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数据库检索,我们发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2001年初步被关注,距今已十余年,亦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文在梳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时代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系统阐述网络的特性以及由其带来的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并且提供了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形式,为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 网络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1-0-01
  1967年,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首先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这样一个名词。在网络普遍应用之前,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介,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使得其载体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以此为基础的网络迅速发展也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元化,且更依赖网络。在此背景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传统模式的延伸,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网络的特性----有助于个体去除在线自我抑制,成为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优势。即使是近些年宣传力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有心理问题求助咨询,仍被部分大学生视为无能和软弱。因此,网络的发达、便捷与匿名性等特征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1.网络的开放性和超时空性
  学生只要有上网的条件,信息及网络资源的获取就不必拘泥于特定的时间与场合,网络的这种开放性和超时空性大大便捷了学生的信息交流,使得学生个人化表达空间大大增加,亦使得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呈现于学生视野,促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2.网络的匿名性
  网络环境下人机不可见的特点,使得进行心理咨询的来访者能够暂时抛却“羞耻”“身份形象”和“低自尊”等问题,增加自我表露,说出内心真正想法,表达难言之隐。网络的匿名性造就的隐私性能够给学生带来安全感,这是人们面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态度比面对面心理咨询态度更加积极的一个重要因素。Skinner和Latchford 的研究表明,低自我表露的个体可能更愿意接纳网络心理咨询。
  3.网络的自愿性、自由性
  网络环境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个人的自由意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或者问题所在自主选择想要学习和交流的内容,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使得学习的自由度更大,效果更佳。
  4.网络的立体形象性、信息的生动性
  新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视频、图像于一身,能够作用于人的多感官通道,使情绪共鸣更加有效。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够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1.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网页、网站
  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形式莫过于设立网页。有研究者调研显示,台湾地区开辟了心理健康网页的学校占比97.9%,这些高校均有独立接口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对比大陆高校的普及率,我们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任重道远。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内容,加强网站栏目建设
  设置网页网站仅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平台,具体的网页、网站内容模块的丰富化、科学化才是重中之重。具体版块应包括且不限于中心介绍、成员介绍、文章赏析、法令规章、心理测验、网络咨询、讲座活动、性别平等、导师研习、身心障碍辅导、留言以及咨询常见问题等。
  3.有效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广义的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传统的心理咨询是在心理咨询室里进行面对面的即时沟通,而网络心理咨询是求助者与咨询师通过互联网实现延时或即时沟通,进行有关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信息互动过程。网络心理咨询的形式可包括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如QQ、微信等)、网络论坛等。
  网络心理咨询要求个体具备一定的网络使用技能,即对网络的操作能力,这对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来说,幾乎不存在任何困难。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显示,大学生的态度是积极的,有较高的评价和较低的不适感,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新的咨询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熟练掌握,接纳网络心理咨询的人会逐步增加,这势必成为我们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4.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
  目前,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小视频平台等被普遍掌握并应用,天津市教委启用的超级校园APP,在天津地区高校被学生普遍使用,心理健康教育应抓好此阵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协会公众号平台,定期发布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知识、常规活动以及心理测验等内容,将网站内容手机化,只要有手机有网络,学生便可快捷的接受信息的推送并留言参与互动。
  总之,在与时俱进的原则指导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贴近学生生活,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在充分的调研和科学的指导下逐渐建立起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延伸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增加其实效性。
  参考文献
  [1]Yonge KS.An emprical examination of clinet attitudes towards online counseling [J].Cyberpsychol Behav,2005,8(2):172-177.
  [2]Skinner AEG,Latchford G. Attitudes to counseling via the Internet: a comparison between in-person counseling clients and Internet support group users[J].Couns Psychother Res,2006,6(3): 158-163.
  [3]吴娜娜,严由伟.中国台湾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启示[J].教育探索,2008(1):117-118.
  [4]黄海,颜小勇等.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态度及与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4):299-3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95430.htm