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提高学生职业体适能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體适能属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外来术语。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体适能已经融入到高职体育教学中。在新形势下,高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职业体适能水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体适能培养方案,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提高;学生;职业体适能
  近年,大学体质测试结果显示,学生体质状况逐年下滑,高职院校也是如此。原因是:高职学生的活动量在不断减少,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在不断下降,而且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学生经常处于紧张和压抑的心理状态下。很多学生不喜欢运动,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心理疾病的发生也有上升趋势,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必须从提高学生职业体适能入手,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体适能释义
  1987年,美国教育部提出了体适能教学计划,该技术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灌输体适能教育理念,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而且运动需要坚持不懈,运动是终生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1990年,我国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并引进体适能教学计划,注重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一书对体适能的定义是:“有足够的活力和精神进行日常事务,有足够精力享受余暇、应付突发事件,而不致过度疲倦。”从体适能的字面意思可以看出体适能就是身体的适应能力。但是,事实上,体适能是人们身体适应能力的一部分,也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体适能分类
  体适能会根据以下因素进行划分:一是体适能分析对象,二是个人。体适能根据以上因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竞技性体适能,另一种是健康性体适能。
  (一)竞技性体适能
  竞技性体适能是运动员在竞技比赛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而追求的个人体适能,属于个人体适能的比较高的层次。高职学生中,具备突出体适能的人数相对较少。在高职体适能教育过程中,不对此过分追求。从高职学生职业体适能方面来看,体适能实际上就是高职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为了能更加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而追求的体适能。
  (二)健康性体适能
  事实上,人们参加运动并不是为了在运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是希望通过运动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预防疾病,以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快乐的生活。健康性体适能包括五项:一是心肺耐力体适能,二是肌力体适能,三是肌耐力体适能,四是柔软性体适能,五是合适比例的体脂肪。对于高职体育教育而言,教学的目标就是提高高职学生的体适能,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有很好的体适能储备。
  三、在高职体育教育中发展体适能所带来的影响
  (一)对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影响
  在传统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基础技能的传授,而且制定的教学目标都是短期的,教师并未坚持“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未培养学生的体适能,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不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也没有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高职院校发展体适能的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不仅要把基础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发展体适能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的为学生制定体适能计划和方案,充分体现高职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二)对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影响
  高职体适能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在体适能训练中找到自信心,突出能力教育。高职学生体育习惯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理解,二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学生的自信心。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根据体适能计划和目标来定,多增加一些有氧运动项目。有氧运动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步行,二是慢跑,三是远足,四是跳绳,五是溜冰,六是舞蹈,七是自行车,八是器械健身,九是游泳,十是足球等等。
  (三)对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影响
  很多高职体育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比较大,一直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体育教学效率较低,无法实现体适能发展目标。发展体适能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展体适能的教学方法更加开放,学生的能动性不会受到限制。
  (四)对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发展体适能,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的运动过程和身体素质检测结果来展开教学评价,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适应能力,对学生采用全方位的评价方法,这样的评价方法更加合理科学,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四、提高学生职业体适能的对策分析
  (一)调整体育课程结构
  要想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体适能,高职院校必须调整体育课程结构,在体育教学中增加体适能内容,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教师还需要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坚持“以职业为向导”的教学理念。发展体适能,高职体育课程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一是基础理论和技能模块,二是运动项目技能模块,三是职业能力培训模块。其中,基础理论和技能模块就包括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传授,属于基础性教学。运动项目技能模块由多种项目组成。职业能力训练模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职业技能的训练,二是职业体能的训练。但是,职业体能课程必须覆盖所有专业,并根据不同职业的需求展开职业体能教学。教师可以把体能训练和发展体适能结合在一起,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课程教学。高职院校也应该加大运动场地投资力度,增加一些专业化的运动器械,为发展体适能提供物质保障,高职院校必须对发展体适能给予大力支持,优化教学条件,满足体适能发展需求。   (二)培育學习体育社团
  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社团活动,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体适能展开专业化的培训。除此之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发组织体育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信心。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的融入工作团队奠定基础。
  (三)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适能,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定期派遣学生去当地企业参加实习,通过实际工作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体适能。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都过于形式化,无法进行深入合作,这样的合作是毫无意义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多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在企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合理的制定体适能培养方案,满足高职学生的成长和就业需求,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五、结语
  要想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体适能,高职院校必须调整体育课程结构,在体育教学中增加体适能内容,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要想提高高职学生的体适能,教师可以在课内增加一些运动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项目中。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社团活动,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体适能展开专业化的培训。高职院校也应该加大运动场地投资力度,增加一些专业化的运动器械,为发展体适能提供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 韩明尧.体适能训练模式对大连市高中生体能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 徐静.速度滑冰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3] 孙萌.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4.
  [4] 余莎.简化太极拳对陕西省旅游学校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4.
  [5] 杨丽霞.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水平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4.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嵌入工科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曾忠文(1969-),男,汉族,广西邕宁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2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