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兴媒体视域下构建高校学生工作新常态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翟屿潼

  摘 要:新兴媒体是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网络技术革新而兴起的,它的出现使我国信息化程度和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大极高。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的青年群体,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和接受能力较强,新兴媒体的兴起为大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想,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心智还尚未完全成熟,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给成长带来不利。高校应当将新兴媒体技术融入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教育路径,注重教育实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工作新常态的构建。
  关键词:新兴媒体;高校;学生工作;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0-0135-03
  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汲取知识和表现自我的平台,从根本上改变着学生的生活、学习、认知、思维方式,同时也影响着高校学生工作的形式和方法。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要以新兴媒体为重要抓好,进一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2015年1月19日,我国公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高校上升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这就为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高校在新时期运用新兴媒体等手段,按照《意见》要求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扎实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积极构建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常态。
  一、新兴媒体概述
  新兴媒体的概念尚无定论,一般来说,新兴媒体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下,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移动网络等。新兴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即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外的媒体,又被称为“第五媒体”。一些领域对新兴媒体有着更加直观和通俗的定义,如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新兴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BlogBus.com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则认为新兴媒体是“受众可以通过数字化模式广泛而深刻地参与的一种媒体形式”。可以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新兴媒体类型会涌现出来,新兴媒体的概念势必也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
  新兴媒体具有鲜明特点,总体而言,新兴媒体为大众提供了个性化的内容,使传播者和接受者对等交流。新兴媒体具有跨时空、交互性、开放性的特点。
  第一,新兴媒体的跨时空性体现在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缩小受众之间的距离,实现自由交流。第二,新兴媒体的交互性体现在受众在获取信息上提高了主动权和便捷性,从而改变了传统媒体在传播渠道单一的劣势,增强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性,使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交流。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而言,学生主体意识增强,高校、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性增强,大大改变了高校学生工作的模式。第三,新兴媒体的开放性体现在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任何人都可以运用新媒体来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高校学生工作可以利用新兴媒体,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加强正面思想的引导,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新兴媒体与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的内在关联
  新兴媒体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魅力征服了高校学生,与他们建立密切的联系,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人际交往、表达自我的新方式和新平台,新兴媒体的交互性打破了时空限制,给大学生提供了与世界同步的机会,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所以新兴媒体与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之间具有不可忽视的内在关联。
  第一,新兴媒体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建立。大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思想可塑性极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新兴媒体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表达话语的自由化,打破和消解了传统主流信息媒介的权威化。这必然会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影响,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养成,高校如果无法建立起有效的新媒体阵地,就难以优化育人生态,引领主流思想。大学生在信息井喷式发展和泥沙俱下的状态中,迷失方向,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等影响,不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建立。显然,这也对高校工作在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高校新媒体阵地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二,新兴媒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载体。目前,新兴媒体已经成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密不可分,QQ、微信、微博、YY语音、BBS论坛、12306购票APP、“饿了么”外卖APP、网络课堂、58同城、赶集网,使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学习生活,可见,新兴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的交流工具、学习工具、娱乐工具、生活工具,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新兴媒体完善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传统教育容易使大学生知识结构欠缺和单一,而新媒体恰恰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大学生通过网络课堂可以自学,可以自由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可以通过读书平台阅读各种书籍,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及时获取各类咨询,从而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完善。除此之外,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大鱼号、一点资讯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促使大学生实现知识变现,成为自媒体人,走上内容创业之路,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新机会、新方向、新途径。
  第三,新兴媒体完善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新兴媒体的跨时空、交互性、开放性的特点,传递的是一种立体式、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它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产生影响,新兴媒体的迭代速度极快,而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适应技术革新带来的影响,更加习惯以超前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第四,新兴媒体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群体存在方式。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多面性,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一些负面因素,新兴媒体满足了大学生自我认知的需求,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帮助大学生形成全面的自我认识,为大学生提供情感宣泄的空间,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在网络的生存状态下,形成了在学习、生活、社交、择业、消费等多方面的行为方式和群体存在方式,丰富的资源共享体系,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渠道,改善了大学生的学习条件,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关系,社交方式多样,社交范围广泛。可见,新兴媒体与高校学生思想行为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
  三、新兴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高校已经认识到运用新兴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积极进行信息网络系统的构建,依托校园网,开通领导信箱、论坛、QQ群、博客、心理驿站、电子校刊等网络平台,发布校园动态、宣传政策部署和思想文化相关信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开展学生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为了适应需要,高校还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新兴媒体技术和素养,组建网站信息管理员队伍、微博信息员队伍、网评员队伍等辅导员队伍,适时发布信息,积极进行跟帖评论,利用微博澄清不利言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新兴媒体应用于学生工作呈现出良好态势。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家对普及互联网技术的重视,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对如何加强新时代新兴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工作进行研究探讨,设立了各类课题和项目。高校工作者分别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全面深入地对新兴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发表了系列理论成果。这些基础理论是高校学生工作实践的有效指导。
  二是专题网站成果显著。为了创新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近年来,高校不仅建立其自身的官方网站,还建立了很多专题网站,如“红色网站”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先进文化,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关键作用。另外,很多高校都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开通了微博,建立了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拓宽了宣传教育平台,实现了多个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发展。
  三是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高校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和思想状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因材施教,对于培养出更加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四是教师新媒体素养不断提高。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新一代的高校教師的新兴媒体素质普遍较高,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技术,用满足大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教学和指导,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高校学生工作的成效。
  但是,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新兴媒体的信息烦杂,良莠不齐,大学生缺少辨别能力,如果高校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到在社会转型期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多元化信息的传播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不断涌现,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大学生多元化价值取向,在意识形态上产生偏差,进而影响了个人进步和成长。另外,网络时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日益增强,一部分缺乏自制能力的大学生容易形成网络依赖症,影响学习和生活。一些学生上课玩手机、沉迷网络游戏、热衷于网络购物,滋生了一些宅男宅女,消磨了年轻人的精神气,长此以往使大学生意志消沉,脱离现实,从而浪费了宝贵的大学时光。还有一些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或在网络社交中结交社会人员,误入歧途,威胁到大学生的财物、人身安全。
  在教育理念方面,一些高校管理人员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虽然新兴媒体技术不断提升,但是相应的理念认识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特别是互联网的环境决定了,教育者与受众之间是平等的,而不再是传统教育的居高临下,但是,一些高校还没有对此有充分的理解,使“育人为本”的原则并没有深入人心,影响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另外,现代高校存在网络教育内容维护和交互交流缺乏监管及制度不完善情况,缺乏合理的规划,对大数据技术管理应用不到位,容易出现学生隐私泄露的问题,影响新兴媒体发挥作用。同时,一些高校对内部网站的利用率低,管理制度不完善,创新性不够,对学生的教育针对性差,个性化服务不够,不能够完全达到应有的效率和效果。
  四、运用新兴媒体构建高校学生工作新常态的有效策略
  北京邮电大学宣传部部长周晔针对如何做好高校宣传工作指出:“所谓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常态’,就是宣传思想工作也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能偏左更不能偏右。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常态”是媒体融合、数据智能、诉求多元等新元素的不断叠加。”可见,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常态”,指的是叠加了媒体融合、数据智能多种元素,构成了复合式的立体式的教育格局。而新兴媒体的运用是“新常态”背景的必要元素之一,高校必须立足实际,创新思维,积极探索运用新兴媒体构建高校学生工作新常态的有效策略,提高自身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发挥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学生特征和需求,培养学生适应和应对新媒体环境的能力,创新高校学生工作模式,优化高校学生工作路径,注重高校学生工作实效,扎实做好新时代的高校学生工作。
  (一)新兴媒体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要创新模式
  不同时代的高校学生工作有的不同的模式,新兴媒体的应用也要创新模式。
  一是多样性教育模式。新兴媒体是多样性教育的良好载体,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这一特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打破时空限制,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吸收多样化的信息,体验多样化的交流模式,因材施教,高效率地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通过媒介摆脱大班教学的死板和局限。要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大学生的心理诉求、教育需求,同时结合新兴媒体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来设置教育内容,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改变注重知识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完成教育内容体系的创新,用积极生动的网络语境营造主流舆论氛围。   二是引导性教育模式。新兴媒体的出现,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交流平台,彼此平等而独立,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教育态度,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以满足学生诉求为目的,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随时关注和引导学生树立正面的思维模式和观念,改变传统的强制性的政治教育,实现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与传统的说教型教育模式不同,引导性教育模式使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从被动式成长转变为主动式成长,对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具有積极作用。
  三是动态开放式教育模式。新兴媒体的兴起意味着封闭式教育的打破,加之信息更新的速度加快,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跟上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同时用发展的眼光教育学生,利用新兴媒体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采用新兴媒体动态开放式教育模式开展学生工作。如随着5G时代的到来,高校可以基于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建立最新的媒体教育平台,满足大学生对新技术、新智能的需求,使大学生可以体验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努力拓宽大学生视野。
  (二)新兴媒体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要优化路径
  教育路径的选择意味着教育方向选择,新兴媒体为高校学生工作教育路径选择提供了有效参考。新兴媒体带来了海量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大学生正处于人格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和个人素养,高校要明确将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作为主要方向。新兴媒体应用于学生工作,必须要以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大学生人格尊严、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为目的和方向。《意见》指出,“要通过理论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高校要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新兴媒体就是前沿阵地的的有力武器,高校要重视校园网络的建设,通过新兴媒体向学生传达国家政策理念、改革决心,帮助学生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完善的人格尊严,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高校要加强阵地意识,牢牢把握高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当前,我国媒体和社会舆论格局正面临重大变革,信息传播呈现出裂变式样态,多元化思想和多样化的舆论生态正在加速形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顺应新兴媒体的发展趋势,积极建立思想阵地。同时要抓住每个媒体场域的不同特点,一是以传播宣传主流文化为内容的国家场域,如高校官网、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专题网站,要充分发挥这一场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加强正面引导。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学院利用新时代学生“每日必网”的特点,借助“哈师大马院”的微信公众平台,聚焦党的政策方针,定期推送各类政策理论文章,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思想认识,彰显了高校在新时代对新媒体平台的积极使用和重视。二是熟人社交场域,如校内网、学校微信群、学校论坛、微信朋友圈等,这一场域中大多互相熟识,人际关系交流比较紧密,高校要抓住这一特点,融入学生圈子,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态,潜移默化地对学校进行思想引领。如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上,采取了特色打开方式,主要采取了建立授课班级微信群的方式,对学生思想动向进行动态了解,增进了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了学生的诉求,达到了以“询”促教的目的。三是社会场域。如学校之外的新兴媒体平台,各类网站及自媒体等公共场域。高校也要积极利用这些新兴媒体平台,积极发声,抢占公共宣传阵地,构建学校的品牌特色,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同时,着重提升大学生的内在素养和鉴别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
  (三)新兴媒体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要注重实效
  新兴媒体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关键还是看实效,这就要求新兴媒体的应用要有具体的制度措施和行动。高校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意见》要求,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推进校刊等的数字化建设。注重培养一批熟悉新兴媒体技术的网络名师和以教师学生为主力的网络宣传队伍,建立专门网站,共享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开设互动社区,进一步推进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推出一批名师博客。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利用网络,如校园微信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灵活的交流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发展的必要性,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行动。辅导员还可以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培养学生干部中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成为“意见领袖”,建立其各级服务和舆情引导队伍,营造高校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借助现代新兴媒体资源,做好对学生的日常服务事宜。如高校可以通过分析大学生在网络平台学习的数据情况,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个人优劣、兴趣爱好,从而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学校方案,调整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出彩”提供条件和机会。同时,高校还可以利用新兴媒体,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如哈尔滨师范大学自2008年就成立了新闻工作室,工作室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学资源为依托,分别开展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相关教学实践活动,为广播电视新闻系及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专业实践平台,力求培养从事新闻出版、电视节目制作、新媒体运行等行业的应用复合型新闻人才,为大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高校网络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提高教育行业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一方面高校要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法律法规,开始网络安全讲座,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举办丰富多彩的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另一方面,高校要成立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专业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加强高校校园网络联盟的建设,大力度保证校园网络安全,健全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使新兴媒体的运用落到实处。除此之外,大学生自身也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防止网络诈骗,警惕“裸贷”等危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总之,新兴媒体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就要将工作做细、做实,积极开展校园网络文化试点工作,充分发挥辅导员和骨干学生的引导作用,利用新兴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同时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努力减少新兴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高校要深刻认识到当今时代新兴媒体技术的重要性,也要深入研究新兴媒体的特征和利用价值,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以新兴媒体为载体和推动力,创新教育模式和路径,采取有效措施,让正确的理论和思想进讲堂、进课本,还能进学生脑子里,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构建起新兴媒体视域下的学生工作新常态。
  参考文献:
  [1]陈颖.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探索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9(1).
  [2]吕丽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2).
  [3]金惠怡.论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政工作路径的拓展[J].科技资讯,2018(11).
  [4]何兴新.浅议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8(10).
  [5]黄洪雷,韦璐.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0).
  [6]郑元勋,王秀林.张亚敏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9).
  [7]刘嵩.新媒体下的高校学生创新工作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8(8).
  [8]侯钰.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8(6).
  [9]白中.关注学生的微语态把握学生的心常态——在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8(5).
  [10]杨亚楠.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策略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8).
  [11]张明宇.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山西农经,201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42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