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特色的探索与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建筑空间;环境设计;阅览空间;以读者为中心
  摘 要:文章以三亚学院图书馆新馆的工程实际案例为背景,从建筑空间的设计、建设特色经验、建筑空间布局的开放性、服务功能的多样性布局、空间环境、使用效果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阅览空间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使高校图书馆这一信息交互中心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对未来图书馆的设计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9-0051-03
  目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由传统的纸质藏书机构逐渐转变为信息资源传播、交流的特色化空间。如何以读者为中心,通过对图书馆建筑空间进行艺术设计,为读者提供一个人性化、多样化且开放度高的学习、阅览与交互的特色化空间,是一个值得图书馆界思考的问题。
  1 高校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的重要性
  人与空间环境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早已得到科学论证,高校图书馆应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建设一种适宜的空间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之间的交流,形成高校图书馆空间内在的个性与魅力,从而提高读者学习、阅读的兴趣。这既是高校图书馆所要追求的境界与目标,也是高校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建设应遵循的理念。
  2 高校图书馆建筑空间的核心关注点
  现代高校图书馆需要利用很多的空间环境资源,如阅览空间、学习空间、共享空间、交互空间等。空间环境作为图书馆的一种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因空间环境资源不足而受到制約。因此,如何掌控高校图书馆建筑空间的核心关注点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其关注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在建筑空间环境中既是使用客体,又是创造和影响的主体,馆舍建筑要体现人文情怀。(2)大空间建设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空间的调整和分配。(3)图书馆室内外空间环境资源的交互和延伸要体现自然和谐。(4)空间环境资源要体现时代特征。(5)以读者为中心,体现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6)体现新时代新媒体的管理方式。
  3 三亚学院图书馆主馆概况
  三亚学院图书馆主馆(书山馆)的规划设计始于2009年,2012年开始施工建设,2014年11月正式开馆投入使用。主馆总建筑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遵循“以读者为中心、庄重典雅、设施一流、信息领先、复合功能、绿色理念”的设计思想,共设置3,000多个阅览座位,12个各型阅览室,15个可供10~20人共同学习、讨论的讨论室,强调空间建设及交流共享功能等特色。
  4 高校图书馆建筑空间建设特色探索
  笔者以三亚学院图书馆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和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建筑空间建设的特色化。
  4.1 建筑造型及地理环境和谐统一
  4.1.1 建筑造型。三亚学院图书馆整体外观呈方正厚重的方形殿堂形式,三段式的古典建筑立面,围合式的庭院平面,均衡的轴线对称。这四个外观上的古典建筑特点结合外墙镶嵌的厚重的文化石,整体朴实高雅,简洁大方,开放而不张扬,精致而不奢华,充分显示了对知识殿堂的崇敬,也是对大学图书馆身份的明确界定,寄托着三亚学院人的灵魂与人文情怀。
  4.1.2 中庭空间。楼体方形的殿堂围合形成中庭空间,是图书馆室内环境向室外的延伸,中庭内以水景观为主,水池内金鱼游弋,四周布局各色绿植和观景平台,配以室外铁艺阅读书桌,将人与自然、建筑融为一体,成为读者憩息、观赏和交往的人性化共享空间。
  4.1.3 地理空间。图书馆建筑及其外部空间环境的形成离不开位置的正确选择,为了使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是根本原则。三亚学院图书馆面南背北朝向,北侧楼后为蜿蜒高山,前方为图书馆庭院水景观和高低起伏的青色山峦,左侧为东校区和校内崖台山,右侧为落笔洞山和原始植被,水欢葱绿;楼前水系广场和碧绿的草坪大气、清新,建筑空间得到极大延伸;楼体两侧长满了高大的南方特有树种,图书馆的内外部空间环境相互融合渗透、协调统一,构成了楼体空间的外部延伸与开放。图书馆高居其中呈虎踞龙盘之势,整体环境浑然天成、和谐统一,也凸显了图书馆的重要地位。
  4.2 全开放布局和便捷式服务理念模式
  4.2.1 空间布局灵活。三亚学院图书馆建筑结构按照三同(同层高、同柱网、同承载)和三大(大开间、大流通、大阅览)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根据不同的需求分割成不同的空间,实行功能差异化的垂直布局模式,为未来的功能变动留有余地。图书馆整体空间功能布局清晰明了,咖啡休闲、多功能厅、学生自习室、采编室、会务办公集中于一层,主要阅览功能区相对独立于二层以上,可以分时段、分功能进行差别管理,空间布局遵循功能服从结构、配置服从功能的原则。
  4.2.2 便捷式多功能入口大厅。三亚学院图书馆取消了传统的目录检索厅,读者通过一卡通系统就可在入口大厅总服务台完成整个借还工作,实现“便捷式人性化管理”的高效服务;不同阅览空间实行各自独立的开架阅览和全开放模式,各个阅览空间之间通过通道及其他功能区和总服务台、门禁系统等形成一门出入;大厅正中是咨询服务台,具有读者公共咨询交流空间的功能。
  4.2.3 服务至上理念。遍布全馆的自助设施,如电脑影音设备出借服务、自助打印复印设备、自动借还书设备以及新书展台、博物馆、国艺堂、图书漂流等,都彰显了三亚学院图书馆服务至上的理念。
  4.3 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空间环境特色
  多元化空间环境有以下特色:(1)阅览空间。三亚学院图书馆采用“库室一体”的方式,打破方形布局的模式化。室内书架排列走向按照顶部装饰的不规则菱形方块,将大的阅览空间分割成了一个个小的独立的书房私密空间,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贯通;休闲沙发随处可见,学子既可在桌边阅读学习,也可坐入沙发休闲阅读,集阅览与休闲于一体;走廊内放置了小型阅读书桌,打造了另一种安静的半开放特色廊道空间。(2)电子阅读空间。图书馆打破传统的电子阅览室模式,将计算机与各阅览空间融为一体,读者可在同一空间查阅多学科的资料,解决了以往存在的查阅途径各异的弊病。纸质阅读空间和电子阅读空间紧密连接,形成了一体化的阅览空间。(3)经典阅读空间。图书馆设有“经典书目特种藏书室”“雨林书院”“落笔书院”“读书会”等专用空间,树立“让阅读成为信仰”的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4)研修空间。大厅两侧是24小时研修室,实行24小时开放服务模式,供通宵利用图书馆空间资源的读者使用,共设有460个座位,在空间和时间的利用上是一个创新和拓展。(5)讨论空间。为解决有声研讨和无声阅读的协调统一,满足学生研讨的需求,图书馆内部还有15个小型讨论空间,空间内配有音频、视频、通信等各种信息传播工具,学生可以随时预约使用。(6)信息素养空间。图书馆开设了信息素养教育和新生入馆教育等专门课程,并深入学院开展素养教育,打造信息素养教育空间。(7)室外空间。图书馆空间也在向室外延伸,中庭天井、馆前广场、树荫下、水池边、花枝旁,到处都是精心打造的阅览空间,图书馆空间得到极大的延伸。(8)艺术空间。图书馆设有“国艺堂”,对艺术品或原创作品进行现场观摩、教学、收藏、研究与展览。该空间为喜爱艺术的学生提供了形象化的学习资料,能让学生一条龙式地学习并参与藏品管理、展览策划制作等。(9)交互空间。每层阅览室均设有休憩角,图书馆还设有咖啡、饮料休闲吧,在馆内中庭和咨询大厅、会务区等厅堂角落也设置了休憩交互空间,交互空间的形式多样、自由灵活、轻松自由。(10)信息共享空间。为适应新时代、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在图书馆的应用,满足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需要,三亚学院图书馆按照使用要求实现了各个阅读空间的互通,并搭建开放获取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数据库等新媒体服务平台,为学生获取图书馆资源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途径,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11)阅读辅导空间。图书馆开设的品牌阅读辅导活动主要有“学术讲坛”“名师面对面”“阅读马拉松”“读书文化节”“书山之夜”等,所有活动都以讲座、报告等形式向读者提供各方面的文化学习和交流。(12)学术会务空间。图书馆的会务会展专区有多功能厅2个、中小型会议室6个,可承接各种学术交流会、学术报告、文艺汇演、会展等活动,侧重科研的参与性,同时逐步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13)博物空间。建设一座集典藏、展示、园林于一体的“园馆一体”的综合性图书馆,是三亚学院建设一流大学的一个支撑愿景,图书馆内部设有照相机博物馆、海南南海船舰科技馆、校史馆,让更多的人感受藏品的知性之美。(14)影音欣赏空间。图书馆设有大型LED电子影音空间及专用朗读亭,为读者的影音欣赏、朗读美音打造贴身服务。(15)健身空间。图书馆负一楼建有大型健身房,配备各种健身器械,集休闲、专业健身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减轻学习压力、强身健体的优雅环境。图书馆还建有更衣室,作为健身空间及阅览空间的缓冲交互区,方便学生健身和学习。(16)图书漂流空间。图书馆设有图书漂流空间,学生可以将自己不再需要的书籍、毕业后遗留的书籍等自助放入“图书漂流岛”,学弟学妹可自行带走阅读,提高图书的利用效率。   5 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特色的启示
  三亚学院图书馆外部空间环境的和谐统一及其大气、古朴、厚重的建筑造型体现了三亚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读者为中心的全开放布局和便捷式服务理念模式体现了求实、创新、灵活的治学风格,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的开放性智能化空间环境特色体现了时代特征。这些无形的建筑空间环境建设理念遵循有形化原则,并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建设上。笔者从三亚学院图书馆的空间建设特色提炼出以下八项建设原则:(1)文化尊享原则。良好的建筑视觉艺术效果、合适的地理定位等凸显出三亚学院的办学定位、文化底蕴、发展希冀等,也体现出让文化成为发展的主流、让文化尊享应有高位的理念。(2)环境协调原则。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景观内外呼应,打造周边阅览行为环境、校园整体性环境、楼内外景观的有机融合,始终处于良好的采光、清新的空气、舒适的环境、浓厚的人文气息环境之中。(3)空间建设原则。图书馆建筑结构应按照三同和三大的理念进行设计和建设,多个空间之间的大小分配比例应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分配,成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图书馆建筑,同时也为后续的现代化服务打下良好的发展平台。(4)以读者为中心原则。以读者为中心及人性化、情感化的设计理念应贯穿空间建设始终,从读者生理和心理需求完善设计,重视读者在实施阅览行为时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注重用空间和环境传递情感,让读者能够触景生情,与空间产生情感的交流。(5)体闲理念原则。图书馆要坚持人本理念,使读者在读书、研究之余还可以怡心养情,体现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结合读者的休闲交流行为,在空间布置、空间组织方面实现一步一景、景观交互的视觉效果。(6)智能多元化原則。建设一个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的智能化图书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提供开放、快捷的信息服务使图书馆成为一个更为多元化的建筑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7)空间交互原则。将图书馆设计为交互大厅,使图书馆不仅是获取知识、感受文明、塑造自我的场所,也是交往、讨论、倾听和感应的载体。图书馆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阅读需求设计和划分空间功能,营造温馨舒适又富有内涵的公共空间,满足学生对于大学图书馆功能与情感的需求。(8)功能复合型原则。我国要建设复合型高校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互补,建设集储存、阅读、讨论、讲座、会展、会务、影音、健身、演出、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有机融合的新时代多功能复合型图书馆,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范春鸿.情感化设计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7.
  [2] 姚春燕.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规划研究:以沈阳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8(3):32-35.
  [3] 王莉莉.高校图书馆建筑中的交往空间设计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3(4):26-29.
  [4] 石帅.图书馆建筑的空间设计研究[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4):48.
  (编校:崔 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30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