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推进无棣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7-00-01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要大力推进农民奔小康,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一、无棣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无棣县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快速应用,开始出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倾向。一方面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挖掘和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海丰街道大齐黄金杏、八里绿洲葡萄、车王大河畔葡萄、信阳源图家庭农场等休闲农庄、园区,推出采摘体验型经营模式,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效益倍增。二是通过培育涉农服务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社会化农业三产服务,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绿风植保、景国农机、惠农种业、华兴畜牧、兴农养鸡等专业合租社,在农机作业、植保防治、技术指导、农产品收储、电子商务等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节约生产成本,共享服务资源、保障产出质量和经效益。例如:滨州诚宸实业在皮棉加工不景气的新形势下,通过增加科技投入,研发高端产品,大胆转型,通过家纺产业提升棉花产品附加值,继续带动我县棉花产业强势发展。企业与山东棉花研究中心、鲁东大学、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引入先进的种棉技术、棉纺织加工技术、品牌管理、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提升企业以及无棣县棉产品市场竞争力。该企业家纺产品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山东省高校床上用品集团采购招标中,成功入围,成为省内高校床品供应商之一。
  二、无棣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无棣县农业“新六产”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
  虽在一二三产业中都有好的发展典型,但是真正做到三产融合的不多,融合程度不紧密,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倍增效益得不到体现。
  2.三产发展迟缓,对一二产业的拉动能力不足
  我县农业三产起步较晚,大多数农民对“花钱买服务”还不能接受,另外休闲农业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规模小、层次低、服务设施不完善,对市民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仍显不足。
  3.新型主体运行机制不完善
  许多经营主体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虽然在某一产业发展较好,但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当下利润,不做发展规划、不做分先预测,营销及财务管理不规范,产业发展缺乏持续性。
  4.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
  目前产业融合多采取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真正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
  三、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1.强化政府部门的联动效应
  农业管理体制中条款分割,产加销、贸工农相互脱节现象一直是制约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因素。在农业产业融合过程中,更是涉及科技、农业、工业、旅游业、流通服务业等多部门,政策措施很难形成合力。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依靠组织网联、结盟和合作,实现多层次、多环节和跨空间的组织协同,力求打破部门分割局面,在不同地域政府间、政府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和政策联动共享,促使形成巨大的工作合力,有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2.夯实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
  对于范围广阔的农村地区,要实现较好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效果,需要强化道路、通讯、电力、供气、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投资主体参与现代产业融合提供良好条件。其中,应重点加快信息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信息服务业和流通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继续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强化精准农业、智慧农业、3S等信息系统的应用,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新途径和办法。另一方面,积极运用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完善流通环节食品检疫检测体系,拓展现代流通体系的覆盖范围。
  3.引导现代要素向农村流动
  要素聚集是一二三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对于要素聚集度相对较低的农村地区,则需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来吸引现代要素流入。因此,可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农村产业发展负面清单,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健全促进農村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对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的研发、信息、金融、流通等服务企业,实行一定程度的财税优惠。对服务产业融合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推动县域农村商业银行获得定向降低准备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和上市扶持力度。对新设立的农村企业在注册资本、工商登记等方面降低门槛,对在农村开展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
  4.做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复杂性强,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贯穿其中,对经营主体的要求相对较高。而以普通农户为代表的传统经营主体,如果不能向新型经营主体转型,往往难以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常更需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此外,一些本土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到资源、能力、理念和营销渠道的限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往往非常缓慢,在提升农业价值链、增加农业附加值方面的效果也不太理想。这就迫切需要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并引进外部植入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本土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好地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5.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从上述做法和经验看,要充分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投入,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很难负担起如此高昂的成本。从另一个角度看,较小的经营规模也无法为产业融合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所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既是对中央要求的落实,也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
  作者简介:侯锦程,男,(1979.4—),法学学士,中共无棣县委党校工作,科研处主任,高级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845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