市银行应根据宏观经济和自身发展战略制订前瞻性的资本规划,并进行不同环境预测下的情景分析。进行股权融资时,尽量选择在资本市场形势较好的时期进行,获得有利的发行条件,并在高估值下获得较高的融资效率。而采用可转债、分离债等股权挂钩类工具时,可以选择市场估值相对较低的时点,则转股时间不会过长,能够较快对核心资本进行补充,并减少利息成本。
  
  推进资产证券化
  满足商业银行资本需求也可以减少银行业务发展对资本的需求,资产证券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银行资产证券化基本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其风险也多集中在银行体系内。笔者建议,打通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完善资产证券化的基础建设。资产证券化审批分别由其监管部门进行,之后通过简便的手续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流通。对优先级产品给予回购和质押的制度保证,允许投资者进行回购交易;对次级产品的投资者转让范围应当拓展。设计标准化、简单化的产品,从而拥有广泛的投资者基础。暂不推出任何合成衍生产品,有效防范风险。此外,要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避免银行因贷款风险转移而放松贷款管理,降低贷款门槛。
  (作者单位:兴业银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7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