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民币升值,抛光外币资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杰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创造新高。自2010年6月央行宣布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同比升值约为五六个百分点。面对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外币持有者该怎么办?
  
  随着人民币升值,许多投资者开始厌恶持有外币,甚至有部分投资者在有外币支付计划的情况下,都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人民币升值真的会使所有外币持有者蒙受损失吗?投资者该如何打理外币资产?
  其实,“人民币升值”的表述并不准确,应该是人民币对部分货币升值。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港元升值的,而兑欧元、英镑、澳元是贬值的,而兑日元则变动不大。可见,相对于人民币,欧元、英镑等非美货币并不是“烫手的山芋”,盲目兑换这些货币,不仅没有规避掉汇率风险,还会导致汇兑损失。
  目前,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中东政局导致油价上涨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外汇价格波动较大,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外币收支计划和各币种的投资报酬综合安排各币种资产的配置。当然,对于弱势货币,要尽量回避。
  同时,投资者应该做好外币资产的投资,在规避汇兑损失的基础上实现外币资产的保值升值。目前国内针对普通投资者的外币产品比较多,各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也不尽相同,如外汇存款的风险较小但收益较低,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风险较大而收益较高,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
  外币债券类银行理财产品:关注期限和收益
  外币投资中,风险最小的是存款。目前,各家银行对外币储蓄利率的决定权较大,故储蓄利率有一定差别。
  风险小而收益略高的,要看银行理财产品。在银行理财产品中,投资于货币、债券及票据等固定收益类的风险一般相对较小,故在投资这些产品时,投资者主要应该关注期限及收益。首先,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需求,选择合适期限的产品,再在这些产品中选择收益率较高的。
  如果投资者资金闲置期较久,则以上方法不一定有用,因为投资者可以投资于长期的理财产品,也可以通过滚动投资短期理财产品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而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有这样一个特征,期限短的收益率低,期限长的收益率高,投资者在获得较高收益的情况下必须放弃资金的流动性,在获得资金的流动性的情况下必须放弃较高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该选择长期产品还是短期产品呢?这对投资者来说似乎是个“两难”的决策。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法。一是假设在投资理财产品短期产品结束后,还能获得一次或多次投资短期理财产品的机会使得整个投资期限和长期理财产品的相同,并对这种机会的收益率做出预测(一般可以设为与现在同币种同期限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同),然后通过复利计算出整个投资期的收益率。如果计算出来的收益率高于长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则应投资短期理财产品,反之,则应投资长期理财产品。
  另外一种方法是,分别将长期理财产品和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该货币同期限的储蓄利率或基准利率比较(可作差或作商),选择差别较大者进行投资。
  投资外币QDII:注重过往表现
  在海外投资中,QDII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投资工具,可以投资于基金、结构性票据。目前银行系QDII中,有较多外币理财产品。通过外币投资QDII相比本币投资QDII,可以规避掉部分汇兑损失及汇兑费用。
  选择这类产品时,为规避掉表现不佳的产品,投资者要注意几个原则。
  首先,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自己的具体投向,如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可以选择投资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QDII,风险承受能力较大的可以选择投资股票、股票型基金、商品基金的QDII,甚至投资于结构性票据QDII。
  其次,对于非结构性QDII要分析过往表现。一般来说,基金的过往表现会直接反应出这款基金的盈利能力和风控能力,所以对于过往业绩不佳的QDII,特别是业绩弱于比较标准的,应该尽量回避。另外,还可以参考同一家基金公司或者银行的同类产品表现。
  其他挂钩汇率衍生品:需要对汇率有准确的判断
  如果投资者对各币种汇率有明确的认识,就可以投资挂钩汇率的衍生品,享受汇率波动的利得。目前,境内投资者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投资挂钩利率的衍生品:
  一是直接进行外汇期权或者期货投资。一般来说,银行对期权合约的标的金额有要求,需要达到某一投资起点。
  二是通过投资挂钩相应汇率的结构性产品进行投资。投资者可以选择与自己判断一致的收益结构的产品,从而对相关货币头寸进行保值,或通过投机获利。但目前市场上,无论是外汇期权还是相应的结构性产品,基本上只有几个主要币种,而小币种涉及较少。
  
  链接:人民币出现看空潮
  
  6月中旬,华尔街日报披露的一封高盛内部邮件,揭示了一些大型机构正在试图通过做空人民币来兑现其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疑虑。在这份发送给对冲基金客户的邮件中,高盛驻伦敦的银行家韦斯特伍德建议客户退出一项看涨人民币的交易。
  彭博资讯的统计显示,期权交易员对人民币的看空程度已达到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德国中央合作银行驻新加坡的高级货币期权交易员德科表示,期权市场显然是在为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做准备。他认为,如果欧元区出现债务违约,全球经济增长随之停滞,甚至出现“二次探底”,那么中国经济将陷入出口乏力的困境,美元兑人民币也可能进入长期升值期。
  业内人士还注意到,中国香港人民币债券近期连续两周下跌,反映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所消退。
  有关专家指出,近期海外频频针对中国概念股、人民币“多翻空”,反映了中国经济外部“人气”的降温。比如,美银美林发布的6月份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机构投资人对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达到两年多来最高点。
  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少人仍对中国经济的前景表示看好。比如,高盛仍坚称,预计人民币长期将进一步升值,并继续推荐其客户在今后针对人民币的长期升值趋势采取“第二轮押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81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