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危机冲击下中部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中部资源型经济受到较大冲击,表现为资源性产品价量齐跌、资源型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资源型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但同时,金融危机也给中部各省带来了国家宏观政策支持、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历史性的转型发展机遇。中部各省要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实现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F0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0)02-0072-03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中部六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其资源型经济在这场危机中受到较大冲击,但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应对危机,促进中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摆在中部六省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金融危机对中部资源型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资源型经济是以资源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的经济。我国中部六省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形成以山西、河南、安徽为三角的煤炭基地,以江西、湖北、湖南为三角的有色金属基地,以湖北、湖南为中心的磷化矿基地,以山西、河南为中心的铝土矿基地等。依托这些资源,中部六省大都形成了能源原材料产业七上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较小的产业结构,除湖北和安徽外,山西、河南、江西和湖南四省居前五位的产业几乎都是资源型产业,尤其是电力、钢铁在中部都是支柱产业。资源型经济①不仅在中部六省的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见表1),而且已成为带动中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中部资源型经济受到较大冲击,主要表现为:
  (一)资源性产品价量齐跌,能源原材料行业发展波动较大。在金融危机产生之初,由于中部各省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不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随着时滞效应的减弱,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中部各省的能源原材料行业受到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煤炭、电力、钢铁、化工等资源性产品的市场需求下降,产量随之跌入低谷。以山西为例,2008年下半年,四大下游行业用煤都呈现增长放缓趋势,2008年8月,火电发电量、生铁产量、水泥产量同比增幅仅为1.8%、-1.5%、1.5%,尽管从2009年6月以来下滑趋势得以扭转,全省煤炭、焦炭、钢铁、粗钢等均实现增长,但仅仅是环比指标的改善,原铝、氧化铝等产品同比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矿产品价格大幅下挫。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煤炭售价由原来每吨800元左右下降到400元左右,而且是有价无市,持续下滑;冶金行业中,武钢钢材平均价格由2008年7月份的每吨6500元跌至11月初的4500元,铁矿石由上半年的1300元,吨跌至300元/吨左右,江西的电解铜由2008年初的每吨6万多元跌至10月份的3万元左右,电解镍由2008年上半年的每吨27万元跌至8月的12万元,9、10月份,钨精矿、稀土矿每吨下跌约1万元;钢材产品平均价格每吨下跌约40%;水泥价格下跌10%左右。2008年中部六省生产的多数主导产品最低价格与最高价格相比降幅在50%左右。2009年4月份以来,焦炭、钢材的价格在需求的拉动下出现了小幅上涨,但是总体看来还处于低位水平。资源性产品售价下跌,产量锐减,使得中部资源型经济受到较大冲击。
  (二)资源型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全面复产在短期内难以实现。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使中部资源型企业陷入困境,企业销售的预付款大幅度减少,而且迟付、欠付款数量不断增加,死账、呆账不断上升。以山西为例,截至2008年9月底,煤炭货款总拖欠42.19亿元,仅9月份单月新增欠款即达11.33亿元。价格下跌、拖欠款严重,导致资源型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的局面,停产企业增加。2008年1月~9月。江西省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加40.4亿元、增长2.6倍;100户重点企业中有35户企业利税总额负增长,有33户企业利润总额负增长,还有10户转亏或增亏,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面大约在15%左右;中部煤炭大省山西,2009年前三季度,全省亏损企业比上年增加57.27%,亏损面达36,54%;湖北的中小钢厂大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武钢的产品库存也达到80万吨,部分厂房停产检修。尽管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停产状况有所好转,但是与前几年相比较,资源型经济占比重较大的省份,如山西河南等,尽管2009年以来经济回暖明显,但资源型企业全面复苏在短期内仍有难度,经济稳固回升的基础尚不牢靠。
  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中部六省的资源型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资源型经济所占比重最大的山西,经济运行走势急转直下,生产总值增速明显回落。这充分证明,单一的资源型经济的发展方式抵御金融危机和市场冲击的能力非常有限,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二、金融危机冲击下中部资源型经济迎来难得的转型发展机遇
  
  金融危机既为中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带来资源性产品价量齐跌、资源型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等不利影响,也为其带来国家宏观政策支持、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一)金融危机给中部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了获得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良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适时调整了宏观调控的方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先后推出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4万亿元投资的一个重要区域指向就是中西部地区。200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包括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物流业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部六省中获益的有河南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山西的装备制造业,安徽的钢铁,江西的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湖北的钢铁和汽车制造,湖南的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等。2009年9月,国务院又通过《促进中部崛起规划》,积极支持中部经济的转型发展。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中部资源型行业将会受到极大的拉动。可以说,这是中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二)金融危机给中部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了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的良机。世界上每20年就有一次产业转移,并造就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前三次分别造就了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沿海。近年来,由于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价格等原因,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开始向发展相对滞后的我国中部转移,而2008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对外依存度相对较低的中部地区被经济界寄予很大希望,现在第四次产业转移正在发生。中部六省在地理上承东启西,区位条件优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过多 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具有承接全球范围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空间。事实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去年以来山西省大刀阔斧地进行煤炭产业重组就是最佳例证。在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加快,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势必不断加快,这有利于中部地区通过有序地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目前,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格局调整变化,为中部加快发展、实现赶超提供了有利时机,中部六省也在变危机为机遇,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谋求转型升级。
  
  三、金融危机冲击下中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途径
  
  应对金融危机,中部应客观辩证地分析形势,在区域竞争中化危为机、实现跨越,在经济格局重新洗牌中抢占先机、实现发展。
  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转型发展的支撑力。从此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出,危机冲击是由产业链末端向上游传导的,并最终沉淀和反映到能源原材料等产业上来,因此,必须尽快转型初级、重型化的产业结构。当前,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都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如果我们见事迟、行动慢,危机过后就会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中部各省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要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深入推进有色、煤炭、电力、化工、钢铁等行业骨干企业的战略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促进产业集聚,突出集约发展,优化要素配置和空间布局,着力打造多个各具特色、功能完善、分工合作、协调联动的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提升中部资源型产业的竞争力。适时推进中部的联合重组,鼓励和支持六省间通过强强联合,既做大规模、更做强实力,培育形成一批真正在市场竞争风浪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努力保持行业领先的中部资源型龙头骨干企业。
  二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转型发展的竞争力。受危机冲击较大的多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资源型企业,而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简称“双自”)的资源型企业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成长壮大。如河南许继集团注重科技研发,’共获专利104项,2008年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速均创历史新高,展现出勃勃生机。但总的来看,中部各省的“双自”企业数量少、块头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迫切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不断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金融危机加速了人才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科技研发和人才引进成本呈现出“倍减效应”,这有利于我国中部各省引进奇缺的管理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为建设新型能源基地提供两大“助推器”。我们要大力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培育壮大一批“双自”企业。一方面,要利用人才配置的反周期原理,用优厚的报酬、宽广的平台、完善的机制吸引人才,使人才的加速流动期成为中部资源型企业引进人才的黄金期;另一方面,要利用危机催生新技术的内生动力,创造更多新产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增强中部资源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转型发展的推动力。中部六省要及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企业活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走出困境。如河南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确定1万多家重点服务企业,保障生产要素供给,支持企业上项目、拓市场,推进战略重组,千方百计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些措施既适应了应对金融危机的要求,也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创新体制机制的方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表明,沿海地区发展之所以走在全国前列,关键是形成了体制机制优势。中部要缩小差距、实现崛起,也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转变政府职能,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优势。当前,中部应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并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关于鼓励和引导工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创”服务,对照实施意见和扶持办法,切实把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调动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对接宏观形势,正确认清微观实际,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办法、新途径,以新的思维引导企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于晓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567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