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群体特点的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工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充分了解掌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群体特点,是开展预科学生工作必不可少的有效支撑和导向指南,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好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工作,必须紧紧立足学生群体特点,把握关键点、找准切入点、聚焦发力点,确保具体工作落地落实、收到实效。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群体特点;学生工作
  2018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推动开展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自主培养工作。实施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自主培养,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本科教育有机衔接、顺利过渡,对新形势下实现预本教育资源共享、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了解掌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群体特点,是开展预科学生工作必不可少的有效支撑和导向指南,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好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工作,必须紧紧立足学生群体特点,把握关键点、找准切入点、聚焦发力点,确保具体工作落地落实、收到实效。
  一、正确分析把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群体特点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群体特点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分析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群体特点应该是一个逐渐深入、动态变化的过程,既要侧重抓住一以贯之的主要矛盾,也不要简单忽略一时一事的次要矛盾。
  (一)既安静又活泼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意识较强,有比较清晰的行为判断标准,能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让人直观感觉会比较“安分守己”。与之相对应的,在辅导员、任课教师、宿舍管理员的视线之外,尤其是在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空间,他们会充分释放自我,呈现出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和热度。
  (二)既热烈又敏感
  在校园生活中,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对自我突破、自我展示、自我实现的渴望比较强烈,参与各类集体活动,尤其是参与民族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不论是作为组织者還是参与者,在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时候,相较于非预科学生群体往往表现比较敏感,甚至会有更大可能性出现较为极端的情绪崩溃情况。
  (三)既知书达理又不拘小节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全部都完成了正常的高中学业,外在表现趋于成熟,对身边人能够保持基本的尊重。但是,在更广泛的接人待物方面有时候会不够适应,要么过于拘谨表现木讷,要么过于随意忽略细节。在语言表达上,会习惯性地倾向于流行话语体系,而不顾及是否会让隔代人群有所不适甚至反感。
  (四)既自我认同又信心不足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对个人的认知偏重于理想主义,对自身的期望值比较高,在某些有特长的方面表现出来就会比较自信,甚至有些自负。与之相对应的,在对待考试分数、预科结业、专业选择、适应社会等现实问题上,精英竞争优势不再,或者先天不足无法主导个人发展走向的时候,有些学生往往会丧失信心甚至出现自卑心理。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这些群体特点一定程度上与同时期本科新生表现出来的群体特点有相似之处,但也呈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群体的鲜明特色。要切实理解和把握预科学生群体特点,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群体特点具有清晰的时代烙印,某种程度上集中反映了预科学生价值观固化过程中出现的部分矛盾和冲突;二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群体特点在同时期青年学生群体中也有体现,但更多是以个体表征的形式出现,不足以构成鲜明的群体表征。预科阶段是数量较大的、同一民族学生或成长背景相似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合集,个体特点趋同很容易被特殊的群体构成放大,继而成为群体的鲜明特征,也就成为了预科学生工作需要处理好的主要矛盾。
  二、结合群体特点有的放矢做好预科学生工作的意见建议
  在逐渐探索、动态梳理预科学生群体特点的基础上,高校学生工作要有针对性地整合资源、协调发力,力争取得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
  第一,因势利导,让学生群体中的积极因素成为推动学生工作进步提升的不竭动力。结合安静内敛、善于“被组织”的特点,建立积极有效的常态化行为管理体制,组织早操、早自习、晚自习,开展课堂考勤、自习考勤、集体活动考勤,严格请销假管理、强化卫生检查评比,推动形成良好的群体行为规范。结合热情向上、团队意识较强的特点,在迎新组织、班级管理、寝室管理、社团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策划组织以及基础学科“一对一”互助学习等工作中广泛推广志愿者工作机制,搭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开放平台。
  第二,疏堵结合,让学生群体中的消极因素成为可知可控可调整的普遍认知。精准划分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网络沉迷以及家庭成员特殊情况等关注对象群体,辅导员随时联系,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关注,出现问题苗头第一时间介入处置,确保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格规范学生行为管理, 出现违章违纪、不服从不适应集体安排的特殊情况,一方面讲清道理、做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坚决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严格处置,切实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积极营造依法治校、依法治学的良好氛围。
  第三,顶层设计,积极构建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的大思政工作格局。认真梳理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推动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相互融入、有机结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结合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个人能力提升、心理素质养成等热点问题,尤其是针对部分民族地区学生基础学科底子薄、与内地学生差距较大等突出问题,通过开设选修课、开展集中辅导、组织专家报告讲座等形式,多方用力、多措并举,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需求,提高综合能力素养,增强适应校园生活、更好融入社会的自信心。
  第四,强化引领,用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筑牢立德树人的思想根基。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文化育人贯穿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学生增强认知认同、强化实践养成。研究和凝练大学精神,深入挖掘大学传统文化,讲好大学历史故事、发展故事、奉献故事,增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承担使命、接力奋斗,争做新时代合格大学生。
  三、具体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学会抬头看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领会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政策文件精神,确保预科学生工作方向不偏、聚焦不散、任务不空、效果不虚。
  第二,坚持低头做事。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尤其是学生和家长意见,盯紧重点人、看住关键环节,持续完善制度建设,深入抓好考核评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第三,明确问题导向。每学期、每学年都要确定几个学生关心、家长关注、学校关切的重点问题,建立责任台账,一个一个追踪、一项一项落实,始终让学生看到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自主培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第四,培育特色品牌。紧紧围绕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培养目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拓展工作阵地,用心讲好少民预科故事,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光彦.在民族复兴实践中凝练和践行大学精神[N].光明日报13版:论苑,2013,10(16).
  [2] 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90-94.
  [3] 明景磊,谢军.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J].智库时代,2018(24):93-94.
  作者简介:曲思伟(1977- ),男,讲师,任职于吉林大学预科教育学院,从事学生思政、基层党建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73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