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平衡计分卡在发电企业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深亮

  鹤壁同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装机容量2×300MW,机组是目前中国电网内很典型的装机容量,机组设计水平比较成熟,国产化程度较高,机组设计参数从全国范围来说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同时电力企业的生产特点是产、供、销瞬时完成,产品单一且无在产品,电力企业高度的自动化也有利于各种指标的计量和获取。公司目前业绩考核主要依靠传统的全面预算,以财务指标为主。笔者试图以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和公司的实际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指标评价方法,初步探讨平衡计分卡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一、公司战略目标及分解
  
  
  二、数据收集
  
  在建立公司的战略目标及其分解指标后,根据公司的历史和当前资料,并参考行业内同类机组的对标信息,其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层面指标的有关数据来自公司内部和同容量机组的对标信息;(2)内部流程方面的指标主要来源于公司生产报表、台账,由于公司为新投产的机组,个别指标基础资料不全,因此需参考网内同机组对标信息;(3)客户层面因公司唯一的用户为省电力公司,该层面指标记录比较完善、准确;(4)学习成长层面的指标主要在公司内部实行问卷调查法获取,员工结构和工资增长指标比较容易获得。
  根据以上指标的先进程度和公司战略管理的需要,经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年度预算一起上报董事会批准后,确定年度平衡计分卡的目标值及相应指标的权重。
  
  三、指标的特征分析和处理方法
  
  公司年度平衡计分卡指标的类型和单位不同,无法直接进行比较,应首先进行指标的同度量标准化。其具体操作如下:
  公司主流指标为极大型指标,例如发电量、权益净利率等;有些指标为极小型指标,例如标准煤耗,锅炉补水率等;有些为居中型指标例如火车煤量和汽车煤量的比例等。对于极小型指标进行倒数处理后可转化成极大型指标,对于不同指标度量单位的问题,本文采用功效系数法,通过功效系数转化为可度量的评价指标,计算公司如下:
  y=c+(X-m)÷(M-m)×d ①
  其中M、m分别为指标X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c、d均为已知正常数,一般取c=60、d=40
  数据处理的基本思路是,对于极大型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当期值÷目标值;对极小型指标其计算公式与极大型指标相反,为目标值÷当期值(备注有拒绝值的项目除外)。对于备注有拒绝值的项目其计算公式见公式①,即选择功效系数法进行指标的标准量化。对公司来说,个别指标微小的差异就意味着相当大的业绩差异,同时低于或高于拒绝值是严重的经营失败。假如本案例中的客户满意度目标值为99%,实际值为96%,若按当期值÷目标值计算结果是0.97,但是公司最低容忍度为97%,事实上该指标值根本就不及格。若按功效系数法计算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结果是(0.96-0.97)÷(0.99-0.97)×0.4+0.6=0.4,可见功效系数法解决简单比较法失灵的问题,能够很好地体现被评价指标的实际内涵。
  计算平衡计分卡的总分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指数法来计算总分,其计算公式如下:
   K=ΣKW÷ΣW ②
  其中K为各单个指标权重,W为单项指标值。指标权数的确定有很多方法,本公司的指标权重由董事会确定。
  经过分析计算,财务指标的得分为0.855,内部业务流程得分为0.84,客户关系得分为0.881,学习成长得分为0.796;根据董事会决定财务指标的权重占40%,内部流程占35%,客户关系占15%,学习成长占10%,计算总得分:
  总得分=0.885×0.4+0.84×0.35+0.881×0.15+0.796×0.1=0.86。
  以上各个指标若低于0.8,将视为该项考核将获得黄牌警告,低于0.7将获得红牌警告。
  
  总结和体会
  
  本案例从四个不同角度对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延伸到对公司战略执行情况的评价,突破了以前仅仅对本年度几个传统财务指标考核,充分体现了平衡计分卡在业绩评价方面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1.业绩评价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动态性。平衡计分卡中各类指标覆盖整个公司经营活动,指标之间具有网状的有机联系,体现了其系统性的特点,避免人为分割各个指标;通过对平衡计分卡分部门、分时段的考核与评价,使业绩评价与公司的作业流程“并驾齐驱”,体现了全过程管理控制的思想;平衡计分卡注重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尤其是与客户的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有关指标的评价,体现了其科学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
  3.平衡计分卡与预算管理密切结合。通过对平衡计分卡体系的实施和评价,实现了预算管理和公司长远战略目标的有机结合,有效地避免了公司经营层的短期行为,使预算的执行和考核更加科学和公平,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预算主要是对结果的考核,而平衡计分卡非常注重对过程的控制,两者的密切结合有利于公司降低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效益,避免决策的盲目性。
  (作者系2006级MPAcc学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1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