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风电“内核”井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 杰

  风电运营属于“国家队的游戏”,但风电产业的超常规发展使关键零部件供应短缺,甚至制约了整机产能的释放,风电核心部件正在享受着高毛利的黄金时期。
  “2009年,预计中国风力发电应该是在800万至1000万千瓦之间。如果顺利,将超过1000万千瓦。照这样速度发展,应该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风电增速最快的国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近日在一次可再生能源研讨会上表示。
  无论从国家能源发展方向,还是后续可开发利用的空间来看,未来解决能源需求的重要筹码在于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能源类型。
  其中,风电在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在新能源中开发成本最低,具备大规模发展条件,加速风电建设在现阶段成为中国战略的必然选择。风电正在上升至未来中国主流能源之一的地位。此中蕴含的丰富机会,不能不引起投资家们的密切关注。
  
  2020年将跨越1亿千瓦
  
  中国2008年已经提前实现2010年风电装机目标。2007年9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2010年要实现风电装机500万千瓦,2008年3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将这一目标提高到了1000万千瓦,而中电联口径统计的2008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894万千瓦(新增466万千瓦),实际上,按照风电制造统计将达到1100万至1200万千瓦,提前两年完成2010年目标。
  
  《中长期规划》中提出的2020年3000万千瓦的目标,极有可能在2010年完成。原来的规划已经没有指导意义,新的规划正在重新制定中。
  风电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形式。
  生物质能发电目前存在电厂分布集中、燃料收集困难、发电成本攀升等难题,发展速度落后于规划,太阳能发电成本远高于其他能源形式,大规模发展尚不适合当前国情;因此,完成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任务就只能依靠发展风电来完成。
  按照《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大电网覆盖地区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比例分别达到1%和3%以上;照此计算,2010年和2020年,风电装机需要,达到2150万千瓦和1.05亿千瓦。这个数字是并网发电装机数,对应的风机吊装数还要高。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中国气象局对风能资源最新评估显示,全国陆上技术可开发量为26.8亿千瓦,考虑到制约因素,粗略估计,其中30%可以得到利用,陆上可开发风能资源为8亿千瓦;近海可开发风能资源(离岸20公里范围内)约1.5亿千瓦,总计约10亿千瓦。若全部开发完毕,每年可提供2万亿千瓦时的电量,相当于2004年全国用电量。
  
  目前我国风能开发利用水平不高,2008年底风电装机容量(按1000万千瓦估算)仅占陆地可用风能的1.25%。中国风能资源储量是印度的30倍,德国的5倍,但目前的装机仅为印度的3/4,德国的1/4,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要在风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内蒙古、新疆、甘肃、吉林、河北、江苏等),集中开发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基地。通过专用或与火电打捆的送出电网外送至负荷中心进行消纳;目前已安排进行了6个千万千瓦发电基地的规划编制,包括甘肃酒泉(1271万千瓦)、新疆哈密(2000万千瓦)、内蒙东部及西部(合计2800万千瓦)、河北北部(1000万千瓦)和江苏沿海(1000万千瓦);此外还有一批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已开始紧锣密鼓的建设。
  
  根据“风电三峡”的设想,2020年国内建成六大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和一批百万千瓦风电基地,风电总装机容量可达到1.1-1.3亿千瓦,风电将占电力总装机比重的7%-9%,基本与发电集团8%的配额义务相称,同时已可满足3%的发电量需求。
  
  风电井喷,央企资金无碍
  
  国家态度已经明确,规定到2010年和2020年,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投资者,所拥有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权益装机总容量,应分别达到其权益装机总容量的3%和8%以上,这一强制性目标使得电力运营商,特别是五大电力集团,投资风电的热情空前高涨。风力资源条件好、电网接人方便的风场资源有限,电力运营商纷纷跑马圈地,竞相扩大风电投资规模,引发了国内风电行业的超常规发展。
  国内各大电力运营商均属于央企。无论是基于未来配额制的管制,还是出于集团保持规模扩张速度以巩固央企地位的战略考量,均加快了风电建设的步伐。
  以国电所属龙源电力为例,2005年风电装机仅为44万千瓦,2006年达到81万千瓦,2007年底突破160万千瓦,位居国内风电装机第一、世界第六,计划2010年和2020年装机分别达到550万千瓦和2000万千瓦。
  不仅五大发电集团如此,神华、中广核等央企均加入了抢占最有利风电资源的行动,风电建设呈现出当前的井喷式发展,这些大发电集团的风电装机占全国风电装机的70%左右。
  国电、华电、华能、神华等大型能源集团均成立了独立的新能源公司,进行风电等新能源开发和运营。从资金来源看,完成2010年配额目标,未来两年需要对风电的资本金支出约180亿元,这对于总资产达万亿规模的五大发电集团来说并非难以做到。从融资渠道来看,银行发放贷款时看重的是大型国企良好的信誉,而风电项目相对常规火电更容易得到各级发改委主管部门审批。因此资金筹措问题并不对风电发展造成阻碍。
  
  本土厂商迅速崛起
  
  风电特许权项目对设备国产化率的强制要求,连同制造成本和服务优势,使本土风电厂商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从2004年的25%左右跃升到2007年的56%。与此同时,本土制造厂商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了金风、华锐、东汽等分享兆瓦级风机高端市场的主流厂商。我们预计,三大厂商2008年市场份额可达60%左右,内资厂商总体份额达到70%。
  三大厂商在手订单充裕,先发规模优势凸显。风电客户极为看重机组的运行稳定性能,作为对供应商的考核,过往历史业绩是对产品质量、履约能力最好的保障。因此,以三大厂商作为风机采购的首选是最稳妥的,2007年三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约50%左右,2008年将上升至60%,而在最近的甘肃特许权项目招标中,更是体现风电业主对龙头厂商的偏爱。
  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下,由于国内原有制造基础较好,叶片、发电机等零部件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产能扩张容易,其供应商数量和产能都增长较快。目前已有30家企业进军叶片制造,电机制造厂商也增加到十几家;连技术难度较大的主轴轴承,国内已有瓦轴、洛轴、天马等厂商进行了大量投入,未来

产能扩张的速度十分惊人,预计轴承的短缺可在一两年内得到较大缓解;仅有变流器(电控)仍是一大瓶颈,国内仅有合肥阳光等厂商做出样机,短时间难以批量应用。
  总体来看,零部件产业链供求平衡将在2009年至2010年快速实现。
  
  PE机会在国家队地盘外
  
  风电运营属于“国家队的游戏”,主要是五大发电集团和地方大型发电企业主导,基本无私募股权投资机会。
  按照国家政策,对风力发电实行政府指导价,“按照招标形成的价格确定”。从目前已经执行的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看,几乎全部是以最低价中标的上网电价,与当前风电实际的成本比照,这些项目几乎全部亏损。由于我国优质风电资源有限,风电运营处于“国家队”的跑马圈地阶段。
  风电的系统供应市场呈现“弱肉强食,强者恒强”态势。
  国内风电市场由三大系统提供商主导,金风、华锐和东汽占据了半壁江山,具备先发优势。在关键零部件相对短缺阶段,先发企业获得了上游零部件供应量上的倾斜,相对于新进入的整机企业,产能得到充分保障。随着三大龙头企业兆瓦级产能的大量释放,其先发优势更为巩固,规模效应将得到更好体现。
  华锐风电作为国内风电整机系统的三大巨头之一,必然会成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追逐对象。东方富海业已成为投资人,是否进行再次融资或者上市只是时间问题。
  浙江运达是国内风电整机系统第二梯队的领军企业,基于浙江沿海市场的广阔空间,未来也具有一定得投资价值。
  我们发现,国内风电产业的超常规发展使关键零部件供应短缺,甚至制约了整机产能的释放,相比于整机系统15%左右的毛利率,风电核心部件正在享受着高毛利的黄金时期。
  风电叶片:国内从事叶片生产企业达到30家,三大叶片提供商除了中航惠腾之外,中材科技和上海玻璃研究所业已上市,目前最具投资价值的叶片提供商非中航惠腾莫属,中航惠腾预计于2009年完成国内上市。
  风力发电机:国内领先的风力发电机提供商兰州电机、湘电股份、株洲时代和中国南车业已上市,投资机会不多,如果需要布局产业链,可以参与一下西安捷力的投资。
  齿轮箱:国内排名第一的齿轮箱提供商南高齿已经完成香港上市,剩余的投资机会不多,投资人可以投资行业的第二、第三名的企业,杭州前进是不错的选择对象。
  电控系统:服务提供商国电南瑞已经完成在国内上市,但是国内领先的巨头――中科院电科所刚刚完成改制,风险投资可以参与其私募融资。
  塔架系统:塔架是资金和人力密集型制造行业,目前上海泰胜风电设备和东方铁塔是行业的领导者,两家企业均以完成私募融资,目前正在筹备上市工作。
  变逆器和电抗器:国内变逆器的领导者是合肥阳光,2007年完成了首轮的私募融资,获得了KPCB和成为基金的风险投资,此外,合肥阳光离职高管创立的南京冠亚也属于不错的投资标的。在国内电抗器领域。青岛云路是国内的领导者。
  风电的零部件领域正在释放良好的投资机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1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